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東南亞:政權更迭與國際關係重塑

發表時間:

中美博弈加劇給國際環境改變帶來了深刻影響,國際關係中潛在的風險性增高,東南亞國家亦不例外。近期泰國、柬埔寨選舉逐漸接近尾聲,即將上台的新政府將如何應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值得密切關注。

柬埔寨首相洪森和他的兒子洪馬內分別於2023年7月1日和7月21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競選集會上
柬埔寨首相洪森和他的兒子洪馬內分別於2023年7月1日和7月21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競選集會上 REUTERS - CINDY LIU
廣告

柬埔寨選舉委員會85日公布第七屆全國選舉投票結果。洪森(Hun Sen)領導的執政黨人民黨(CPP)獲得國民議會125議席中120席。另外5個議席由代錶王權利益集團的奉辛比克黨(FUNCINPEC)包攬。外界評論稱,柬埔寨奉行的“多黨多元化政治”在事實上形成了柬埔寨人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反對派救國黨(CNRP)、燭光黨(Candlelight Party)等主要反對黨已被淘汰出局。評論認為,在洪森父子眼裡,反對派政治人士和支持者均被視為從事國家破壞活動的人,並非是國民議會中監督政治與制衡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柬埔寨第七屆國民議會將於821日召開首次會議,次日確定新內閣,表明新政府開始運作。關於即將接棒的新一代柬埔寨領導人,泰國民間主流媒體《泰叻》(The Thairath)資深國際政治評論員蘇帕拉(Suphaluk Kanchanakhundee)分析稱,現年45歲的柬埔寨陸軍總司令洪馬奈(Hun Manet)此前擔任洪森的貼身安全保鏢,稱得上是一名政治軍人,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權力,執政重心將是穩定和強化現狀,而非通過自由改革讓這個國家發生根本性改變。洪馬奈的政治觀點與洪森相差不遠。他在西方接受教育的事實可能讓人產生誤解,認為他擁有西方的政治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事實上洪馬奈在英國和美國深入研究的是經濟學與軍事技術,並沒有向西方世界學習政治哲學和理論。洪馬奈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是洪森家族逐步成為柬埔寨社會精英的過程,新政權上台後將面臨黨內外不同派系和資本利益集團之間的摩擦與平衡,為保證整體局面不會受到政權更迭的影響,年輕的柬埔寨領導人只能維護原有的權力基礎和核心利益,因此相信洪馬奈還無力帶領柬埔寨政治擺脫父輩以及執政的柬埔寨人民黨在20世紀中葉革命戰爭期間創造的獨裁保守主義。

另據消息透露,為了維護統治階層特權與利益,柬埔寨新一代接班人正在原有供養體系的庇護和人脈支持下逐漸浮出水面。人民黨內部包括副總理蘇慶(Sar Kheng)和迪班(Tea Banh)等幾位高層領導人都表示希望他們的子女能夠仕途發達。今年七月底,前柬埔寨中央銀行 (NBCN) 行長謝占托(Chea Chanto)交棒給其女兒謝斯蕾 (Chea Serey),使這位現年42歲且擁有西方經濟學博士等學歷的精英後代成為了首位擔任中央銀行行長的柬埔寨女性。

泰國514日舉行全國大選投票,走民主路線得票最多的前反對派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黨魁披塔(Pita Limjaroenrat)遭遇重重阻力被封殺了提名總理資格。新總理人選將由得票居次的為泰黨(Pheu Thai)以及其他結盟政黨提名中甄選。為泰黨核心骨幹貝東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是前泰國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的幺女,她此前發布震撼消息稱塔信將於810日返回泰國,營造出塔信家族即將卷土回歸的氛圍。塔信2001年上台,2006年遭軍人政變而流亡海外,但一直以來,塔信家族始終是泰國政壇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最新進展顯示塔信上周六(5日)推特稱由於需要健康檢查,所以延遲返泰計畫,最多不超過兩周。媒體分析,塔信延後返泰事件表明泰國政壇再次陷入了僵局。

泰國選舉後民間媒體分別出現了“反美親中”和親美反中”的輿論交替現象,有的自媒體甚至斷言泰國政壇大佬們僵持不下緣自中美大國爭奪影響力的結果。泰國資深媒體人蘇帕拉對此分析認為,泰國的軍事安全長期與美國捆綁在一起,短時期內要將陣營遷往中國並不容易。泰國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對抗或制衡中國更不現實。況且泰中政治與外交處於“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良好狀態。因此相信任何牽扯國際關係的言論,並非來自民間社會對某一國家的抵制,僅只是政客之間操弄話題以抨擊政治競爭對手而已。不過倘若放任相關輿論泛濫,這樣的趨勢也可能會導致泰國被捲入中美大國博弈的狂瀾。因此,如何調整大國在泰國的認知和影響力平衡,將是新政府制訂國際政策的當務之急。

蘇帕拉認為巴育(Prayut Chan-o-cha)前兩屆政府緩慢而不作為的防禦型外交政策(defensive mode)導致泰國在處理關係不對稱的大國關係時失去了重心,從而陷入了被所有大國拖向有利於其利益方向的被動境地。當前超級大國之間圍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展開激烈競爭,俄烏戰爭衝突不僅導致國際關係高度動蕩,而且提醒所有地區的人們---“戰爭來得容易,結束卻很難。”當前緬甸及周邊地區的小規模武裝戰亂,無疑也是泰國所面臨的安全風險所在。

規避國際關係所帶來的安全風險,蘇帕拉建言新政府參考採用對衝策略概念 (hedging strategy) 作為確定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在跟中國存在海上爭端的背景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三個東南亞國家的政府對崛起的中國採取了對衝戰略。該理論中包含的追隨與平衡要素,相對擴大了較小國家的戰略選擇,而並非僅限於追隨和制衡。儘管各個東盟國家的實施方式有所不同,但原則上都實現了尋求與北京建立更密切的經濟關係,同時與華盛頓保持牢固的安全關係。

另據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於85日透露,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即將訪問馬來西亞。這是王毅在兩年內第二次以外長身份訪問馬來西亞。中馬兩國於2013年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新加坡《聯合早報》5日報道,新加坡駐美大使呂德耀周六透過臉書公開一封致《華盛頓郵報》總編輯的信函,就美媒喻示“新加坡媒體呼應北京官方宣傳”的文章予以回應。內容強調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的國家,新加坡主流媒體反映了自身清晰的社會關注、文化歷史和觀點。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一貫基於維護自身利益原則,不會選邊站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