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有責但無罪:悼盧旺達屠殺馬克龍的外交策略

發表時間:

在對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進行歷史性訪問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請求“穿越黑夜的人們”向法國進行“寬恕的饋贈”。27年前,一個長期得到巴黎支持的政權製造了對圖西族人的大屠殺;27年後,得益於歷史學家們的研究報告和兩國元首相向而行的準備工作,法國總統表達了正視歷史的意願,這也是兩國關係正常化,平息歷史爭議的前提,這是法國世界報5月29日星期六的頭版頭條以及前4頁的重點關注內容。

5月27日馬克龍在基加利做演說
5月27日馬克龍在基加利做演說 © AP - Nicholas Garriga攝影
廣告

世界報在頭版刊登了馬克龍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5月27日於基加利參觀盧旺達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紀念館牆壁掛滿了受害者生前寫實照,勒德里昂站在稍遠處的陰影里,望向凝視照片牆的馬克龍,後者被天花板打下的一束燈光照亮。內頁國際版,世界報分別刊發了以下幾篇報道:“馬克龍在基加利請求大屠殺倖存者的原諒”,“支持與承認錯誤,比道歉更寶貴”,“法國從事實上曾經與實施種族屠殺的政權站在一起”,“馬克龍與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就大屠殺歷史進行了交流”。

綜合報道中世界報特別提到了馬克龍對用詞的選擇:他使用的詞彙是“責任”,而沒有說“有罪”或者“同謀”,並且馬克龍本次一改以往的脫稿且語速跳躍的風格,“這次全程念稿,沒有一處脫稿,語速緩慢沉穩地念完準備好的文稿,這無不彰顯出他對死難者,對盧旺達,對非洲,對法國輿論的重視程度”:“誠然總統本次盧旺達之行,瞄準的是走出法國對歷史的否認,但他並不想對時任總統密特朗發起控訴…正是在密特朗治下,愛麗舍宮曾出現意識形態的遊走,法國曾在軍火方面對犯下種族屠殺的政權予以支持”。馬克龍在演講中表示:“巴黎為了支持盧旺達內部談判而做了可贊而勇敢的努力,這種努力本來應該在1992年到1993年以達成阿魯沙和平協議而告終,卻被種族屠殺橫掃一空”。馬克龍強調,當時的法國政府沒能意識到警告信號的嚴重性:“無視了最清醒的觀察者們的警告,法國背負着不可辯駁的責任,歷史齒輪轉動當中,出現了法國最想全力避免的慘劇”。法方研究人員報告中也指出,密特朗時期的法國總統府眼裡只有盎格魯撒克遜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因此拒絕聽見警報的拉響。

今年4月9日,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首都基加利接見了來訪的法國歷史學家團隊代表文森-杜克勒特。杜克勒特回憶那場見面,說“盧旺達方面對我們總結報告的嚴重性感到很吃驚…我問他一旦真相浮出水面,是否應該通過司法途徑繼續下去,總統卡加梅對我說,不”。杜克勒特回顧了他的委員會做調查報告期間愛麗舍宮與其保持的距離,稱委員會的工作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解釋道:“馬克龍明白,如果不能真正直面法國的責任,那麼法國與盧旺達,再往大里說,與整個非洲之間,都會一籌莫展”,“政治上意圖拉近關係,那麼首先就要奠定共同承認歷史真相這塊基石”。在此期間,盧旺達政府還收到了美國律師事務所一份受託報告,當中指出法國25年來通過製造“隱身行動”來逃避對盧旺達的介入真相,但這份報告通體對法國作為活躍共謀的指認強度已經是相當緩和,這也讓法國政府感到滿意。

這場法國政府與學界,法國政府與盧旺達政府間的和解當中,離不開各方的充分誠意與尊重。世界報指出,盧旺達總統卡加梅把官方詞彙的選擇權交給了法國總統府,他強調,盧旺達想要“超越大屠殺的創傷”,馬克龍也隻字未提受到眾多人權組織譴責的盧旺達專制問題。這一次馬克龍訪問基加利做了演說,事後卡加梅公開表示:“法國總統做了一場強大的演說,這場演講對當今有着特殊的意義,也必將在盧旺達之外產生迴響。這場演講包含的價值超過了理由,他說的話都是真相,而說出真相十分冒險”。之後,卡加梅轉向馬克龍,對他說:“然而,您還是說了真相,就算您會為此付出一些代價,就算這並不受歡迎”。世界報最後總結評價稱,和任何一屆法國總統一樣,馬克龍在這種紀念性的演說里極盡詞彙的篩選,然而此前並無任何一位總統像他這樣,把這種歷史紀念事件,與法國外交政策相關聯起來,鞏固法國當今與未來的利益。馬克龍也通過本次行動,展現出巴黎對非洲大陸的新姿態:超越殖民遺產的平等對話,以此來應對在非洲一些國家擴散開來的反法情緒。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