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泰媒:上合組織合作走向務實

發表時間:

上海合作組織領袖峰會今年9月14-16日期間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泰國媒體注意到這一組織的規模正在壯大,而俄羅斯、中國、印度之間正在逐步走向務實性合作,未來可能發揮出整合歐亞大陸的巨大能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9月16日在撒馬爾罕上合組織峰會期間會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9月16日在撒馬爾罕上合組織峰會期間會談。 AP - Alexandr Demyanchuk
廣告

泰國媒體首先關註上海合作組織(SCO)的規模迅速壯大,成為全球覆蓋面積最大,人口總數多達34億的國際組織。評論稱未來有望成為重新整合歐亞大陸國際關係的重要組織。上合組織最初由中國於1996年提出,2001年成立,主要成員國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以及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四個中亞國家;2017年巴基斯坦、印度先後加入;2022年伊朗有望加入,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成為觀察員。另有9個對話夥伴國,分別包括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目前正在考慮建立對話夥伴關係的還有巴林、馬爾代夫、科威特、阿聯酋和緬甸。特別引起關注的是,土耳其成為第一個跟上合組織建立對話夥伴關係的北約成員國。

泰媒體還注意到上合組織在俄羅斯戰略方向轉變的過程中逐漸走向務實,中俄之間原本在組織內部的明爭暗鬥陸續走向務實性合作,多個合作項目還跟中國的一帶一路發展計畫(One Belt One Road)接軌。俄烏戰爭後,俄羅斯轉向跟印度和中國等亞洲國家加強能源合作,並且達成將美元支付排除在外的交易貨幣協定。不久前長達233公里的中蒙鐵路正式開通,同時傳出途徑蒙古長達2,600公里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Power of Siberia 2)將於兩年內開工,2030年投入使用,這意味着俄羅斯在面對或將失去歐洲天然氣市場的情況下將對亞洲國家採取更為積極和開放的態度。

與此次上合會議不斷擴大的規模和相關議題相比,泰國民間更加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及其跟各國領導人進行場外會談的進展。時值俄烏戰爭進入第200天,戰爭事態不僅只發生在烏克蘭境內,俄烏在各方面進行角力的影響牽涉到全球所有國家不同層次的安全局勢。泰國媒體評論人士圍繞普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引述西方媒體意見稱,俄烏戰爭的進展情勢令人擔憂,倘若將普京逼入絕境,屆時將不排除動用核武器的可能。一旦事態蔓延,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不無可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疫情後首次踏出國門同樣引起媒體關注。習近平在上合峰會發表關於“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不搞以大欺小,以強凌弱”、“防範外部勢力策動顏色革命”、“反對以任何借口乾涉他國內政”的言論受到廣泛重視。評論認為,中國領導人講話中雖未指名道姓,但指向美國目標明確。泰國朱拉大學國際關係學者利德森教授(Dr.Worasak Mahatthanobol)分析認為,中國在處理俄烏戰爭與平衡國際關係問題上極力扮演中立角色,試圖透過推動經濟發展路線重塑其“和為貴”的大國國際形象。另有學者認為,印度既是上合組織成員也是印太戰略成員,同樣具有不可小視的平衡作用,中印聯手可在俄羅斯支持下發揮出重新整合歐亞國際關係的巨大能量。與此同時,部分媒體認為中國在美國支持台灣的積極態度下同樣面臨嚴峻的考驗。曼谷商業新聞網(www.bangkokbiznews.com)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 9 月 14 日以 17 票對 5 票支持通過《2022 年台灣政策法草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批准擴大對台軍事支持,用於對抗來自中國的軍事壓力。其中包括未來四年內向台灣提供45億美元安全援助,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評論稱,該法案將為華盛頓重新調整對台政策鋪平道路,意味着美國 1979 年頒布的《與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將發生實質意義上的重大改變。毫無疑問,此舉或將導致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

柬埔寨作為上合組織對話夥伴國之一同樣也受到東南亞媒體關注。根據柬埔寨代表透露,中國與東盟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推動下不斷取得經貿合作進展,簽約金額創歷屆新高。9月16日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東盟投資峰會”,共簽投資合作項目267個,總投資額4,130億元人民幣,比上屆增長37%。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東盟正在努力尋找未來的方向與目標。泰國法政大學東亞問題研究員頓亞帕教授(Dr. Dulyapak Preecharush)透露上月參加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KI APCSS)與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聯合舉辦的東南亞政策建議研討會所提的三項觀點稱:首先,東盟當務之急是解決緬甸問題。如何在不給緬甸軍政府造成太大壓力,避免將緬甸逐出東盟的同時,又能關注到緬甸民主政府和緬甸政治體系中其他集體的訴求,例如少數民族群體和公民社會等。其二,東盟不能只成為讓超級大國爭奪利益的棋盤(Chessboard),而必須以更積極的方式建立東盟中心性(Centrality)與超級大國進行談判,為了妥善解決緬甸問題和印太地區的海上安全問題,應當拉攏印度、印度尼西亞聯手和東盟共同發揮作用。其三,針對印尼政府宣布“全球海洋支點”(Global Maritime Fulcrum)的戰略願景,即推動印尼成為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軸心,此舉雖然符合印尼的國家利益以及東盟的整體利益,但學者建議雅加達應調整全球海洋核心的地理邊界,以涵蓋更加廣泛的印太區域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存在戰爭風險的所謂“亞洲地中海” (Asiatic Mediterranean)沿線地帶以及南海和台灣海峽等。

頓亞帕教授稱,此次會議中美方東道主提出一個問題徵求專家意見,以指導美軍未來應該在東南亞扮演什麼角色?其中一些學者的答案警告美國從該地區撤出部分軍事存在,不要激怒中國,而頓亞帕代表泰國立場的表態---美國應和平並且具有建設性地與東盟接觸,但仍然要成為東南亞和印太地區的安全保證者。

據了解,這次旨在就東盟和印太地區問題集思廣益的會議將起草一份政策計畫並提交給印度尼西亞政府,為2023年雅加達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做準備,同時將戰略意見提交給美國國防部。與此同時,關於東南亞國際關係的諸多議題還在與會代表中進行辯論,例如:東盟能否成為與超級大國討價還價的中心。東盟國家並不團結,而且高度分化,甚至有學者在陸權和海權的基本地理性質上已將東盟分為兩大陣營等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