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面對中國:為什麼岸田在美國會的講演和九年前安倍在美國會的講演截然不同

發表時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日本時間4月12日凌晨,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講演。岸田在講演中表示:“我們正站在決定人類歷史的下一個時代的分水嶺上。美國歷經幾代人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那是來自擁有根本不同於我們的價值觀和原則的主體的挑戰。自由和民主主義在全球範圍面臨著威脅。”他說:“為捍衛基於自由和民主主義的國際秩序,日本將與美國一道擔負起重大的責任。”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Fumio Kishida speaks during an official White House State Arrival ceremony on the South Lawn of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U.S., April 10, 2024 岸田在白宮發表講話 2024年4月10日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Fumio Kishida speaks during an official White House State Arrival ceremony on the South Lawn of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U.S., April 10, 2024 REUTERS - Tom Brenner
廣告

在講演中,他把“威脅”的主要對手,定位為中國,他的講演中有一節的標題是“中國挑戰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

他說:“縱觀日本周邊國家,中國當前的對外態勢和軍事動向構成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戰略挑戰,不僅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而且對整個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都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隨着來自中國的這種挑戰的持續存在,基於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以及維護和平的承諾仍然是決定性的課題。”

岸田這次在美國國會演說,是繼9年以前,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講演以後,又一位日本首相在美國國會發表講演。

地時間2015年4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發表講演,在這次講演中,安倍雖然提到了日美在南海問題上的共識,即“第一,國家在主張自己的某一立場的時候,要以國際法為準則;第二,不用武力和威嚇推行自己的主張;第三,解決紛爭,必須採取和平的手段,但是沒有提中國的名字,也沒有挑戰中國的意思。整個講演全篇提到中國的地方只有一處,就是在“戰後日本”一節中,安倍說道:“美國開放自己的市場,在世界經濟中追求自由,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戰後的經濟體系,而最早、最大的受惠國就是日本,在隨之而來的80年代,韓國、台灣、ASEAN各國乃至中國勃興,而日本對這些國家進行了無私的資本與技術的援助,支援了他們的成長。”

時隔9年,日本面對中國,其戰略方針已發生了根本的轉換,而這種轉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國際形勢的變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使世界正在形成以烏克蘭、美國、日本、歐盟等為一方,以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等為另一方的的新冷戰結構。日本堅定地站在代表自由、民主陣營的烏克蘭、美國和歐盟等一邊,而最近正在積極參加以美國為首的安全防衛方面的幅射式系統〔Hub and Spok〕,通過日美同盟、日美印澳“四邊機制”、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和日美韓合作,構成多重的中國包圍網,遏制中國的海洋擴張,而安倍在2015年4月在美國進行講演時,這種遏制中國的幅射式系統還沒有形成。

2、日中關係的變化。2015年,日中間的問題沒有現在這樣尖銳,也沒有這麼多問題,習近平前兩期在任期間,一直到2019年,日中關係可以說發展得比較好,民主黨政權製造的釣魚島“國有化”風波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緩解,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4年11月2到北京參加過APEC會議,10日會見習近平,雙方在承認日中對懸而未決的釣魚島問題存在“不同看法”的同時,達成了“四點協議”,包括通過對話協商避免出現意外情況等,如果不是新冠蔓延,習近平也會在他擔任國家主席後作為國賓首次訪日。

3、當時由於歷史問題,日美關係一時陷入低谷,在安倍2006年出任首相以前,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走向美麗之國》,公開否定東京審判的結果,認為“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聯合國的利益,懷着‘日本不能再次挑戰以歐美為中心的秩序’的強烈意志,作為一個代表者,完成了(日本)憲法草案的作成。”在慰安婦問題上,他與他的閣僚也有否定“河野談話”的傾向,致使2007年,美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征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並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的議案。在2015年的講演中,他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從歷史問題着手修繕日美關係,沒有精力重點批判中國。

4、安倍與岸田的對華觀不同。由於中國在地緣政治學和經濟上對日本具有重大意義,安倍在改善日中關係是有自己的哲學的,他在2013年7月7日接受富士電視台採訪時對中方對日中首腦會談“提條件”提出批評,他認為“日中兩國關係密不可分,正因為存在問題,兩國才更應該進行對話”。他一貫主張“沒有前提條件的日中首腦會談”,他幾乎不錯過任何能與習近平進行會談的機會,2013年9月27日,安倍在首相官邸的記者會上,在回答中日間有關釣魚島問題時指出:對於我來說,即使有個別的問題,也要回歸互相控制在不影響整體關係的“戰略的互惠關係”的原點,從而推動日中關係的發展。由此可見,安倍在改善日中關係中主張個別事項的對立不應該影響整體的日中間的互惠關係。

而岸田文雄在日中關係上,有偏向台灣方面的傾向,在2022年壬寅虎年春節就要到來之際,岸田文雄日本時間2022年1月28日夜,在首相官邸網頁發表了面向在日華人、華僑等的春節賀詞,向在日華人、華僑和全球華僑華人賀新春拜新年,致以節日的問候,但是這次春節祝詞,用簡繁體兩種文字登出,隻字未提日中關係,看不出有向中國發出的信息,顯然有涵蓋台灣華僑華人等在內的意味。自從2008年時任首相的福田康夫響應由世界十幾個國家的華文媒體組成的“海外華文傳媒協會”(CIMA)開展的邀請各國首腦向全球華人賀新年、共迎新春的活動,向華人華僑祝賀春節以來,到2022年,共有8位日本首相15次向華僑、華人祝賀春節,前14次幾乎都言及日中關係等,明顯是面向大陸發出的信息,而這次在首相官邸網頁登出的賀詞,隻字未提日中關係和中國,明顯顧及了台灣方面,可見岸田對日中關係並不是十分顧及。

5、台灣問題那是沒有現在這樣尖銳。2008年中國國民黨籍的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兩岸恢復官方透過民間管道間接交流。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實現1949年大陸和台灣分治以後,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這是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而現在,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背景下,兩岸關係劍拔弩張,十分緊張,台灣在地理位置上離日本非常近,日本“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正是因為如上等因素,使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的講演與九年前截然不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