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COP27: 看中國立場背後的邏輯

發表時間:

第二十七屆氣候峰會似乎難於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與美歐等西方國家之間分歧諸多,無論是在損失與損害的補償方式,在氣候適應的融資問題上,還是在控制地球升溫的目標等問題上各方的立場都是南轅北轍。中國在諸多問題上的立場引發會場觀察人士的疑問:比如說,中國呼籲不再堅持格拉斯哥峰會聲明上堅守的將本世紀末的升溫幅度限制在1。5度的目標;再比如說,歐盟提出的10億歐元的援助基金以設立一個包括補償損失與損害在內的基金也遭到中國的拒絕,觀察人士因此提問,中國是否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此外,中國為何遲遲不加入去年由美國與歐盟牽頭簽署地減低甲烷排放協定?

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毅先生接受法廣專訪,2022年11月18日。
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毅先生接受法廣專訪,2022年11月18日。 © 法廣
廣告

就以上一些列問題,我們有幸採訪到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氣候峰會參加談判活動的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毅先生:

法廣:非常感謝王毅接受法廣的專訪,歐盟昨夜提出了斥資十億歐元,以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中國與G77國集團為何要反對?中國有何其他的建議?

王毅: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提議一開始就是由G77集團與中國共同提出的,今年這次峰會的焦點就是損失與損害的問題,因為是一個新的概念,所有必須要解決與一系列的問題,僅僅有一個資金是不夠的,還必須首先要確定什麼是損失與損害。。。。。。

法廣:歐盟的提議中有一部分就是設計如何裁定哪些屬於損失與損害,並且配給了專門的資金。

王毅:是,是有,這是可以談判解決的,但是,歐盟的建議是有條件的,核心的問題就是必須由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出資參與,這是違背聯合國公約的最基本的原則CBDR(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因為你發達國家必須首先行動,才能夠要求發展中國家來跟進,你不能自己不做,要求別人來做。

法廣:您說到條件,我看到的歐盟提到的條件是發展中國家必須減低排放才能夠獲得資金援助。並沒有看到要求中國與印度等國的參與。

王毅:是有的,是明確提出的,發達國家自己連一千億美元的承諾都沒有兌現,今天又要求發展中國家來參與,這是不符合邏輯的,本來這些資金完全可能被包括在一千億美元的範圍之內!

法廣:今天在峰會會場的所有人都認同發達國家並沒有兌現一千億美元的承諾,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許多氣候專家以及觀察人士,包括我這兩天採訪的一些NGO 的代表都認為中國作為第一大排放國,也必須參與損失與損害的融資。

王毅:我覺得這是不符合邏輯的,也是違背巴黎協定的基本原則的,現在提出來要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來重新定義,可以,我們也必須對排放大國來作出定義,什麼叫排放大國?排放的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中國剛剛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就要求他承擔責任!我們總得有一個必須遵守的規則。

法廣:再回到中美合作來看,我們知道中美氣候合作曾經因為佩洛西訪問台灣而中斷,那麼,現在在拜登與習近平在G20舉行雙邊峰會之後,合作是否已經恢復正常?

王毅: 也是也不是,佩洛西訪問之前中國作出了多次警告,但是,她依然前往,所以,氣候合作也停止了。但是,非正式的對話依然存在,包括我們到氣候峰會會場第二天解特使就同克里會見了,但是,這些都是非正式的,包括我們也討論如何才能夠使氣候峰會圓滿成功,包括我也負責了一個中美技術領域的一個主題,再比如,去年我們已經有一個雙邊合作協議,怎麼去落實等等。當然,真正意義上的談判是在G20習近平主席與拜登雙邊會談之後,我們才獲得授權可以去開展正式的磋商。但是時間很短!

法廣: 說到中美合作,去年美國與歐盟在格拉斯哥峰會上提出了一個減低甲烷排放的協議,去年就有130多個國家的參與,今年又有十多個國家加入,中國去年就沒有加入,今年為何依然沒有加入,而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甲烷排放國。

王毅:這裡也是基於規則,因為當初巴黎協定中涉及的僅僅是二氧化碳,而並沒有給甲烷排放制定指標。當然,中國其實也在推進減低甲烷排放的工作,去年中美協議中也規定今年中國會提出減低甲烷排放的指標,今年還將甲烷納入到了2060年前碳中和的溫室氣體之中,所以,相關的指標也正在報批,不久就會發布。

法廣:記得去年中國外交部反言人在記者會上就減低甲烷排放問題時回答說中國在此領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確實如此嗎?

王毅 : 技術上也確實有一些問題,比如說煤礦的問題,還有減低水稻田的甲烷排放的問題,技術性的障礙肯定是存在的。而且這裡還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怎麼樣才能夠保守成本,因為很可能一開始的時候還能夠承受經濟成本,越是到後來,就越是難以承受。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也還有甲烷監測的問題。

不過,在甲烷減排的問題上,法國氣候專家,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前副主席,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Jean Jouzel 先生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雖然減低甲烷排放可以起到一些緩解作用 ,但是,不應該顧此忘彼,不應該因此而在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領域有任何鬆弛,否則,將會得不償失!

最後,就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共同提出的放棄1,5度的目標的立場,王毅先生解釋說:“1,5度當然重要,我們也支持1,5度,但是,告訴我路經是什麼?如何才能夠達到1,5度的目標?就目前而言,連2度都實現不了,何談1,5度?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如何達到1,5度?經濟學人最近就有一篇文章,談的就是這個主題。所以,氣候適應即使就變得十分重要,必須適應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後果,適應就比較複雜,需要更多的資金,不象減排,減排是可以量化的,適應就很難說了,就像損失與損害一樣,如何來評估?哪些是因為氣候因素所導致的?這在科學上討論的空間是很大的!“

不過, 法國氣候專家讓 如澤人則認為埃及峰會的最終聲明不應該放棄1,5度的目標,即使這一目標確實高不可攀,因為倘若降低了目標,這必將會導致行動上的懈怠,導致在幾年後,或許就不得不放棄2度的目標,從而引發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後果將不堪設想!

聽眾朋友,以上的埃及氣候峰會特別節目是由楊眉采播,感謝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毅先生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前副主席,Jean Jouzel 先生接受法廣的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