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中國泄洪為東南亞解旱之面面觀

發表時間:

近期東南亞地區乾旱災情來勢洶洶,位於湄公河上游的中國景洪水電站自3月15號起開閘放水,幫助湄公河下游國家紓解乾旱缺水的困頓局面。同月23號,中國總理李克強主持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首次領導人會議”也在海南三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與會各方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泰國專家評論,此舉讓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更增添了實質性內涵,二者在地緣上結合得更為緊密。

曼谷專欄
曼谷專欄 RFI
廣告

進入三月以來,有關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面臨旱災的消息頻傳。其中泰國、越南等農業大國更是面臨嚴峻考驗,工業用水、農業灌溉、日常飲水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媒體報道“東南亞地區可能遭遇20年最大旱災”。泰國產電部負責人塔拉勒披露本年度水儲量分析報告後向民眾發出中止二季水稻插秧、減少淡水魚苗養殖的呼籲;泰國政府緊急頒布全民節水規定,包括4月中旬即將到來的泰歷新年,也把原為4天的潑水節縮減為3天(4月12-14日),潑水時不準使用水桶而提倡使用小型器皿等等。另據越南河內消息報道,因受厄爾尼諾氣候變化影響,越南近期持續高溫已造成旱情損失,位於湄公河周邊的大量農田與果園因此蒙受損失,不僅如此,這一地區13個城市還面臨海水倒灌的威脅。

為了幫助東南亞國家紓解旱情,中國政府近期下令位於湄公河上游的雲南省景洪水電站在3月15到4月10號期間開閘放水,補充湄公河水流量。然而中國泄洪紓困的睦鄰義舉,卻在東南亞國家引發不同爭議,有當地媒體認為中國在水資源問題上向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伸出援手,其實是在日愈緊張的南海爭議上存在拉攏意圖;也有媒體認為,這說明湄公河流域各國日後將在水資源問題上受制於中國。還有媒體轉述美國媒體分析意見稱,為了爭奪湄公河水資源,流域所經各國日後可能因搶水而爆發戰爭。此外還有評論消息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為了解決自身存在的水資源匱乏問題,計畫針對一些國際河流實施大規模河流改道或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從而給未來的自然生態環境乃至國際關係處理埋下了巨大隱患。

資料顯示:中國排名全球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中國須以佔全球水資源6%的淡水儲量撐起全球大約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

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中國西部青海省境內,河流全長4,880公里,中國境內段被稱為“瀾滄江”,下游稱作“湄公河”,分別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5個東盟國家。

根據緬甸媒體一篇自由撰稿人評論文章指出:近20年來,湄公河下游5國因遭遇持續天災,圍繞“湄公河水源問題”引發的爭議也持續不斷。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發生旱災還是洪澇,湄公河下游國家的主流媒體都習慣性地把輿論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政府在瀾滄江上遊興建大型水利工程,是導致湄公河下游水量異常的主因。對此,緬甸、泰國、越南當地民眾近年舉行過多次大小規模的示威活動,顯見的例子有:緬甸政府幾年前難以抵抗強大的民意壓力,中途下令停止密松水庫大型水電站修建項目。此舉導致投資方中國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也使得中國政府經營多年的睦鄰形象大打折扣。日後如何在“水資源問題”冰釋前嫌並且扭轉局面,可謂考驗當今中國政府領導班子的集體智慧。

泰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普塞爾則樂觀地認為,近期由中國總理李克強親自主持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領導人會議”,將是一個解決湄公河水資源問題的重要契機,通過與會各國領導人給予的重視與支持,相信該機制將發揮出超越以往多個湄公河原有合作機制的效能,進一步豐富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內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