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陳一新:特朗普政府更希望從中東脫身

發表時間:

最近幾周以來 國際輿論再度聚焦局勢不斷升高的中東海灣地區,新一波的美伊緊張緣起的背景是什麼?如何解析兩國目前所採取的外交姿態?特朗普對伊政策是否反應美國正在重返中東?伊核協議是否已面臨死亡? 走出危機的可能出路在哪裡? 就以上問題我們電話採訪台灣國際關係學者、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談談他的觀察。 

霍爾姆斯海峽衛星圖 Image satellite du détroit d'Ormuz.
霍爾姆斯海峽衛星圖 Image satellite du détroit d'Ormuz. Jacques Descloitres/wikimedia.org
廣告

RFI:從兩艘油輪在阿曼灣遇襲、到伊朗擊落一架美國無人機引發美伊戰爭千鈞一髮的威脅。您能否先給我們的聽眾朋友分析一下新一波的中東緊張的原因好嗎?

陳一新: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是在半個月前(開始的),5月上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芬蘭,參加當地的北極理事會,蓬佩奧在芬蘭開完會本來接着要到倫敦的,結果突然就趕到伊拉克,來處理伊朗和美國的緊張情勢升高的危機。當時美國之所以與伊朗交惡主要是因為這一年多來美國退出了六邦伊核協議,造成了伊朗和美國的嚴重對立,美國認為伊朗並沒有真正遵守這個協議,而是拚命在發展自己的核武,所以這是兩邦交惡的主要原因。

兩周以前世界兩艘載有石油的油輪經過霍爾姆斯海峽時遭到魚雷襲擊,美國指控是伊朗做出攻擊的,伊朗指責美國是自導自演,雙方緊張情勢突然升高。這幾天伊朗又成功地擊毀一架“全球之鷹”的無人飛機,這個飛機正在伊朗上空進行偵查,被伊朗擊落。那美國特朗普總統本來要報復,後來說報復可能會死傷很多人,伊朗可能對死亡150人,而美國只是為了一架無人機遭到襲擊,這樣做的話可能“不成比例”,所以特朗普臨時(決定)不對伊朗攻擊。但是這個危機還是沒有解除。英國認為“擦槍走火”的機會還是有的。所以這裡就涉及到會不會有“擦槍走火”。

伊朗在攻擊無人機之後聽說有點後悔,是不是真的後悔?還是會繼續尋釁挑戰美國的權威? 那當然要看後來的發展。

RFI: 您怎麼分析目前美國和伊朗兩國所採取的外交姿態?可能引起戰爭嗎?

陳一新:不是沒有可能,美國這次(因)無人機停止了戰爭、停止了空襲,但是假如是一架比較大的戰鬥機的話,那美國就有了比較大的正當性去攻擊伊朗。而且美國攻擊伊朗的同時,以色列也在一旁準備配合攻擊,所以戰爭就可能一觸即發。但是美國現在是特朗普還蠻謹慎的,並沒有因為無人機(被擊落)而打仗,(美國)飛機都準備出去了,特朗普還是叫停,不讓美國的戰機去進攻伊朗,因為進攻伊朗會引起整個中東、就算不引起世界大戰,也會引起中東的大戰。那美國認為沒有這個必要,而且美國也認為霍爾姆斯海峽應該由各國去派軍艦或者飛機來保護自己的油輪,不要老是美國在一國保護。而且美國也可能不願意長期承擔這一很嚴重的負擔,因為美國早就不想做“世界警察”了,各國應該有意願的話就自己來保護油輪。

RFI:美國去年年底從敘利亞撤軍曾引發對美國從中東抽身的猜想,事實上特朗普也一直標榜“美國第一”,不希望充當“世界警察”,但面對中東緊張,6月美國宣布向中東增派1000名士兵,有分析指,這顯示特朗普以強硬姿態重返中東,您怎麼分析特朗普的中東政策?

陳一新:我認為特朗普還是不見得想要重返中東,因為重返中東的代價太高,美國不參與中東的事務中東就已經紛擾不堪了, 美國一參與,大家會把矛頭指向美國,認為美國是挑起各種矛盾的一個主要泉源。另一方面從特朗普要求各國自己來保護通過霍爾姆斯海峽的油輪顯示特朗普希望各國自己去想辦法,不要總是靠美國了。我覺得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因為美國總是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吃力不討好, 受到保護的國家不一定會感謝美國,但是因為美國保護不力而造成損失的國家會把責任推給美國。所以美國決定不再做這種“傻事”,決定由各國自己去保護油輪。

RFI: 您怎麼分析伊朗現在非常強硬的態度的?

陳一新:伊朗當然也有挑釁,但也有說是美國先挑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看經過長期的調查,這不是短期內就能調查出來的。伊朗說是美國在製造事端,把飛彈或者是魚雷射進油輪,美國則認為伊朗射完魚雷後趕緊想辦法善後,不想讓外界知道他的秘密。這樣雙方各執一詞,需要一個國際的調查小組來進行研究,假如證據已經被湮滅的話就會變成一個“無頭公案”,到底是誰攻擊了油輪,就很難做出一個責任的理清了。

RFI:目前的形勢是否意味着伊核協議已經死亡?

陳一新:還沒有,要看美國願不願意,伊朗現在也開始姿態放軟,準備只要美國不再制裁伊朗,伊朗願意在新的基礎上到底怎麼去處理伊核協議。雙方並沒有想要把戰爭升高,所以說特朗普開始調整姿態,不那麼窮兇極惡對伊朗發動攻擊,而伊朗也放軟姿態表示只要美國暫停製裁,雙方就可以在良好氣氛基礎上重新談判六方核武協議。

RFI:對於持續的海灣局勢,其他國家如日本、中國、俄羅斯及歐洲國家等能否有所作為?

陳一新:陳一新:大家都可能在G20集團高峰會討論這個議題,這個議題大概免不掉,也許美中可以達成協議不談香港議題,但是伊朗議題是免不掉的,有談就有機會,是不是美國會堅持一定要伊朗放棄核武發展?但伊朗也不見得會配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按照伊朗的建議,先停止制裁,大家再好好地商量。

我想伊朗和美國的緊張形勢當然會造成國際油價的上漲,而且可能會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的問題,這就是西方各國特別是G20集團國都不希望發生戰事或者緊張形勢升級,升高的話,國際油價可能大漲,那麼唯一獲利的國家可能只有俄羅斯,其他國家可能都不樂見國際石油價格的大漲。

中東本來就不是一個很好處理的地區。美國奧巴馬是有意退出中東,現在特朗普在位後更想退出中東,從他要求各國自行負責通過霍爾姆斯海峽的油輪的安全就可以看出美國是想“脫身”。因為在中東總是攪局搞事情,讓事態變得更嚴重。成功了不會感謝美國,但是失敗了絕對是譴責美國,所以美國吃累不討好的事情希望少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