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李恆青看美國大選:民主的精髓就是要有博弈

發表時間: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一個月倒計時之際,上周發生的最大“驚奇“莫過於總統特朗普確診新冠病毒入院治療隨後很快出院,經過幾天修養後,周六(10月10號)宣布重啟競選造勢活動後,本周一就開始主攻搖擺州的緊湊行程,似乎要將失去的時間找回來,對抗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目前的民意優勢。同時,副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和彭斯也進行了唯一的一場辯論,闡述了他們的政見和國際觀。這些對2020美國大選進程和國際未來走勢會有哪些影響?我們今天請美國 華盛頓 “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先生做出他的分析。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與共和黨現任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與共和黨現任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法廣:目前大選總體局勢如何?

李恆青:整體來說選情依然撲朔迷離,如果僅看民調或媒體的報道可能都難以辨清局勢。民調一邊倒,一直偏向拜登這邊;媒體這邊,除了Fox新聞這個台相對右派外,其他都是左派的——美國的媒體和公共知識分子一般偏左。所以,無論是統計和數字還是意識形態的報道,都還是有其偏向性的,民調和報道都不一定準確——至少我這樣認為,拜登勝出和特朗普連選連任幾率目前應該還是五五開。

在過去二、三十年,美國東西兩岸的選民歷來都更偏向自由派的民主黨陣營(藍營),但美國中部地區一般會投向共和黨候選人(紅營)。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制,贏者整州通吃, 所以一般將美國的選區分為紅區共和黨和藍區民主黨,兩者涇渭分明,但也有幾個州是“戰場州”,比如包括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佛羅里達等州,紅藍兩個陣營目前呈現膠着狀態,這所以一般來說都是這幾個州最後決定選舉的走向。

總統候選人本來應該有三場選舉,但已經取消了一個(原定於10月15號),現在只剩下10月22號的那場,接下來的這三周可能還有很多變數,所以大家都在談論“十月驚奇”,包括國務卿蓬佩奧公布希拉里的郵件都是意想不到的……

法廣:公布希拉里的郵件會對選情造成影響嗎?

李恆青:應該說會有一定影響,但是不會特別大。我的感覺是蓬佩奧是應(特朗普總統)要求而做的,他之前是FBI和CIA的頭頭,一直從事情報部門工作,原則上他是一個非常守紀律的人,不會做違法的事情。公布希拉里的郵件應該也不屬違法,但是會有爭議,因為一些封存的記錄可能要等30、40年以後才能解密。他的這個做法可能在未來會引起兩黨的爭執…..

法廣:美國民眾顯然關心的自然是美國國內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但由於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選牽動着全球的神經。希望入住白宮的人必須面臨國際事務的考驗,尤其是目前緊張的美中關係勢必影響到全球的戰略布局,未來總統副總統對中國問題的態度成為關注的焦點。但就在副總統候選人哈馬斯和彭斯的唯一一場電視辯論中,對於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這個題目,民主黨的候選人哈馬斯說,比起特朗普來,她更尊敬習近平。您聽到這句話時感受如何?

李恆青:這個問題當時同時提給了哈里斯和彭斯,彭斯說把時間用在回答前一個問題上。當然,他可能會有意地迴避這個問題,不想更多地講中國的議題,因為本屆政府已經在實際行動上印證了其印太以及與中國大陸的外交戰略,所以他並沒有將這個問題展開仔細回答。對於哈里斯,她在當參議員前曾擔任加州的總檢察長,一直在做內政工作,她對外交事務,尤其是牽扯到外交利益的國家戰略,我認為她沒有外交經驗,說出了外行話。

但是我同時也要說,即使她當選也不會影響到民主黨的整體走向,為什麼? 三個星期前,我參加了一個在華盛頓舉行的國家安全討論會,討論會的主要發言人之一就是在白宮專門做亞洲和中國戰略分析的將軍。在之後的討論時間裡,我提的問題就是:如果特朗普沒有連任成功,拜登勝選的話,美國的中國的外交走向和國家安全考慮是否會有大的變化? 他的回答非常清楚。他說,首先,今天在坐的研討會參與者兩黨人士都有,他本人是特朗普陣營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其次,他也曾跟假如拜登上台後的管理團隊負責國家安全的重要人物,包括國家安全助理,國務卿候選人以及五角大樓的重要成員都接觸過,也討論過這些問題。他強調說,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對中國的政策已經是既定的,大家也完全同意。

所以這些政策不是哪個領導人或特朗普自己想出來的,也不是共和黨自己搞出來的一套,實際上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而且拜登在他自己在做副總統時沒有面臨和做的事情,如果他做了總統就必須要面臨,他也會遵從這些未來他要用的人的意見,而這些人的意見跟現在執政團隊中負責國家安全,尤其是負責中國問題的這些人的觀點幾乎是一致的。這是我們得到的一個非常明確的答覆。

所以我可以負責任得講,我認為今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能在處理方法上有些小差異,但我認為不會有大的原則性變化。

法廣:這次大選的主要人物非特朗普莫屬,選民因他分成兩大派。美國人對他的態度是要麼特別喜歡,認為他是唯一可以讓美國更加偉大的人選;要麼特別討厭,甚至認為他是美國民主制度的挑戰,您如何看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局面呢?

李恆青:我們在觀察民主發展,應該說美國在民主世界,是民主體制發展最大也是最成熟的試驗場,特朗普總統在四年前“橫空出世“,原因很複雜。但我認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美國政治社會中一直流行着”政治正確 “,而且像癌症一樣擴散。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最大的區別是,後者用槍解決政權問題,毛澤東最著名的理論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用槍殺人打下江山就可以奪取政權,這是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那種”江山換代“的傳統做法。但是民主制度不同,從砍人頭變成了數人頭,數選票。

我們常說,中共政權是一個缺乏合法性的政權,因為它不是靠老百姓心悅誠服地用選票給予支持,甚至大家連選票都沒有看過就要把政權必須交給他們。但是,在民主國家,就是一人一票把總統選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政府領導人就需要取悅民眾來得到選票,但是這樣就會慢慢地腐蝕美國的政治。所以這些政客就會說很多”廉價“的話,而且可以不予兌現。共和黨人說要減稅,讓大家通過減稅得到福利,但是他沒有說出的下一句話是”政府減稅而收入減少,福利自然也減少“;但民主黨人說一定要給福利,包括曾經有意參加黨內初選的桑德斯提出的類似歐洲的全民健保,大學免費等等,但錢從哪裡來?民主黨人沒有說出的另一半話是要加稅。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不說全面的真話,這就是“政治正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產生了特朗普這樣的政治素人能都進入白宮的土壤, 讓他成為總統。但是,他的”讓美國優先“的政策是否能夠繼續下去,繼續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就得看11月3號選舉的結果。

我自己的感覺是,在過去特朗普擔任總統的三年半時間裡,他還是做了很多過去的幾任總統幾年都做不下來的事情,當然也有不少不盡人意的亂事。實際上可以說他是一個矛盾體,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我曾說過,如果在拜登和特朗普之間選擇一個公司的CEO,我們是將選票投給一個沒有道德上還過得去的老人(拜登),還是投給一個精明強悍的老人(特朗普)?後者的道德上有很多瑕疵,包括涉嫌嫖娼,通過合理避稅只交每年750美元的稅等等,這些都讓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是如果要找一個人來管理大公司,我想我願意投給一個精明的能幹的。但是,如果說要讓孩子學習做人,我絕對不會讓孩子學他這樣的人。

這是一個矛盾,但我想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現實,沒有完人。

法廣:您認同特朗普美國民主的最大威脅的觀點嗎?

李恆青:民主不是寫在紙上的,也不是腦子裡想象的。民主提供的是一個博弈平台,讓所有人都有博弈的機會,重要的是保護少數派,最弱勢的群體利益,這才是民主的作用。所以我覺得特朗普總統連任或者敗選絲毫不會撼動美國民主,相反地,這是一個美國實踐民主的機會。特朗普看了法國的閱兵式後,曾經也希望在美國做,但就是沒有成功,所以他在位也不能為所欲為。這就是民主,民主的精髓就是博弈。

如果沒有博弈了,大家都聽“一尊”的,只聽一個人的發言,那就是專制!

法廣:有種說法認為,最大的“十月驚奇“可能會發生在南海或東海,更具體說是台海,如果擦槍走火發生戰爭 ,那麼戰爭中的總統連選連任的幾率更高,您認為這種局面有發生的可能性嗎?我們看到目前美中在台海頻繁行動,中方也設下了紅線……

李恆青:不是完全沒有,但是如果真有戰爭,應該不會是特朗普發動站爭,而是他的舉動逼迫中共發動站爭,所以在剩下的二十天時間裡可能會發生一些事情。

兩年前,特朗普突然在白宮宣布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要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引發所有人的震驚,全世界都很難想象特朗普在競選時說的話這麼快就實現了,而且他違背了全世界那麼多盟友的意見,有人擔心他這樣做會挑起阿拉伯世界的戰爭,但是他堅持這樣做,不僅宣布而且不久後就開館了。但之後風平浪靜,阿拉伯世界沒有反應,都接受了這個現實。現在還有兩個海灣國家,阿聯酋和巴林都已經和以色列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而不再是敵對國的戰時狀態。

所以一旦特朗普真的來做,想一下子解決(台灣)問題,可能性不是完全沒有。但是我認為,如果站在華人和台灣朋友的角度看,如果特朗普希望在台灣把AIT變成大使館,甚至把海軍陸戰隊派到台灣去,但這畢竟是兩方面的是,在台灣,無論是蔡英文總統,總統團隊還是外長吳釗燮,他們都非常嚴謹,前一段時間已經非常明確的表示台灣不謀求近期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而是來日方長,要把時間留給後人。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就是不希望戰爭,將2300萬台灣人的生命置於火線上,我認為他們在這點上是非常負責人的,所以即使特朗普提出類似的要求,我認為台灣也可能不願意走這一步。

但是,除了台灣以外,可能會有更多的驚奇。比如,國務卿蓬佩奧剛剛從日本回來,他在日本見了新首相等官員,和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外長召開了四國外長會,就是為圍堵中共,圍堵中國軍隊在南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自由航行做了一個大的準備,號稱“小北約“,如果繼續向前推進,這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

所以我覺得還會有很多“十月驚奇“的機會,不一定非要拿台灣說事,因為對台灣不是好時機,也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時候,更應該留給後代子孫,讓那些更有政治遠見的人來慢慢解決。

感謝李恆青先生接受法廣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