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大選促加對華政策走向戰略清晰

發表時間:

自提前兩年的加拿大聯邦選戰8月15日正式開打以來,兩個主要政黨的支持率出現戲劇性變化,根據每天公布結果的多倫多民調公司《主街研究》(Mainstreet Research)的數據,僅半個月自由黨就由領先保守黨3個百分點跌落到落後近8個百分點,9月10日又重新領先3.7個百分點,選情膠着不明,但無論哪一個黨在9月20日勝出,加拿大未來的對華戰略都會更加清晰。

中加關係圖片
中加關係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8月29日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刊發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學院亞洲問題教授保羅·埃文斯(Paul Evans)的文章,指“自由黨政府正轉移對其軟弱的中國政策的指責。它一方面用強硬語氣譴責中國的行為,特別是‘人質外交’和‘任意拘押’,就兩個邁克爾、新疆和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並繼續爭取盟友支持。另一方面,它迴避對北京的全面且誇大其詞的批評。總理杜魯多聲明不將中國視為對手,而是制定了混合的5C政策,即‘競爭’(competition)、‘對抗’(confrontation)、‘合作’(cooperation)、‘協作’(collaboration)和‘共存’(coexistence)。渥太華儘管尚未闡明像美國對華‘戰略競爭’這樣的新戰略,但顯然已經放棄了截至到2018年的接觸政策,而與中國接觸,正是加拿大前半個世紀對華政策的基石”。

文章認為加拿大目前沉默的對華戰略,“部分原因是出於對外交事務總體戰略的厭惡,渥太華因敏感的兩位邁克爾和孟晚舟危機而深陷美中零和衝突的高風險中,同時也反映出在取代不再獲得公眾支持的對華接觸政策、應對習近平的中國日益強硬和壓迫的複雜性方面,自由黨少數派政府所面臨的困難”。他建議自由黨一旦贏得選舉,就應立即闡明中國戰略並做出一系列早該做出的決定。

在今次選戰中越戰越勇的加拿大保守黨主張與全球民主國家合作,對抗北京對加拿大價值觀的威脅,並進一步在國際上推進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具體內容包括“擴大對中國官員的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向人權和民主支持者提供庇護、遏制中國影響力以及禁止前高級公職人員在離職五年內為中國服務,阻止加拿大大學與中國合作。還包括提升與台灣的關係,將供應鏈的關鍵部分與中國脫鉤,進一步限制中國投資,加入四方安全對話,參與捍衛航行自由的巡航,努力將中國排除在北極之外,退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

在加拿大聯邦選舉中,外交政策通常是政黨綱領和候選人辯論中的第三等級優先事項,很少對選舉結果起決定性作用。但這一次,這一傳統可能因中國改變。自由黨政府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和言辭來轉移對其向中國示弱的批評,而保守黨則抓住機會指責自由黨在中國問題上的迴避、飄忽不定和優柔寡斷,在保守黨八月份出台的163頁的綱領中41次提及中國或中國人,所佔篇幅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曾擔任前保守黨總理哈珀副幕僚長的霍華德·安格林 (Howard Anglin) 9月8日在加拿大環球新聞撰文指這是“自冷戰以來加拿大對一個國家最嚴重的關注,揭示了保守黨視中國為威脅多於機遇”。

保羅·埃文斯評論“此次選舉,正值加中關係的病態時刻。官方關係降至冰點,儘管兩國貨物交易火爆,但民眾情緒對立,被拘押公民引發的爭執懸而未決。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通過把中國在新疆的行動標記為“種族滅絕”的決議、後被參議院以微弱優勢否決,許多國會議員加入了反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行動的網絡和活動。加拿大政府部門正悄悄審查華為在5G網絡中的作用、針對知識產權和戰略資源的保護措施、審視大學合作及在有爭議水域的軍事部署”。他認為“美中冷戰導致地緣政治變化,將影響一代加拿大人的辯論主題和選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