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人工造雪干擾水土自然周期

發表時間: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首次完全依靠人造雪的冬奧會。賽場附近褐色光禿的景象使得中國政府“綠色辦奧”的承諾黯然失色。儘管主辦方強調,冬奧會使用的人工雪不含化學物質,雖然用水量大,但消融之後,其實又回歸自然。但事實並不那麼簡單。人造雪雖然並非北京冬奧會首創,但這次百分之百使用人工造雪的運動會也凸顯出冬奧會面對的環境挑戰:在氣候升溫、降雪減少的現實背景下,大規模人工造雪維持冰雪運動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邏輯?因為人造雪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僅是大量的水和電能消耗。

2022北京冬奧會人工雪賽道.
2022北京冬奧會人工雪賽道. François-Xavier MARIT AFP
廣告

北京冬奧會賽場海拔高度最高的一次冬奧會。其中理由當然是賽場選址地處一個降雪不足的區域。本屆冬奧會落地北京無疑更是一次政治權衡的結果。從法國«世界報»根據一家獨立的奧運數據庫資料整理的圖表來看,一方面中國並不是降雪豐富的國家,另一方面,即使在中國境內,北京也屬於降雪量貧瘠之地,平均年降雪量不超過5厘米。根據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與協會組織Protect our winters的聯合研究報告,2021年12月,賽場之一延慶的降雪量只有1.5厘米;2022年1月,只有0.2厘米!為保證奧運雪場質量,主辦方因此不得不動用上百台造雪機、300多座“雪炮”,調用18.5萬立方米的水,來人工造雪。且不說人工造雪所需的巨大能源消耗,根據智庫中國水風險的數據,僅是這18.5萬立方米的造雪所需水量,就相當於當地1萬2000居民全年的平均用水量。即使按照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延慶賽區賽時需水量也占當地水資源量的4%,張家口賽區賽時需水量要佔崇禮區用水總量的9.8%。而北京已經長期面對水資源不足問題,每年人均可用水量只有聯合國建議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從中國政府要大力發展冬季冰雪運動的政治目標來看,更多的滑雪場將陸續出現。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地理教授Carmen de Jong擔心,屆時人造雪所需水量可能翻倍,從張家口以北20公里處的雲州水庫抽調的水量有可能與該水庫供給首都北京的飲用水量相當。

的確,人工雪消融之後,這些水又重回自然,但其實在生產過程中,還是有一部分水分揮發損失,更何況北京冬奧雪場所在地風大,氣候乾燥,蒸發損失也就更大。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地理學教授Carmen de Jong認為,北京賽區人工造雪每公頃所需要的水量可能是法國阿爾比斯山雪區造雪所需水量的三到四倍。

另外,人為抽調大量的水,集中使用,本身就在破壞水的自然循環。冬季河流水位低,造雪所需水難以完全就地取材。從遠處調水需要能源,就地修建水庫儲水,改變的也不僅是山川景觀,也同樣影響着當地生態。

人工雪的自身特質也對環境產生影響。根據«解放報»2020年3月26日一篇專業文章的介紹,人工雪比自然雪密度高,更堅硬,也需要更長時間融化。每立方米人工雪的重量接近450公斤,而每立方米自然雪的重量只有150公斤。這意味着地面要承受更大壓力,為保證賽道質量而每日翻壓的積雪也就對地面形成一種更緊密的覆蓋。這種覆蓋不僅消融需要更長時間,而且引起密度高而使得土地滲透性降低,透氣受到阻礙,造成土地缺氧,賽道上植物再生因此也將延遲,周邊動物入春食物因此減少。

這種高密度的積雪融化時通常形成溪流,而不是滲入土中,而溪流的形成又容易加速對岩石的侵蝕。

巴黎高等礦業學校(Mines Paristech)工程師Mylène Lefebvre向«解放報»表示,人工雪的覆蓋不僅影響土地的自然周期,也對土壤構成產生影響。因為與自然雪從天而降不同,人工雪在形成之前經過漫長的引水管道,承載了更多的各種金屬含量,離子含量高於自然降雪、降雨中的含量,酸鹼度也略高,由此導致的土壤金屬含量變化會干擾當地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環境。

北京冬奧會並不是首次使用人造雪的冬奧會。2018年的韓國平昌冬奧會,人工造雪的比重就已經達到了總量的90%。歐洲各地的傳統雪場,即使不是奧運比賽,也開始越來越頻繁的使用人工造雪,以補自然雪量之不足,尤其是保證足夠長的滑雪季節。

氣候變暖的最凸出體現,其實更是在緯度高處,而不是在平川。由於大氣升溫,山區冰雪覆蓋面積和厚度呈減少趨勢。此前引述的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與協會組織Protect our winters的聯合研究報告顯示,按照目前的氣候升溫速度,2050年時,1924年以來曾經迎接過冬奧會的21個賽場中,只有10個還能有足夠的自然降雪,再次迎接冬奧會。

現代技術也許幫助可以人類以環境代價更小的手段,獲得人工雪,但這是否符合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邏輯?人定勝天的努力,或許也正將人類帶入一種惡性循環,必須不斷尋找手段,應對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影響。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