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一帶一路/中國/國際

“一帶一路 ”十年:成果與爭議

2013年,習近平主席開啟了“新絲綢之路”,帶領中國踏上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冒險之旅。十年來,北京從亞洲經非洲到歐洲,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花費了數千億歐元,但不僅如此。如今,已有 150 多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已成為標籤的協議,最重要的是,簽署了全球範圍內複雜的陸地和海上走廊網絡。十年後,我們應該對習近平所說的“世紀工程”做出怎樣的評價?為了回答這個問題,RFI 為您提供了一個包含報告、文章、地圖和採訪的特別系列。

一帶一路十年後
一帶一路十年後 © Baptiste Condominas/RFI
廣告

法廣法語部副主編喬里斯·齊爾伯曼(Joris Zylberman)在本文詳細介紹與分析“一帶一路”的十年發展過程歷程和前景。

源起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進行國事訪問並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露天劇場發表了演講。這一天將悄然載入史冊。“ 讓我們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正是用這句話,習近平在平台上啟動了他的宏大計畫。在那一刻,沒有人能夠預測其未來十年內的全球規模。一個月後,中國國家主席抵達雅加達。另一次演講,這次是在印度尼西亞議會面前,他說:“ 讓我們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重大項目名稱為:“一帶一路”、英語為« One Belt, One Road »,法國人習慣將其稱為“新絲綢之路”。  

歷史與雄心

喬里斯·齊爾伯曼指出:“絲綢之路”一詞不足以描述習近平的事業。這種叫法是由德國人費迪南德·馮·里希特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於1876年發明的。當舊大陸的列強夢想着修建歐亞鐵路時,地理學家為這條長期以來從中國穿越沙漠將貨物運輸到歐洲的長途網絡取了這個名字。兩個帝國組織了世界貿易並從中獲利。該網絡據說是從公元前 2 世紀一直運行到公元 15 世紀,即歐洲人偉大殖民征服的開始。  

齊爾伯曼認為,“絲綢之路”這個詞純粹是西方想象的產物,充滿了民族中心主義色彩。它甚至不包括一直將中國與印度洋連接起來的“海上航線”。最重要的是,這些“路線”既不是歐洲人也不是中國人組織的,而是由來自中亞的商人組織的,他們的商隊從一個綠洲前往另一個綠洲。  

“新絲綢之路”的雄心截然不同、史無前例。這一次,中國想要領先。它不再希望依賴美國影響下的貿易路線,例如重要的馬六甲海峽,世界海上貿易的很大一部分都經過這裡。北京想要一個以自己為中心、出資者和主要受益者的網絡。不惜一切代價。十年來,中國已釋放近千億歐元,為交通、能源和電信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融資。它創建了一個複雜的陸地走廊和海上路線網絡,也成功地讓150多個國家簽署了“新絲綢之路”的參與協議。

如今,“一帶一路”早已遠離了“路”和“帶”的最初標籤,遠至南美洲,也彙集了來自“全球南方”的絕大多數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經常對西方人和美國人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感到沮喪。自馬歇爾計畫以來,世界還沒有見過這樣的雄心壯志。這一點讓西方感到擔憂,他們認為中國正在創造全球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巨大工具。  

“一帶一路”海上航線和陸地走廊。
“一帶一路”海上航線和陸地走廊。 © Studio graphique FMM

 

 

但從2016年開始,批評聲開始出現。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研究員娜德吉·羅蘭(Nadège Rolland)回憶道:“ 絲綢之路面臨著知名度和國際形象的巨大問題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的活動99年來一直處於中國國有企業的控制之下。許多國家正在意識到,投資不再是投資,而是利率不斷上升的貸款,這將增加其債務,並且在國家層面上在財務上無法管理。 ”一位印度研究人員用一個切中要害的表達來具體化這些批評:“債務陷阱外交”。開放亞洲、非洲、波斯灣甚至美洲的戰略設施,這似乎是北京的真正目標。 

非洲發展的金融化 

里爾天主教大學地理學家兼講師澤維爾·奧雷甘( Xavier Aurégan )指出 在非洲,結果相當複雜,一方面,中國已經成功整合了絕大多數非洲國家,但毛里求斯和承認台灣的斯威士蘭 (台灣稱史瓦帝尼)除外;中國提高了融資能力,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投資,也將所有基礎設施項目都標記為新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甚至包括2013年之前啟動的項目。從這個角度來看,該項目是比較成功的。 » 

但另一方面,澤維爾·奧雷甘也認為, 中國的全球提議正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論。 中國公司為贏得合同而進行的融資是值得懷疑的因為它的運作損害了其他國際或非洲集團的利益。中國所宣揚的著名的“雙贏夥伴關係”正在達到極限。這位地理學家強調說 :  當西方人從合同中受益時,這種對非洲發展的融資會產生中國所譴責的後果:包括債務、影響網絡的形成、依賴形式以及當地環境和社會問題的所有影響。”  

一帶一路參與國
一帶一路參與國 © Studio graphique FMM

重新平衡和靈活性 

2017年,該項目更名 為“一帶一路 ”倡議。“倡議”這個詞,更“謙虛”,更“包容”,一定有助於抹去該項目的“掠奪性”形象。娜德吉·羅蘭強調,“2018 年夏天,習近平與支持絲綢之路發展的代理人、各部委、黨機構或國有企業主持了一次工作會議。他認為,有必要實施不太雄心勃勃的項目,如果可能的話,符合夥伴國當地發展願望。 ” 中國一把手還要求開展宣傳活動,讓“新絲綢之路”在這些國家更容易被接受。對於重大項目的清理,不存在與國際金融標準接軌的問題。花更少、看起來更好是新秩序。

重新平衡成功了嗎?不容易說。因為與此同時,從2020年開始,新冠大流行使大量項目被擱置。現在,剛果(民)等國家正試圖與中國重新談判一些合同和協議。但這並不意味着“新絲綢之路”在整個新冠疫情期間都被凍結了。  

娜德吉·羅蘭認為,“ 很難做出單一的評估,因為絲綢之路有多個分支。“一帶一路”不僅僅關注基礎設施(自2016年以來投資一直在下降),還關注與發展衛生、教育合作或國際標準變化相關的其他領域,這是主要努力的軸心。從中國當局的角度來看,那裡的結果要積極得多,他們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一帶一路”倡議的“多維”性質給了中國一定的靈活性。疫情期間,北京強調的是健康,或者說是“健康絲綢之路”。它們完美地傳達了“疫苗外交”。口罩和其他防護裝備分布在帶有中國國旗的盒子里的圖片在所有媒體上流傳,清晰可見。但鮮少為人所知的是:自2017年以來,北京支持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演講中就已經使用了“健康絲綢之路”一詞

“命運共同體與另類世界秩序 

通過“新絲綢之路”,中國的最終目標不是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融資。用習近平的話來說,就是打造命運共同體 這個模糊的口號隱藏了娜德吉·羅蘭所說的國際標準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已經通過中國在多邊組織中的戰略發生了好幾年:即利用特朗普時代美國的退出,在聯合國某些機構中佔據領導地位。但這種策略並不總是有效:北京無法改變聯合國及其機構內與西方的力量平衡。其結果是:中國創建了平行組織,並由其掌舵,試圖推翻世界秩序。  

以“健康絲綢之路”為例。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的漢學家Alain Wang強調說 當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遇到困難時,它把自己放在了非洲的位置,腦闊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一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 非洲疾控中心本來是通過中美共同出資設立的,但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北京填補了這個缺口。Alain Wang 指出:“ 中國投資約 6500 萬歐元在亞的斯亞貝巴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建築,該中心目前面向非洲,還在埃及、加蓬、肯尼亞、贊比亞和尼日利亞設有重要的區域分支機構。它肯定會在非洲倍增,但也會在其他地區,也許在拉丁美洲和亞洲。

對於漢學家來說,這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為北京帶來的積極成果。“ 中國 已經能夠將一定數量的大大小小的國家團結在自己周圍,這些國家將在未來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將自己定位為與西方世界相對的世界的領導者。一個不存在民主的世界:一個充滿獨裁國家的世界。 »  

標籤與標籤? 

“新絲綢之路”的未來是什麼? 地理學家奧雷甘 認為,該項目被擱置中國貸款的下降很明顯:根據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的數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022年貸款比2021年下降了65% 。這位地理學家 認為中國政治精英內部存在敵對思想,一部分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已經完成,也許已經過去了一點。 時尚的發展,我們必須走向其他方向。現在有一種新的說法是習近平的新時代。或許新的外交政策將會逐步落實到位。

德拉吉·羅蘭的觀點不同。她表示,“一帶一路”幾年來就被宣告死亡。但事實並非如此,而且經久不衰。這位研究人員承認, “ 也許它在中國外交中出現得較少 ” ,中國現在也提“全球發展倡議”或“全球安全倡議”。但這些標籤是補充性的。德拉吉·羅蘭強調說“ 疫情過後中國重新開放,中國官員訪問了多個友好國家,一帶一路出現在2022年甚至2023年簽署的合作協議中。  ”  

最新例子: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邀請五位中亞領導人。他為他們呈現了堪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主題是什麼?“一帶一路”倡議。顯然,它仍然是習近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證據:西安峰會與廣島七國集團會議同時舉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野心表現出共同戰線,中國“無上限地支持” 俄羅斯 。儘管烏克蘭發生了大屠殺,但還是去了俄羅斯。俄羅斯的入侵和西方的制裁無疑使橫跨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上的部分貨物運輸暫停。但中國並沒有氣餒,而是將列車改道為直接前往莫斯科,並推廣了以繞行路線的方式抵達伊斯坦布爾的“跨裏海路線”。

作者喬里斯·齊爾伯曼認為,現在可能是中國政府對“一帶一路”採取更靈活和重新平衡的時候。但“新絲綢之路”並沒有消亡。 

幾個關鍵日期看一帶一路

2013 

  • 718日至82日:首趟列車連接鄭州(中國)至漢堡(德國)。
  • 9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 絲綢之路經濟帶 ”這是該項目的第一個正式名稱“一帶一路”(Obor)。
  • 102日:習近平在雅加達印尼議會前承諾 與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2014 

  • 10 24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立。21個國家簽署了該備忘錄:中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緬甸、蒙古、尼泊爾、阿曼、卡塔爾、斯里蘭卡、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該機構似乎是一種金融工具,旨在擺脫被認為過於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
  • 1118日,一列中歐班列從義烏站出發,途經中亞,21天抵達馬德里。這條路線全長 13,000 公里,是迄今為止最長的路線。
  • 1226日:在中國,西安至烏魯木齊之間的高鐵線路開通。新疆自治區首次加入。

2015

  • 5 21 日:日本與亞洲開發銀行(ADB)啟動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投資 1000 億美元。這是對中國去年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回應。 
  • 11 月: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正式租給中國上市公司中國海外港口控股公司 (COPHC),為期 40 年,由該公司管理基礎設施。該港口是由公路、鐵路、石油管道甚至火電站組成的中巴走廊的出口,為中國提供了印度洋上的商業港口以及通向中國的運輸網絡。

2016

  • 1月: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出售給中國遠洋集團。這家中國集團是唯一參選的企業,出價 3.68 億歐元,並承諾投資 3.5 億歐元。自2008年以來,中遠集團已運營兩個集裝箱碼頭。
  • 421日,一列火車首次從湖北省會武漢出發,前往11500公里之外的法國里昂。法國在華投資的三分之一聚集在湖北。旅程持續18天。列車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這條鐵路連接需要大約二十名司機、八次機車更換和三次貨物轉運。

2017

  • 5 14 日至 15 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政府為這次活動預留了宏偉的場地。縮寫“Obor”(One belt one raod)被“BRI”(“一帶一路”倡議)取代。普京參加。
  • 522日至26日:宣布啟動亞非增長走廊(AAGC),這是印度、日本和幾個非洲國家政府之間的經濟合作協議。AAGC 優先考慮醫療保健和製藥、農業和農業綜合企業、災害管理和技能提升領域的發展項目。  
  • 725日:斯里蘭卡向中國招商局集團授予漢班托塔港99年特許權。 
  • 8月1日:中國在吉布提設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
  • 10月:中共十九大將“一帶一路”寫入中國憲法。因此,該倡議成為該國政策的核心目標。  

2018

  • 1 26 日:中國發布“一帶一路”北極政策白皮書,旨在開闢更短的貨物運輸航道。 
  • 3 26 日:中國推出自己的石油期貨合約,以人民幣計價,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旨在與美元競爭。  
  • 93-4日: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FOCAC)在北京舉行 

2019

  • 4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 
  • 協議簽署六年後,坦桑尼亞巴加莫約港口項目被放棄。 
  • 11 月: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推出“藍點網絡”« Blue Dot Network »,,這是一個認證機構,旨在促進和動員所謂優質基礎設施的融資。 

2021

  • 一月:喬·拜登上任後,就試圖恢復與華盛頓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夥伴的密切關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項目,由巴拉克·奧巴馬於2016年啟動,旨在在全球範圍內對抗中國)該地區已被唐納德·特朗普拋棄)。 
  • 2月: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即17+1集團,立陶宛退出後,該集團成為16+1。該集團旨在促進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17+1小組成立於2012年,每年舉行會議:華沙(2012年)、布加勒斯特2013年、貝爾格萊德(2014年)、蘇州(2015年)、里加(2016年)、布達佩斯(2017年)、索非亞(2018年)、杜布羅夫尼克(2019年) 。 
  • 6 11 日至 13 日:在英國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宣布“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3W) 倡議。該倡議旨在為特別受新冠Covid-19大流行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 1129日至30日:第八屆中非合作論壇(FOCAC)在達喀爾舉行。20年來,中非貿易額增長了20倍,每年突破2000億美元
  • 12月:老撾首都萬象至中國雲南省省會昆明之間的鐵路線投入運營,全長1,400公里。它在邊境修建了第一條標有“一帶一路”(BRI)的鐵路線。 
  • 12月1日:歐洲反攻。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an der Leyen 提出“全球門戶”倡議。這一歐盟項目旨在響應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在發展中國家發展新型基礎設施(預算公布:到2027年為3000億歐元)。

2023

  • 5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一帶一路”受關注。 

 

本文作者:法廣法語部副總編 喬里斯·齊爾伯曼(Joris Zylberman)

翻譯: 艾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