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本魚類大量死亡 與核處理水排海有關嗎?

發表時間:

日本各地最近陸續出現魚類大量死亡現象,中國等有輿論認為,魚類的大量死亡可能與日本排放核處理水有關。

En Chine, en Corée du Sud, à Hong Kong... En Asie, de nombreux voisins du Japon dénoncent le rejet à venir des eaux de la centrale nucléaire de Fukushima dans l'océan Pacifique.
En Chine, en Corée du Sud, à Hong Kong... En Asie, de nombreux voisins du Japon dénoncent le rejet à venir des eaux de la centrale nucléaire de Fukushima dans l'océan Pacifique. AP - Lee Jin-man
廣告

12月7日,在北海道函館海岸發現的大量被衝上岸的遠東擬沙丁魚,被衝上岸的主要是遠東擬沙丁魚,面積約為5公里長,估計數量有數千噸。 函館市和北海道決定將這些魚死魚焚燒,因為如果無人看管,會造成衛生問題,從9日上午9點開始,來自市、縣和漁業界的約100人將參加收集死魚。 截至9日中午,已收集30餘噸。

12月12日,日本青森縣的近海處,發現大量遠東擬沙丁魚的死魚屍體,鋪展在長達4公里的海面,目前死亡原因不明。

三重縣誌摩市大王町波切漁港出現大量小魚被衝上岸的問題,該縣12月15日透露,該縣 13號和14號共打撈死小魚約85噸。

與此同時,中國與海外媒體紛紛猜測這一現象與日本核處理排海相關,中國騰訊網12月8日發表極目新聞題為《日本又現大量沙丁魚死亡!網友疑與核污水排放有關,專家解讀》的文章指出:“上述沙丁魚大量死亡的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有許多網友質疑,這可能與日本持續排放核污水有關。”

易網12月8日,登載科技生活快訊的文章《日本北海道海岸現大量沙丁魚屍體,是否核污染水影響導致》一文指出:“據專家分析,這些沙丁魚屍體被衝上沙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海洋環境的變化,如水溫、鹽度等因素,導致沙丁魚的死亡。此外日本方面不顧社會反對排放核污水,這可能也是導致沙丁魚死亡的原因之一。”

這一現象真的與核處理水排海相關嗎?各種跡象表明,應該認為是核處理水排海無關的。

首先需指出的是:這一現象是在核處理水排海之前,在世界各地也經常發生的現象。據AFP今年3月18日報道,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3月17日表示,內陸小鎮梅寧迪附近的達令河遭受熱浪襲擊,“已有數十萬條魚死亡”, 這是自2018年以來,這條河中第三次出現大量魚類死亡。

州政府認為,由於最近的洪水,鯉魚和其他淡水魚的數量迅速增加,但隨着水退去,“水中溶解氧的濃度下降”,魚由於缺氧大量死亡。”州政府指出:“水溫上升,水中溶解氧的濃度下降,使現在熱浪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梅寧迪此前曾發生過魚類死亡事件,原因是長期乾旱導致河水水位下降,使有害藻類在 40 多公里範圍內大量繁殖。

而赤潮現象,也是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原因,最近日本經常發生赤潮現象,2022年9月9日,熊本縣政府表示:這一年7月以來八代海發生的赤潮對水產養殖漁業造成的損失已達約19.2億日元, 已確認大約有214萬條虎河豚和其他魚類等死亡。 損失規模是繼2000年的40億日元之後的第二大的損失規模。

鹿兒島縣政府今年8月3日表示:面臨正在發生赤潮的八代海的長島町,新近確認有超過77,000條養殖魚類死亡,金額約為5100萬日元。

日本長崎縣政府今年9月7日表示,7月末至8月上旬期間,長崎縣橘灣海域發生大規模赤潮,橘灣共110萬條河豚、大竹莢魚、真鯛等養殖魚類死亡,損失額預估超過13億日元。

但是赤潮並非今年才有,在歷史上經常出現,日本水產廳則表示,包括此次赤潮在內,過去30年裡,日本共發生過11次造成損失超過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52萬元)的赤潮災害。

作為許多海洋生物食物的浮游生物異常生長,會導致導致藍潮和赤潮。 當海水營養過剩,並受到大量陽光照射時,會產生大量浮游生物,魚類的鰓被浮游生物堵塞,當浮游生物一起呼吸時,水中的氧氣減少,導致魚類和貝類死亡。

日本赤潮多發,如被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和熊本縣包圍的有明海每年都會爆發赤潮, 去年,僅熊本縣就報告了14起赤潮爆發,不僅有明海,瀨戶內海、大阪灣、鳥取縣沿岸的日本海、北海道等地都是赤潮多發海域,最近發生的魚貝類的大量死亡現象,有許多與赤潮相關。

第二,作為核處理水排海的中心的福島縣,並沒有發生此類現象。根據JFC(Japan Fact-check Center)近日對日本福島縣水產資源研究所(相馬市)的採訪,福島縣水產資源研究所表示:“自福島第一核電站開始排放處理水以來,尚未收到魚群在福島縣沿岸出現因大量死亡而漂流的報告。”(見JFC《大量中文帖子說魚類大量死亡是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造成的說法是錯誤的【事實核查】》一文,YAHOO新聞12月13日)

第三,對核處理水排海的檢測結果顯示,處理水的放射線數值並沒有變化。日本水產廳增值促進部參事官 森賢表示:

“水產廳對處理水的排海進行監測,主要是魚類,環境省主要對海水進行監測,但這兩項監測的結果都顯示數值低於可檢測的最低值。過去各地也發生過類似情況。有人說原因可能是水溫下降或者遭捕食的大魚追趕的結果,因此不得不說,說受核處理水的影響是沒有根據的。”

他補充說,“我認為毫無根據的信息正在傳播,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希望切實傳播包括監控結果正確的信息。”

此外,日本資源能源廳核電站事故控制室表示:“已確認處理水安全排放,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見NHK網絡新聞,12月11日)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魚,特別是北海道的魚類被衝上海岸死亡呢?

北海道綜合研究機構函館水產試驗站研究部專家研究員藤岡崇表示,函館衝上岸的魚主要是斑點莎瑙魚(又名“遠東擬沙丁魚”),大小約為15至22厘米。

據說斑點莎瑙魚在北海道周圍度過夏天,在這段時間向南前往本州,很可能在途中被衝上函館海岸。原因尚不清楚,但“很可能是一群魚在冷水中而被困住,或者被海豚等大型魚類追趕並被衝上岸。”

2021年12月,在北海道南部,大量沙丁魚被衝上松前町的海岸,藤岡說:“我的印象是近來類似的事情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 我們推測是我前面提到的原因造成的。”(見HUFFPOST網絡新聞,12月11日,日本版)

此外,海洋生物行為專家、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水產科學研究院副教授中屋光裕指出,函館最近出現的現象是“根據季節或多或少發生的現象”。 ”他補充說,“近年來,氣候變化嚴重,斑點莎瑙魚群在當地變得極其密集,季節性地從太平洋一側遷徙到日本海一側。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它們被大量的捕食者藍鰭金槍魚或海豚追趕後驚慌失措。”

關於這次如此引人注目的大量魚類被衝上海岸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他說:“這個季節北海道太平洋沿岸的北海道東部海域的斑點莎瑙魚捕撈情況良好,資源豐富,數量特別多,再一個就是由於氣溫底下,它們轉移到輕津海峽,那裡的藍鰭金槍魚非常多,成為捕食他們的天敵。”(見HUFFPOST12月11日,日本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