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反貪運動正產生負效應

發表時間:

法國右翼大黨共和黨人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首輪辯論、美國歌手鮑勃•迪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泰國國王逝世是14日法國全國性大報的三大凸出主題。關於中國,《費加羅報》在國際版報道了香港新屆立法會首日會議出現的風波以及習近平政權反貪腐運動的負面效應;財經報刊《回聲報》報道了法國科技企業在中國及亞洲市場的開拓,以及法國一家滅火器生產企業離開中國的選擇。

廣告

瑞典文學院將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美國音樂人鮑勃•迪倫的確是一個令眾人意外的選擇。消息傳出後,有人呼呼,有人質疑。《費加羅報》以“文學搖滾歌手”為題,報道他的演藝生涯,但凸出了部分輿論對他獲得文學獎的質疑。該報的署名觀點文章認為這項選擇只是為了別出心裁,作家不再被重視,世界面對的未來是不同尋常。《解放報》以大版篇幅報道了鮑勃•迪倫不同尋常的演藝生涯,認為諾貝爾文學獎將這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反文化著稱的歌手的藝術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峰。該報社評文章反駁各種質疑,認為那些質疑者不懂通俗文化,甚至乾脆不懂文化。文章寫道,文化是生活,而鮑勃•迪倫的生活是一種充滿創造力的苦行僧式生活,永無止境,從不回頭。作者認為將他列入諾貝爾文學獎名單是藝術革命的聖典。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的社評文章指出,那些曾經細讀過鮑勃•迪倫的歌詞創作的人對他獲得文學獎不會感到意外,因為詩人鮑勃豐富了人們的理解力,擴大了人們與世界的關係。在文章作者看來,鮑勃•迪倫是藝術創作自由的化身,他不僅應當獲得文學獎,而且,倘若有的話,他還應當獲得自由獎。法共《人道報》的文章對瑞典諾貝爾文學院的選擇表達質疑,從中看到了某種對文學的不信任,文章認為,常常有政治色彩以及地緣政治考量的諾貝爾獎應當將今年的文學獎頒發給不斷寫作為中東和平呼籲的法籍敘利亞裔作家Adonis.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10月12日宣誓就職。《費加羅報》記者發自香港的報道針對立法會首日活動中出現的風波指出,首次進入立法會的港獨派議員向北京發出挑釁。文章寫道,首日活動的次日,各方的憤怒仍然沒有平息。各路立法會議員繼續通過電台或記者會針鋒相對。親北京的多數派議員威脅要掌握立法會所有重要職位,占立法會少數的泛民主派議員則為日前的行動辯護。如今由阿里巴巴集團控制的《南華早報》稱首日立法會活動中出現的風波是一種宣戰舉動。文章回顧了事件經過,特別引述香港浸會大學政治系教授黃偉國指出,這種混亂局面將削弱立法會的威信,更何況新任立法會主席缺少民意基礎,因為他沒有經過民主選舉,是功能組別的代表。文章寫道,三名宣誓被裁定無效的新議員將在下周三重新宣誓,但他們也許會繼續與體制對抗,新議員朱凱迪就向駐港外國記者表示,他不想再與建制派議員對話,因為不會有任何結果。他寄希望於民主派力量能夠在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面對北京形成一種新的力量對比。在年初的香港書商失蹤事件之後,立法會危機更增添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不信任。英國政府周四在每半年一次的關於香港問題的報告中,對香港局勢表達憂慮。

習近平政權的反貪腐運動正產生副作用。這是《費加羅報》駐京記者文章表達的觀點。文章寫道,習近平自近四年前上台後就開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規模反貪腐運動。但他卻難以從中受益。名義上,運動的本身是要根除各級領導層的濫用職權現象,但專家們認為,運動同時也是為了恢復他所領導的共產黨的形象,但如今這場運動正對政權產生反作用。廣州中山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揪出的地方貪腐官員越多,當地民眾就越覺得北京比他們的地方政府更腐敗。這項調查的作者認為,民眾的這種心理與權力越來越集中有關。這項調查訪問了83300。作者指出,地方政府貪腐成性,人們就會越來越認為中央政府難辭其咎,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中央政府不像地方政府那樣腐敗。一些觀察人士也對政府的反貪決心多有懷疑,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選擇性反貪。而且根除貪腐也可能引發地震,獨立歷史學者章立凡指出,至少80%的官員是貪官,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有絕對的權力,而這種權力又不透明。這篇文章繼續寫道,這場反貪運動的另一個反作用是,指揮鏈條不僅沒有變的更有效,相反,反貪運動將國家陷入癱瘓,官員因為擔心被揭發,因此寧願無所作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