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快報周刊:香港富豪黎智英為民主付出了自己的自由

發表時間:

15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主題各有不同。«回聲報»側重美歐在北約組織框架下的盟友關係中,歐洲成員不斷提升的國防開支。法國學校冬假啟動,«費加羅報»在頭版凸出法國公營鐵路公司員工罷工對國人度假出行帶來的困擾。«解放報»以大版篇幅梳理法國司法當局審理的一起涉及多人的網絡暴力案與一名當紅嘻哈音樂歌手為蹭流量牟利而發表的煽動性言論的關聯。«十字架報»則聚焦那些翹首盼望巴黎奧運會開幕的法國人心中的驕傲與自豪。法共«人道報»針對法國教育部有意對初中生按照學業水平高低分班的措施提出批評,認為這項主張違背平等、包容的共和教育原則,是在對學生舉行社會區分。各報今天沒有關於中國的特別報道,只有財經報刊«回聲報»在觀點版發表一篇梳理美中緊張關係的評論文章,認為中美兩國的經濟和產業政策並非截然不同。最新一期«快報»周刊刊登文章,介紹獻身香港民主事業的傳媒大亨黎智英。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快報»周刊:香港富豪黎智英為民主付出了自己的自由

«快報»周刊記者Cyrille Pluyette 的文章指出,黎智英的一生都是一場戰鬥。黎智英自2023年12月18日起出庭應訊,他被指控與外國勢力勾結。文章描述黎智英被從獄中帶往法庭時的警力部署情景,儼然是把這位香港民主的堅決捍衛者當作危險的恐怖分子。如今已經完全在北京掌控之下的香港特區政府指控黎智英煽動了2019年的民主抗爭運動,在其旗下報刊«蘋果日報»上發表多篇批評中共的文章,呼籲美國採取制裁措施。他也被指控曾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以及時任國務卿蓬佩奧會面。黎智英堅持自己無罪。但文章作者指出,他有可能面對重刑,可能是20年監禁,甚至可能是終身監禁。政治學者林和立解釋說,中國政府可以利用對黎智英的審判殺雞儆猴,向那些民主活動人士發出警告。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努力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他表示,他的父親因為挑戰共產體制而成為北京當局在香港的頭號敵人,更何況黎智英不只是媒體大亨,代表着言論自由,而且也是一個證明了不需要向中共卑躬屈膝也能成功的商人。林和立指出,黎智英很富有,有英國公民身分,在美國也有人脈, 2020年香港形勢惡化時,他本可以選擇離開,在國外安度餘生,但他寧願犧牲自由,支持香港的民主。文章認為,黎智英的勇氣和他給人印象深刻的從容來自他的天主教信仰。他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北京那一年皈依天主教。他的兒子黎崇恩向«快報»周刊表示,他很為自己的父親自豪。他表示,當時,中國經濟正蓬勃向上,黎智英的生意本可以從中獲利,但他選擇了與中共交鋒,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因為他認為,這是正義的事業。

«快報»周刊的文章指出,白手起家的黎智英堪稱香港的一個神話。他的一生都是一場戰鬥。文章簡要回顧了他逃離饑荒中的中國前往香港後的創業經歷,強調1989年北京天安門爭民主運動遭遇的鎮壓對他的衝擊。黎智英在1990年創辦«壹周刊»,1995年又推出«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早公開批評中共和香港地方精英的報紙。雖然頻頻遭遇打壓,但他沒有退縮。2014年他出現在雨傘運動現場,2019年他又加入返送中運動的遊行行列。如今,他正為他的勇敢付出代價。林和立表示,他很敬佩黎智英的勇氣,但也認為黎智英有些天真,以為美國可以讓中國讓步。他低估了北京要報復他的決心。這篇文章指出,對黎智英的審判可能持續80天,凸顯香港司法體系在北京控制下的敗壞,以及香港自由空間受到的壓制。 美英兩國都公開呼籲釋放黎智英。他的支持者擔心,黎智英會在宣判後被世人遺忘。

«回聲報»觀點版:美中緊張關係更緣於相似而不是不同?

«回聲報»觀點版文章寫道,中美兩國的緊張關係通常被解讀為是彼此間的明確區別所致。美方展現一個非常資本主義模式的市場經濟,中國政府則牢牢掌控經濟方向。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儘管它的民主不夠完善,而中國是一黨獨斷、不允許任何反對聲音的體制。但作者認為,這兩個超級大國間的緊張關係實際上更來自彼此越來越多的相似之處。美國實力相對減弱的趨勢提升一種不安全感,由此而來的經濟和國安政策都可以與中國的戰略相提並論:中國也正努力優先經濟穩固以及國家振興, 而不是去滿足一個開放而且自由的世界經濟的要求。作者因此認為,中美兩國相互指責更是一種虛偽。倘若雙方都能承認彼此的經濟和產業政策並非如此大相徑庭,也並非損害對方利益,兩國的合作仍是可以預期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