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快報»周刊:中美能否躲過交戰危險?

發表時間:

暑期結束,疫情趨穩,法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重新啟動。6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均以國內話題開篇。財經報刊«回聲報»凸出疫情重創之後,法國就業市場的強勁反彈。«費加羅報»和«人道報»各自從不同角度關注各路政黨面對明年總統大選的備戰努力:«費加羅報»頭版標題是“2022最有可能的局面仍是馬克龍與瑪麗娜-勒龐對壘”;«人道報»強調馬克龍面對明年的選舉,繼續挖右翼陣營的牆角。«解放報»則聚焦將於8日啟動的針對2015年法國連環恐怖襲擊案兇手的審判,採訪法國反恐案件檢察院預審法官Marc Trévidic,回顧20年來,恐怖活動頻發壓力下,法國司法體系經歷的挑戰。法國天主教主教團訪問羅馬之際,«十字架報»聚焦天主教信仰在法國的現狀與未來。各日報今天沒有關於中國的特別報道。最新一期法國«快報»周刊發表文章,思考中美髮生戰爭的可能性。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美兩國擦槍走火的風險越來越高

記者Cyrille Pluyette的這篇文章寫道,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擔心中美之間發生戰爭。新冠疫情令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局勢失控的所有條件都已經具備。重拳收服香港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誓要“統一”台灣。他可能有意在明年秋季的中共20大之後付諸行動。美國阿富汗撤軍行動之混亂是否令亞洲巨人有了足夠信心?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高敬文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中美在南中國海以及台灣海峽發生擦槍走火和軍事危機的危險只會越來越多。但中期來看,中國不太可能挑起戰爭,因為日本越來越多的參與,這在該地區形成某種力量平衡。而且,也不應當忽略任何中美武裝對抗演化成核武衝突的危險。文章寫道,這些都有可能威懾北京進攻台灣。更何況台灣象徵著民主,地理位置有戰略意義,也是半導體的生產地,美國護衛台灣的可能性遠大於護衛阿富汗。北京可能更傾向於在一些引發中美衝突風險略低的灰色地帶加強活動,比如,提升對台灣的軍事壓力,逼迫其就範。眼下,中國只在周密盤算的情況下冒險,希望避免事態失控。但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研究負責人杜懋之則比較悲觀。他認為北京會挑起一些危機,來測試其競爭對手的決心。但是引發危機,就意味着這個國家接受衝突升級的可能性。他不排除中國會奪取東沙群島等屬於台灣的島嶼的可能性。文章就此寫道,近期, «環球時報»就曾發表文章認為,倘若台灣參加拜登想要召開的“民主峰會”,中共戰機應當飛越台灣。對此,高敬文承認,倘若民族主義熱忱壓過理性的利益權衡,北京有可能利用一切借口,無視風險,啟動敵意行動。但他還是認為,中美之間可能更傾向一種新形式的冷戰,進一步加強在經濟、科技、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他認為,這種狀態有可能持續10到20年,或更多。

本拉登意料之外的遺產:中俄兩國受益

此外,塔利班重回政權後的阿富汗形勢仍然是6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在國際版重點關注的話題。促使美國出兵阿富汗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將滿20周年,法國國際關係問題專家Dominique Moïsi在«回聲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製造了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本拉登原本不僅想羞辱和傷害美國,也想由此團結穆斯林,建立一個新的哈里發。他堅信伊斯蘭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衝突將以非信徒的徹底失敗告終,由此改寫世界的歷史。但事實卻與此相反,本拉登削弱了激進穆斯林世界,也削弱了西方自由民主國家,他的一切所為只成功了一點,當然也是有決定性意義的一點,那就是他削弱了美國,加速了美軍撤離中東的進程。然而,這一切的贏家不是穆斯林,甚至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東方專制政權”。至於拜登認為美國撤離阿富汗後可以更好地應對2021年的挑戰,文章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只部分成立,因為它的前提是阿富汗不會重新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而這實在很難說。文章總結指出,本拉登削弱了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削弱了西方,加強了以色列,也加速了亞洲實力的崛起。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