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中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瓶頸在那裡?

發表時間:

日中兩國政府計畫於12月7日至9日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舉行圍繞海洋問題展開廣泛對話的第四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會議,目前已進入最終協調階段。日中兩國在2012年1月建立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機制,並於同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了首輪磋商,但兩國關係過後卻因海上主權爭端與歷史問題而急劇降溫。

廣告

中國指責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將東海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國有化”,日本則指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聲索缺乏歷史依據,企圖憑軍事威脅挑戰日本對釣魚島的治權。

為此中國作為報復措施,在2013年底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覆蓋與日本有主權爭議的地區,引發了日本與美國等的抗議。

雙方磋商陷入中斷以來,兩國在東海海空域的衝突與意外也不斷增加。2013年1月30日發生中國大陸軍艦以火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事件;2014年5月24日,日中軍機異常接近,6月又再度發生此類事件。

據悉,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2014年6月密訪北京,通過一系列的接觸,確信習近平已向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及外長王毅等發出了重建包括日本在內的近鄰外交的指示,7月28日福田再飛北京,給習近平帶去了安倍的口信:“一起建立危機管理體制吧,首先首腦會談是重要的,這事不能靠美國”,這也為以後的日中“四項共識”的關鍵---建立釣魚島等東海區域的危機管理機制打下了基礎。

習近平對此深表理解,他說:“我非常理解”,對安倍的姿態做出高度評價。

這樣,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於2014年9月23日至24日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第二次磋商。中國首席代表、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與日本首席代表、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審議官下川真樹太分別率團與會。

新華社引述外交部聲明稱:“雙方就東海有關問題及海上合作交換了意見,並原則同意重新啟動中日防務部門海上聯絡機制磋商。”

而在今年1月22日,日中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第三輪磋商全體會議及工作組會議在日本橫濱市舉行。中方首席代表、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與日方首席代表、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審議官下川真樹太分別率團與會。 雙方同意爭取早日啟動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並就此進行磋商;中國海警局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同意建立雙方總部之間的對話窗口,並儘快討論進一步合作的方式;雙方同意在日中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框架下,加強海洋政策及海洋法對話。
據說,按日中談判結果,雙方在各自海岸起200海里以內的經濟海域、公海、防空識別區範圍內運用海上聯絡機制,但各自主張的領海、領空不在機制運用範圍內。

但是,據日本《讀賣新聞》10月5日報道,日本提出的第四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會議方案同意領海、領空不在聯絡機制範圍,但仍然主張在沖繩  釣魚島海域實行這一機制,最終方案遭到中方拒絕。

由此可見,雙方有關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的瓶頸還在於釣魚島的“名分”,如果按照雙方同意的領海、領空不在機制範圍進行談判,那麼釣魚島就不在這個機制之內。如果中國答應了其他的領海、領空不在此機制之內,釣魚島卻在機制之內,等於承認了釣魚島不在中國的領海領空之內,這樣中國就會失去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大義名分。當然同理對日本也是一樣,但是日本現在實際控制着釣魚島,不太意名分上的矛盾,而更重視實際,日本希望避免在釣魚島問題上發生肢體衝突,希望用這個機制牽制中國,不像中國更重視名分。

另外,關於專屬經濟區的畫定問題,也將成為這次會議的一個重點。
今年7月,日本公開了中國油氣田開採設施照片,照片顯示:中方在東海日中中間線中方一側建造了16處鑽井平台,其中8處已確認出現開採天然氣時產生的火焰。

在這些設施成為軍事據點的可能性令人擔憂的背景下,在北京舉行的磋商中,日方擬主張中方違反2008年6月關於油氣田開發的日中協議進行單方面開發,從而要求其停止相關作業。

另外,據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資料,中國的海洋調查船進入今年以來,在日本認定的專屬經濟水域內沒經過事先通報或在與通報區域不同的區域實行調查活動22次,這樣的活動2011年為8次;2012年年3次;2013年為7次;2014年為9次,今年的活動次數首次上升為兩次。

但是,日中有關專屬經濟區的畫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關於東海畫界,日方主張用“中間線原則”,而中方則主張按“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這也是日中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