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南海衝突:中國的戰略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發表時間:

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再起爭端的消息,繼續受到法國媒體的關注,《十字架報》和《解放報》分別報道並分析了相關事件。8月5日星期六,中國海警在南海對菲律賓的一艘補給船進行了“水炮轟擊和封鎖”。事發時,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正在護送幾艘補給船前往南沙群島仁愛礁。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十字架報》突出報道了事發後菲律賓方面做出的強硬反響。該報指出:2022年6月小費迪南德-馬科斯當選總統以來,馬尼拉與北京的緊張局勢持續加劇。本周末,馬尼拉指責中國海警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海對菲律賓一艘補給船進行了“水炮轟擊和封鎖”。隨着星期一(8月7日),菲律賓召見中國駐馬尼拉大使,兩國在南海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菲律賓視這次行動為中國的又一次侵略,因此該國總統周一上午提高了聲調,小費迪南德-馬科斯面對媒體表示:按照中國的立場,中國當然認為(這片島礁)屬於中國,所以中國要予以捍衛;但按照菲律賓的立場,菲律賓認為這片島礁屬於菲律賓,因此菲律賓要予以捍衛。所以這就變成了雙方爭論的灰色地帶。

當天稍晚些時,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使用該國慣用的“阿雲金”的名稱來稱呼“仁愛礁”,他表示;菲律賓永遠不會放棄“阿雲金環礁”。

《十字架報》指出:自去年6月上台以來,菲律賓新任總統便與中國拉開距離,轉而與前盟友美國靠攏,並堅稱不會讓中國踐踏菲律賓的海上權利。

中國海警對菲律賓補給船使用水炮是大規模恐嚇戰略的一部分

解放報》刊出一篇對法國東方國家語言學院地理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埃馬紐艾爾-維龍(Emmanuel Véron的訪談。維龍指出:此一事件是中國大規模恐嚇戰略的一部分。

根據國際法,即中國簽署並批準的1982年《蒙特哥灣公約》以及聯合國常設仲裁法院20167月的裁決,這片水域屬於菲律賓。但北京聲稱對相關水域擁有主權,並聲稱對所謂的“九段線(牛舌))擁有主權,該區域覆蓋了南中國海的大部分地區。

本周末發生的事件凸顯了東南亞的一個經典模式即:北京侵犯其鄰國之一的海上主權。北京引述對法律的不同解釋,正在進行某種形式的武力展示,但沒有使用致命武器

中國在菲律賓、越南或印度尼西亞等海域派遣類似民兵的軍事漁船,配備雷達、無線電或高壓水炮,騷擾其他國家的海岸警衛隊。由於沒有軍人出現,中國使用的是一種逃避國際武裝衝突法的挑釁策略。

實際上,中國通常採取挑釁行動的是類似民兵的軍事漁船,而將海岸警衛隊安排在第二線,其船隻體積比其他國家(菲律賓或越南)大得多,部署在第三線的則是真正的軍艦。作案手法總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是所使用手段的規模:有時大約動員十多艘船隻,其他時候則可能動員上百艘船。中國以此來恐嚇對手並贏得地盤。以準軍事手段及其背後的軍事手段騷擾鄰國,令它們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由於這些是不對稱關係,而且這些行動不受國際制裁,因此中國是最終的贏家。它以派遣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做法,對台灣採取了相同的手段。

關於此類事件的風險問題,維龍認為:最大的風險就是菲律賓海軍可能控制不力,導致局部事件發生、從而引發海岸警衛隊開火。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便可宣布受到攻擊並派出軍艦。但是,實際上,北京正在需求避免具有決定性的升級。

中國寧可停留在低強度的恐嚇和攻擊範圍內,也不願交火,以避免暴露其戰鬥能力差的弱點。中國的戰略是通過衡量戰場上軍事手段的使用情況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維龍最後分析了菲律賓與中美之間的關係。他表示:作為美國的歷史盟友,菲律賓在前總統杜特爾特治下,更多轉向中國。目前菲律賓在經貿領域十分依賴中國。新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當選後,試圖通過在重要的戰略問題上與華盛頓重新結盟,使菲律賓得以重返旨在遏制中國的美國亞太戰略聯盟圈並逐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具體體現便是菲律賓向美國增開了四個新的軍事基地。對美國而言,菲律賓是一塊戰略領土,尤其是它處在台灣以南的地理位置。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