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本防治新冠的模式能否成功?

發表時間: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危機,而在抗擊新冠過程中,產生了多種模式,如封城閉戶,全國動員,全面封鎖病源的中國模式,利用現代的通訊手段“嚴測死追”的韓國模式,搶先洞察疫情,果斷採取必要的措施的台灣模式等等,日本和歐美相比,也算感染蔓延較慢,死亡人數較少的一個國家,而日本防治新冠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這種模式會成功嗎?

日本副首相、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資料圖片
日本副首相、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資料圖片 © 法新社圖片
廣告

日本防治新冠流行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首先是官民結合,保證感染症病床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體制,集中治療重患和有基礎疾病及老年患者,實行輕症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在自己家裡和政府租借的酒店裡隔離。

日本的感染症法指定醫療機構設置的適合於冠狀病毒感染者等入院的標準“感染症病床”,是負室壓病室,也就是病室內的氣壓比病室外低,以防止病原菌和病毒流向室外,但是日本目前這樣的病床只有約1800張,因此日本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9日發出通知,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及疑似患者,原則上是在感染症指定醫療機構的感染症病床入院,在緊急和不得已的場合,也可以在感染症指定醫療機構感染病床以外的病床入院,還可以在感染症指定醫療機構以外的醫院住院,感染病床也不一定是負室壓病室,只要滿足單人病房(如果同是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也可以兩個人住一個房間),便所和洗漱間在病室內和設有感染病室特有的排氣裝置等就可以,安倍首相在4月6日,終於決定宣布頒布“緊急事態宣言”,說要從現在的25000張病床增加到50000張。

到目前為止,由於病床比較充分,日本政府原來針對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方針是:基於《感染症法》,感染者不論輕重,都需住院。鑒於冠狀病毒感染者急劇增加,一些大都市的醫院感染症病床趨於飽和,日本厚生勞動省4月3日下達通知,要求各都道府縣研究讓輕症患者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在醫師決定的基礎上,從醫院轉入地方政府準備的設施、酒店及自己家中等處療養。

現在,日本為新冠提供醫療的體制還很充分,因此死亡人數一直較少,治癒率高,而在有些地方,如東京等病床趨於飽和,日本馬上採取了分散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和輕症者,以集中精力治療重症患者的方針,,以防止像意大利那樣發生醫療體制崩潰。

第二就是核酸檢驗(PCR)率低,接受檢驗的門檻高。據報道,韓國到3月18日為止,受過核酸檢驗(PCR)檢查的為28萬6716人,而日本到3月17日僅為1萬5655人,意大利PCR檢驗率也達20多萬,德國達92萬之多,日本直到4月5日,才達到4萬253人。

日本要進行核酸檢驗(PCR)檢查,首先是有相應癥狀的人向“歸國者及接觸者中心”打電話,由中心來判斷這個人是否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如果有,會給他介紹相應的醫療機構,在相應的醫療機構的醫生診察的基礎上,決定是否進行PCR檢查。自己覺得有癥狀,直接去醫院門診是不能接受PCR檢查的。

要接受核酸檢驗,厚生勞動省2月17日決定,對於懷疑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的人,歸國者與接觸者諮詢中心接受諮詢的標準是:

1、有感冒癥狀及持續4日以上發熱,體溫超過37.5℃。

 (包括必須持續服用退熱劑的天數)

2、嚴重的身體乏力(疲倦感)及喘不上氣(呼吸困難)。

※ 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如果持續2日左右有以上癥狀。 在中心的諮詢結果,如果是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則會介紹到“歸國者及接觸者門診”。

而“歸國者及接觸者中心”向“歸國者及接觸者門診”介紹的人僅是諮詢者的約4.6%;實際接受核酸檢查的僅為3.4%。

日本核酸檢驗率,多受各國的詬病,但是似乎日本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核酸檢驗(PCR)的準確度並不高,大約70%左右,如果不經過專業性人士的判斷一有感冒等癥狀就去做PCR檢查,一個可能造成醫院門診人滿為患,大量住院,造成醫療體制的崩潰。

再就是日本採取的方法也是一種謹慎的集團免疫法。日本愛知縣藤田醫科大學岡崎醫療中心從2020年2月18日到26日,接受128名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新冠感染者和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並對其中90名無癥狀冠狀病毒反應陽性者進行了臨床觀察,他們的報告書顯示:“到3月6日為止,在無癥狀病毒攜帶者中,有87人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日本也有專業醫師認為:大部分的新冠患者都是輕症,一般修養一周左右就會自愈。從整個日本來看,新冠入院人數和出院人數一直處於差不多相同的狀態,而是死亡人數較少。

日本雜誌《鑽石》ONLINE於3月27日發表署名鈴木貴博的題為《日本新冠感染者數過少這一疑問產生的真正理由》一文指出:“意大利有6077人死亡,西班牙2182人,法國860人,美國471人,日本比上述國家少了一至兩位數,僅42人。”“有一種學說認為:新冠的致死率實際很低,大約1%的程度,基於這種學說,從死亡人數逆推,包括沒有掌握的感染者,日本的感染者應該有4000人左右。”

可能是基於上述理由,日本沒有像其他的國家那樣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查,這樣一是為了避免醫療體制崩潰,二是可以穩住人心,不讓經濟和社會活動受到太大的動搖。

第三,主要依靠民眾的配合和自肅,從法律上講,日本眾院全體會議3月12日下午以執政黨及立憲民主、國民民主兩黨等的多數贊成,表決通過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的《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修正案。13日下午,日本參議院也通過了這項法律,日本首相也根據這項法律,於4月7日發布了針對一都一府5縣的緊急事態宣言, 呼籲人們除了必要的事情盡量減少外出,不要舉行各種大型活動和集會,一些容易引起感染的設施如酒吧、夜總會等停止營業等等,一直到5月6日為止。但是並不像像歐美和中國那樣實行強行封城,也不能強行禁止人們外出,沒有罰則,因此只能依靠民眾的自覺和配合,日本的基本方針是:最大程度地達到防止疫情擴大的效果,同時把對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影響限制在最小程度,而日本人一貫和政府配合得很好,北海道就是依靠民眾的配合通過頒布進入緊急狀況抑制了爆髮式的感染,東京都在這兩個周末人們也都配合東京都政府的呼籲,街上的人極少。

但是日本的這種做法會不會成功?比如說讓輕症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在酒店和家庭中療養,會不會帶來新的集體感染?也有人指出:日本由於核酸檢驗過少,現在所驗出的感染者數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如東京都感染者在4月4日達到891人,僅4天就增加了一倍,最近幾天直線上升,感染者累積超過千人,已經進入“爆發性感染”的階段,感染症病床已經供不應求,而到本稿截稿時的4月7日為止,日本全體的感染者約達4712人,原來入院者和出院者一直接近持平的現象也發生了逆轉,到4月5日為止,新冠住院者已達3031人,退院者僅為1211人,一些大都市發生病床不足的現象,再一個是集中治療室有限,日本的集中治療體制和歐美相比十分脆弱,集中治療室(ICU)的床位每10萬人口中只有5張,護士1人要看護患者兩人,而發達國家多是患者1人護士1人,從集中治療室病床來說,德國是日本的6倍,就是發生醫療崩潰的意大利也是日本的2倍左右。日本由於專業人員不足,可能會不滿1千個床位稼動,而且日本人工呼吸機有90%靠進口,在目前全球新冠流行的局面下,從國外進口人工呼吸機明顯困難,因此如果發生重症患者爆發性增加的場合,日本也會發生醫療體制的崩潰。

這些懸念也都正在考驗者防治新冠的日本模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