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何清漣:2017年中國經濟展望

發表時間:

剛剛過去的2016國際政壇“黑天鵝”事件頻現,連帶全球經濟在各種不確定和突發事件中緩慢前行,在這一大背景下,不少分析認為中國經濟2017年的發展將可能面臨自金融危機以來最複雜危險和不確定的前景,面臨平衡控制風險和穩定增長的考驗。就中國經濟2017年發展的關鍵、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可能對中美貿易“黑天鵝效應”的分析,居住在美國的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接受本台電話採訪。 

圖為關於中國經濟的報導圖片
圖為關於中國經濟的報導圖片 網絡照片
廣告

何清漣:2017年中國經濟確實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是從中國政府目前的應對措施來看,我的感覺是歐盟會出問題,中國也會出問題,但是歐盟出問題的概率遠比中國要大,原因很簡單,就是歐盟不能用的很多措施中國會用。目前措施差不多,而且中國還沒有做到歐盟這一步,歐盟現在是強制結彙,即一般儲戶存的美元賬戶,提不到現金美元,是按照當天的彙價給提歐元。中國還沒有做到這一步,中國只是推三阻四想方設法對外資企業、對國內企業和個人設置了三種不同的壁壘,增加他們提取外彙的難度。

對外資企業,目前是每一次結彙只能夠500萬美元以下,500萬美元以上的要報批, 這就讓很多在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盈利無法變現;對中資企業,暫停十億美元的所有項目的審批,到外國投資有關房產、包括任何產業,只要不是國家亟需的500萬美元以上的也全部停止。事實上據說是100萬美元的也已經難以變現;對於個人,購彙5萬美元的額度沒變,但是手續要複雜多了,比如你說是用學費,就需要提供錄取通知書、學費單及其他的有關證明,證明你確實是在國外讀書,這樣一來,過去中國人習慣用的讓親戚朋友每個人利用額度取幾十萬,拿出來買房或作其他用處的這條路也斷絕了。

昨天(1月4日)剛出來的消息是說,中國政府內部人士向彭博社說,必要的時候也會採取強制結彙,目前已經在國營企業採取這個辦法, 就是讓企業進款時是美元,但是要求他們提現時用人民幣。

從種種措施來看,中國政府採取這些措施可能比歐盟國家更容易一點,這是我的看法。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就是,中國2017年的經濟重頭戲,重中之重就是貨幣維穩,貨幣維穩的關鍵點是外彙維穩。因為去年已經有四個國家因為貨幣問題出現大問題,如蒙古、委內瑞拉、印度等國家,中國汲取了經驗教訓,不想再出現因為貨幣問題而導致整個國家經濟垮台的困境。

談到中國經濟風險,除了您提到的貨幣,另外受到普遍關注的還有中美貿易的問題,被稱為是2016年最大的一支“黑天鵝”,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被認為有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黑天鵝”效應,中美貿易2017年面臨怎樣的前景?特朗普被視為孤立主義的貿易傾向是否會激發中美間的貿易戰,而這種孤立主義是否會有利於中國,利用其經濟槓桿更多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何清漣:我覺得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經濟政策被說成“孤立主義“,其實是當時競選中希拉里陣營和歐盟的左派媒體對他的一種有意曲解和誤讀。在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實行孤立主義、完全不和別人貿易來往。

特朗普的所謂貿易問題被指責為孤立主義的(有以下幾點):第一,不再將國門向過去一樣 以零關稅或者低關稅向所有的國家敞開,那隻是奧巴馬的TPP承諾的目標,特朗普是要保護美國的利益,所以這就被說成“孤立主義”。特朗普的所謂貿易戰,實際上就是一條,即以美國利益為中心,不是像奧巴馬當“世界總統”那樣,以照顧全球發展中國家、窮困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盟友的利益為中心,犧牲美國利益。當然對世界各國來說,奧巴馬的政策很受歡迎,但是美國人民不歡迎,所以我覺得今後特朗普和世界的貿易來往會繼續來往,但是不會再用美國的利益去滿足其他國家的要求。

第二點,和中國的貿易戰將有三個看點:第一個是特朗普聲言要把中國定為彙率操縱國,這一點能不能(做到呢)?按照現在美國的標準有幾條,第一是順差超過200億美元, 這一條中國是絕對符合;再就是資本經常項目佔GDP超過3%的總額,這一點南韓達到了,中國沒有達到;另外還有兩個標準我就不一一細說了,但是這兩個標準中國都沒有達到,其他的國家日本達到了,南韓達到了,還有歐洲一些國家也達到了。但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的國家現在並沒有,也就是說,實際上美國開啟將某個國家定位彙率操縱國這一辦法,但只在1990年代初到1994年有幾個國家“中了標”,中國和南韓,中國有一次被定為彙率操縱國。之後,美國財政部表示不再定了。既然這四個標準實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達到,特朗普上台之後,除了做到兩條,第一修改標準,第二為中國特製一套標準。我覺得根據美國現在國會的情況,他是做不到的。美國智囊團體,包括華府的政治精英利益集團基本上都會反對這樣做。儘管他的內閣成員強硬,但這類事情完全按照他們的意願做到的話,還不大可能。

有件比較搞笑的事情,就是中國確實是彙率操縱國,第一管制外彙,第二補貼國有企業,其實樣樣都達標。現在我們要問的就是,為什麼中國是事實上的彙率操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卻還要把它拉入一籃子貨幣,給其特別提款權?還有,為什麼美國一直不將中國定成彙率操縱國?這背後的原因就相當複雜了,這些原因如果沒有消失,也就是說要定成彙率操縱國也是有困難。中國有一些政治反對人士認為這是綏靖政策,其實不完全是綏靖政策。實際上還是為全世界的經濟穩定考慮。現在世界五大貨幣:歐元,日元、人民幣、英鎊都在一起貶值,貶值還挺大的,只有美元堅挺,當然其他的小貨幣就更加不用說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如果再貶值的話,會導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這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財政部都讚揚過去一年中國在人民幣彙率管制方面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這聽起來很搞笑,但確實是發生過的事實。這個看點我們還必須觀察後續。

第二個看點就是關稅問題,特朗普在競選時說過,要把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一律定成45%,這一點我覺得也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標準,增加某一些商品的關稅是有可能的,尤其是中國要向美國傾銷鋼材等這些過剩產能行業的產品的時候,美國可能就會使用懲罰性關稅,那稅會收得很高。但是有一些產品大概就不會是這樣,所以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如何定稅率的問題。中國方面做好了一些準備,就是提高關稅,但是沒有到45%。

第三個看點就是中美貿易戰以後 ,就算是特朗普這方面出了招,中國方面的接招如果損害到美國利益的時候,美國的麻煩可能比中國大一點,因為事實上是:中國方面是政府說了算,企業和其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在政府面前說三道四,但華府政治不一樣,首先美國是三權分立,美國國會現在80%的選區都有中國投資,或者和中國做了很多生意。不說別人,就是特朗普委任的駐華大使他所在的愛荷華州就是美國最大的農業州,向中國出口佔美國農產品的六分之一,尤其是他利用和習近平的關係過去打通了市場以後, 這方面得利是很大的,這方面會有一些掣肘。

還有遊說集團, 而且他們已經給特朗普一個“下馬威” ,美國有一個美中關係 全國委員會,文革開始那一年創立的,他們本來六月份是50周年,12月份時在紐約開了一個會,在這個會上,所有的人都發言批評特朗普的對華政策,美中關係對華委員會的主席在會上的致辭,開頭用中文念了一段毛主席語錄,叫做“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全場報以熱烈掌聲,然後基辛格等人都在會上發了言,都是要求特朗普保持對華政策的穩定性。所以,特朗普受到的各方面的掣肘遠比習近平受到的掣肘要大得多,這會是下一輪中美關係的幾個看點。

中美貿易戰會打到什麼級別程度?關鍵看美國這邊,而美國這方面就看特朗普能不能消除所有這些掣肘因素,而要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是比較困難的。

有分析提到,特朗普就任對中國貿易的黑天鵝效應會使中國GDP倒退4.8,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何清漣:中美貿易現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位居第二位,第一位的是歐盟,第四為是日本,美日兩國還有歐盟這三方都宣布不把中國列為市場經濟國家,也就是說,今後還是要隨時啟動各種關稅壁壘,徵收懲罰性關稅,這當然是不利於中國。但是中國這些年來,處理外交事務遠比改革開放初期靈活得多,簡直就是非常機會主義,這種機會主義表現在他善於各個擊破,最後總是使得這些國家在各方面讓點步,最後結果往往是中國即使沒有全部達到目標,也至少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我看到的過去經驗就是這樣。所以中國方面與美國的關係在奧巴馬時代是“高開低走”,剛開始的時候,奧巴馬很想搞好中美關係,甚至全盤接受了中國外交部為他做的研究報告―對華政策期望清單,但是最後關係可以說降到冰點了,非常不愉快。

特朗普與中國的關係會不會重續當年克林頓政府和中國的關係:“低開高走”?最開始講得非常不友好,但是最後關係卻一路高走,變得非常友好?會不會重複?我覺得重複是不可能的,目前是“低開”,但是最後大概過了第一年磨合期之後,雙方找到了一個點,如何談雙方的核心利益。而且有一條特朗普已經講過,對外不幹預,不搞意識形態鬥爭,這兩點對中國來說是特別重要, 那麼在商言商就比較好辦了,如果這次不是突然插進來一個台灣問題,應該說中國政府對特朗普的政策還是比較歡迎的,歡迎這個放棄意識形態鬥爭。因為台灣一個電話所以就弄得波瀾迭起,而且兩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目前在今年之內還看不到有私人接觸的機會,所以就不大知道他們如何溝通,如果要是有一次私人接觸,溝通一下,就像江澤民和克林頓國事訪問之前有一次機會,也許情況會好一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