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敘利亞國際難民潮中的加拿大與中國

發表時間:

2月27日,第25000名敘利亞難民乘飛機抵達加拿大蒙特利爾,在幾經調整後,加拿大提前2天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難民接收計畫。為此,加拿大共花費了6億7千8百萬元經費,用於難民接送、安置及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到2016年底,加拿大還將接收35000至5萬名敘利亞難民。

2016年3月,希臘首都維多利亞廣場上集聚的難民和移民。
2016年3月,希臘首都維多利亞廣場上集聚的難民和移民。 圖片來源:路透社/Alkis Konstantinidis
廣告

敘利亞內戰令135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470萬人流亡國外,釀成舉世矚目的國際難民危機。除歐盟外,加拿大是安置敘利亞難民最多的西方國家,與此同時,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數字顯示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到去年8月底僅有26人尋求庇護,9人被接受為難民。難怪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認為,最終將從難民潮中獲得利益的中國,呆在國際社會大救援的行動之外袖手旁觀。

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處提供的資料顯示,到去年八月底共有795名敘利亞難民取道索馬里、尼日利亞、伊拉克和利比里亞到達中國,他們獲准在華短暫逗留,等待轉往他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在讀博士潘亮(音譯)指儘管正面臨政治、人口、宗教和經濟等挑戰的中國不考慮接收境外難民,但要想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大國,中國必須調整心態,在改善全球危機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政策。

潘亮在為《外交政策》撰寫的題為《中國為何不接收敘利亞難民》一文中認為目前進入土耳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和埃及的敘利亞難民總數已經超過450萬,加上其他國家願意接收的不足20萬,即使中國接收所有470萬難民,每千名中國人也只承受3.5人,而土耳其高達23.7人。從GDP 上看,人均4515美元的中國與約旦相仿,但660萬人口的約旦在去年接待了68萬5千名難民。但中國目前的狀況是不但沒有接收難民的意願,還缺乏相應機構,中國早在1982年就批准了《關於難民地位的國際公約》,但直到2012年中國公安部才出台政策,允許為難民提供身份證明。

潘亮還提到越來越難申請的中國綠卡,稱60多萬在華居住的外國人中,只有7300人獲得了中國的永久居住權。但實際上,中國綠卡更像是一道提供給成功者的窄門,不具備人道救援性質,因為它從不面向貧困無助的流離失所者。

為此,我們有必要回首人道援助大國加拿大的情況。加拿大的接收工作由政府和民間攜力完成,在25000名敘利亞難民中多數是需要重點救助的弱勢人群,如婦女兒童及飽受迫害的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等,其中8527人由私人擔保,14383人接受政府援助,2170人屬混合型援助。為保障接收工作順利完成,政府向境外派出了500名聯邦僱員和軍人協助工作,派出98架次專機運輸難民,全國8個省36座城市260多個社區參與安置計畫,有的社區開設了難民特別診所,還有城市開通了難民熱線電話。到2月底,52%的難民入住了永久性住宅,48%被臨時安置,安省和魁省駐軍還準備了6000張床位,大多倫多地區的密西沙加等城市租用500間酒店住房臨時安置1500名難民。

加拿大民間具有救援難民的傳統。早在1979年,就有7000個加拿大社團贊助過29269名越南船民,在那個時期,多倫多的一個草根組織生命線行動(Operation Lifeline)共贊助過6萬名印度支那難民來加拿大。在這次救援敘利亞難民的行動中,這個草根組織再次發揮作用,其敘利亞項目負責人拉特納-奧米瓦(Ratna Omidvar)發現儘管難民的單人擔保安置費用達12000元,四口之家費用更高達25000元甚至更多,但絲毫沒有影響贊助者的熱情,因為很多加拿大人把有幸贊助敘利亞難民視為終身榮譽。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