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新冠流行 日本人搶購手紙的文化心理

發表時間:

最近,隨着新冠疫情在日本的蔓延,日本突然掀起了一場搶購衛生紙的浪潮,幾天之間,廁所手紙、餐巾紙、衛生紙巾等在各個藥妝店和商店等被搶購一空,我家附近的各個店鋪里也連續好幾天這些物品空空如也,十分令人困惑。

香港居民排隊領取免費發放的口罩,應對武漢肺炎疫情。攝於2020年2月7日
香港居民排隊領取免費發放的口罩,應對武漢肺炎疫情。攝於2020年2月7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Tyrone Siu
廣告

據日經中文網2月28日發表題為《一則假消息引發日本人搶購衛生紙?》報道指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口罩持續缺貨的背景下,“從中國進口的衛生紙也將缺貨”的虛假信息在社交網站上擴散,行業團體日本家庭紙工業會(東京中央區)呼籲日本消費者“冷靜應對”。此文指出:“據該工業會統計,2019年衛生紙的日本國內出貨量為105.9370萬噸。進口產品為2.4945萬噸,佔整體的2.3%,其中從中國的進口量為1.4386萬噸,僅佔1.3%。”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出來闢謠,他在2月29日的記者會上指出:“這是由於不切實的謠言的擴散。能夠保證(手紙)十分充足的供應量和庫存”,“幾乎都在國內生產”。

但是日本民眾仍然樂此不疲,各個商店、藥妝店甚至便利店的手紙仍然空空如也,偶爾進貨也限定每人只許買一捆。

為什麼媒體甚至首相的闢謠都不能解除人們的恐慌心理和搶購風呢? 首先可能是口罩荒造成的後怕。日本口罩在新冠流行後就馬上脫銷,一直未有改善,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月2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本周開始確保“每周1億隻以上”的供應,還說3月能擴大到“每月供應超過6億隻的規模”,但是事到如今仍然沒有看到改善的趨勢,口罩依舊脫銷,偶爾有的店有貨,也要排成長蛇陣。如今正處於日本的花粉季節,口罩脫銷給患花粉症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日本人對媒體的說法甚至首相的說法也已經不再相信。再一個就是2月25日政府召開對策總部會議,敲定了對應冠狀病毒感染的綜合性基本方針。政府認為今後兩周內,是疫情急速擴大或者平息的關鍵時期,要求各種演出、集會、運動會、體育賽事和大型展覽等要自我節制,“延期或縮小規模”,同時對於企業和團體,要求推進錯峰通勤、遠程辦公等措施。

而安倍晉三2月27日還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總部會議上表示,要求全國小學、初中、高中和特殊教育學校從3月2日起臨時停課。以防冠狀病毒在學校感染擴大。這個決定看起來是針對學校,其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許多家長不能上班,要在家看孩子。遠程辦公對於那些IT企業、文職企業等可行,對於處理實務的工廠等企業,無法實行。人們感到:日本社會正從動態走向靜態,因此民眾擔心,如果疫情擴大,也會造成實物生產和流通停滯,如手紙等,就是其他的實物的流通和生產,也可能會從動向靜轉化,因此人們不僅囤積手紙,也開始囤積其他的物資,如噴霧消毒劑、礦泉水等。

目前,海外疫情呈現繼續擴散趨勢,在中國和日本之外,韓國、伊朗和意大利等新冠疫情蔓延日益嚴重,到本稿截稿時的3月3日為止,據日本NHK電視台統計,已蔓延到世界的74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生產與供應鏈機能不全,這更引起的日本人的無限擔心。另外日本人是對災害很敏感的民族,防災意識也非常強烈,世界上每年發生的大小地震中,約有10%都是在日本附近發生。1996年到2005年期間,在世界上發生的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中,有20%都是發生在日本。除地震、海嘯之外,火山爆發、颱風等也經常襲擊日本,災害多發也使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很強,一遇到災害,經常發生搶購風。

1973年發生時石油危機時,也發生搶購手紙的風潮,當時也是供應量十分充足,但是謠言亂飛,引起了搶購手紙的風潮。東日本大地震時也發生了囤積物資的食品、飲料水的風潮,當時我家附近的商店貨架子上的食品等大多被搶購一空。那時他們的搶購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核電站泄露,發生污染,地震也使交通中斷,供應不足造成了搶購。

日本人在發生災害時的搶購風,有時不是物理上的物資缺乏,而是防災意識超前,有時是因為物資真的有些缺乏,但是災害意識誇大了現實狀況。總之他們是一個對災害非常敏感的民族,各種防災設施、準備和訓練都很到位,但是有時也會過敏,甚至相信自己感覺,勝過相信政府和媒體的宣傳。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