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習近平訪中東 日本很緊張

發表時間: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阿盟總部。習近平在5天4夜的訪問行程中,到訪4個城市,開展40多場活動,同3國領導人和3個區域組織負責人會談交流,廣泛接觸各界人士。此訪共簽署52項合作文件,並表明將向中東各國投入總額約550億美元的投融資。習近平的中東之行,使日本政界感到很緊張,媒體驚呼:中國搶先日、美、歐一步,特別是中國接近伊朗,使日本特別擔心。

廣告

日本TBS電視台1月24日報道說:16日,歐美宣布解除由於核問題對伊朗的制裁後,習近平國家主席是第一個訪問伊朗的外國首腦。中國在歐美等對伊朗進行制裁期間也與伊朗保持合作關係,藉著這個優勢,他面對躍躍欲試要進入伊朗市場的日本和歐洲主要國家等,試圖搶先與伊朗強化與擴大關係。

時事通信1月24日發文指出:隨着歐美對伊朗圍繞核問題的制裁的解除,日本和歐洲等國企業抓緊重開在伊朗的事業,而中國首腦搶了第一班車。

日本主要擔心的是,中國與日本爭奪中東,特別是伊朗的石油資源。

伊朗是世界能源大國,是歐佩克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其原油儲量約佔全球的9%,而天然氣資源佔世界總儲量的15%。

1999年伊朗發現了阿紮德甘油田,估計重獲儲量在50億至60億桶,一次儲量在260億至400億桶,是自俄羅斯1982年發現普里奧博耶油田之後,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油田。原油匱乏的日本對伊朗能源市場非常感興趣,日伊雙方在發現了阿紮德甘油田後一直就開發該油田的合同內容進行談判,預定簽署協議。那時經談判雙方初步確定,日本“國際石油開發”與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等達成一致,聯合開發伊朗阿紮德甘油田,其總投資額為80多億美元。這也將是日本開發的最大油田。

但美伊戰爭後,美國一直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眼中釘,2003年,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後,美國一再警告日本,在伊朗的核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不得與伊朗共同開發阿紮德甘油田,在美國的壓力下,當時的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在2003年7月1日在首相官邸向記者表示,日本企業參與伊朗阿紮德甘油田開發計畫應持慎重態度,但福田並沒有表示日本要放棄這項計畫,而是要“視今後的形勢發展作出最後的決定”。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於是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公司2006年10月,主動將該油田的權益從75%降低為10%,並將開發權交還給伊朗方面。日本原本計畫待伊朗核問題有所改善後恢復原有權益,但2014年,中國中石油與伊朗簽訂了將獲得阿紮德甘油田70%的權益,日本被以龐大外彙儲備為後盾的中國搶佔了先機。

自2003年伊朗核問題成為國際焦點以來,美國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力度。2011年12月31日,美國公布《201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重點強化對伊朗中央銀行及相關銀行的金融制裁。法案第1245條規定,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繼續通過伊朗央行從伊朗購買石油,美國就會切斷該國所有金融機構與美國銀行體系的聯繫,這是美國第一次將金融制裁擴大到所有外國金融機構,其目的是切斷伊朗中央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

日本按照圍繞核開發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2007年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2010年9月,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實施了追加制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與一部分伊朗銀行的交易,禁止向伊朗的能源領域的投資,凍結了與核開發計畫有關的個人和公司的資產等措施。

這一措施也影響了日本的伊朗原油進口,日本雖然一直是伊朗原油的主要進口國,但是在2011年,儘管發生了東日本大震災,仍然減少進口來自伊朗的原油的20%; 2012年,作為伊朗的第二大原油交易國日本,發表了減少對伊朗石油依存的“具體的手段”,而現在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還不到2011年以前的一半。

伊朗最近已按照與歐美等達成的核問題最終協議採取了限制核開發的措施,日本政府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從1月22日起解除了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隨着對伊朗制裁的解除,面對中國對中東原油外交的凌厲攻勢,日本政府日前開始為實現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伊朗展開研討。

據共同社報道,鑒於伊朗核問題已達成最終協議,各國紛紛着手改善與伊朗的關係,日本此舉也是受之影響。尤其是對於希望在中東地區發揮影響力的中國,日本政府“非常在意”(日政府人士語)其動向,今後將根據國際形勢及國內政治日程來摸索合適時機。

如果順利實現,安倍將成為1978年時任首相福田赳夫以來首位訪問伊朗的在職日本首相。由於伊朗總統魯哈尼已經發出邀請,只要安倍決意前往,訪問將很可能實現。日本政府內部還有傳言稱訪問可能會安排在夏季參院選舉之前。

對此,日本外務省官員1月22日向媒體強調:“考慮安排首相與魯哈尼總統會談,力爭強化雙邊關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