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聯合國專家呼籲摒棄對自然資源的功利性思維

發表時間:

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平台簡稱為IPBES,他是聯合國負責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機構,他經常被叫做生物多樣性的IPCC,IPCC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該組織由於氣候變化現象的日益嚴重而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而IPBES則成立較晚;僅僅只有十年的歷史,他首次受到公眾矚目是在2019年,IPBES在巴黎發布了首個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全球性的評估報告,該報告高調拉響警鐘,強調了第六次生物多樣性滅絕危機、及其產生的原因以及避免此一危機所必需啟動的經濟以及社會模式的轉變。

More nuanced valuations of nature could lead to better policy choices, the IPBES authors conclude
More nuanced valuations of nature could lead to better policy choices, the IPBES authors conclude ANDI AFP/File
廣告

2022年7月7日與11日,IPBES先後公布了兩份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報告,第一個報告的聚焦點對準野生物種,評估了地球上野生物種的種類以及它們的生存狀況,以及如何才能夠進一步有效的保護地球上的野生物種;第二個報告則是呼籲改變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然的純功利性的目光,將人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同等看待,強調人類並不比別的生物擁有更多的權力。必須指出的是,IPBES政府間平台的專家中不僅包括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生物學家,經濟學家,而且也包括哲學家。

聯合國在今年十二月份在加拿大舉行的第15屆保護生物多樣性峰會召開前夕公布上述報告,顯然是為了推動蒙特利爾峰會能夠取得具體的成果。

具體而言,聯合國近日公布的這兩份報告的內容是什麼?

讓 馬克-弗羅芒頓(Jean-Marc Fromentin)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他在接受法廣採訪時回答了有關野生物種為何對人類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對生活在現代社會的許多城市居民來說,野生物種似乎早已微不足道,

就此,Jean-Marc Fromentin表示對他來說,這也是在報告撰寫過程中的一大意外

他說:“即使對我們專家來說,這也是一大意外,我的研究領域是捕魚行業,當然,我知道一些野生的魚類物種,我也知道一些森林中的野生物種,而事實上,野生物種的種類十分繁多,人們對它們的依賴依然十分嚴重,比如說,自然森林,對世界上眾多的人口,樹木依然是用來取暖以及生火的主要材料,世界上將近二十億人口離不開野生木材。

即使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即使是生活在城市地居民,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野生物種。因為,比如說,許多醫療上使用的藥物就取材於野生植物,比如,今天廣泛使用的阿司匹林藥物,其原料就來自野生的柳樹的樹皮,再比如,許多治療癌症的藥物就來太平洋海岸的杉樹。此外,採摘野生果實以及馴服野生動物對許多部落以及族群來說,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經濟活動。在一些圖騰文化中,某些樹種還具有特殊的功能。再就是對野生動植物的觀察與欣賞,今天也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這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每年帶來的經濟收入超過六千億,這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數目,涉及數億個工作崗位,這其中還沒有計算一些衍生產業。僅僅以傳統捕魚行業來計算,在全世界以捕魚為生的人就超過一億一千萬人,因此,野生物種對人類來說十分重要,總體而言,世界上有五萬多種野生植物與動物物受到人類的開發利用。“

確實,根據報告,地球上有30億人直接依靠收穫野生物種來維持生計。

報告舉例說明了一些野生物種的用途,比如說,北美大湖區的野生稻,南美洲安第斯人收集的駱馬Vicuña羊毛,亞馬遜大魚的肉,以及尼泊爾喜馬拉雅蕁麻的紡織纖維。

在許多情況下,當地土族居民的傳統使用規則促進了對這些野生物種的保護,保障了這些物種的可持續性。

然而,一旦這些物種被商業開發集團所關注時,它的可持續性就可能受到威脅。

例如,安第斯山的駱馬Vicuña羊毛,一旦一家豪華紡織業以低價購買這種羊毛,然後再以高價出售。那麼,駱馬就會面臨生存危機。因為誰能夠抵抗如此高利潤的誘惑呢?

另一個例子就是亞馬遜河流地區的巨型淡水魚皮拉魯庫魚,這種魚往往重達300多公斤,當它的鮮美的肉質開始受到地區以外的消費者的歡迎時 ,它就曾經瀕臨失蹤滅絕的威脅,幸運的是,在當地環境保護組織以及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皮拉魯庫魚終於躲過了一劫,今天依然繼續生存與繁殖,成為物種保護組織經常列舉的一個成功的例子。

不過,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34%的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超過十分之一的樹種正處於滅絕的邊緣,許多地區的森林覆蓋面積正在嚴重減少,每年減少近1000萬公頃。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砍伐,非法捕撈以及非法買賣野生物種。

為何警報拉響已久卻不見奏效?

眾所周知,非法買賣瀕危物種是繼販賣人口與毒品倒賣之後最重要的非法交易,非法捕撈正在使海洋資源日益枯竭。根據報告,有超過1000種鳥類、爬行動物、魚類和哺乳動物被合法或非法地交易。"報告說:"雖然作為寵物交易的物種只佔全球野生動物交易的不到1%,但交易的個體數量卻達數百萬。

上述現象存在已久,但卻為何遲遲不能獲得改善?對此,法國生物學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讓 馬克-弗羅芒頓(Jean-Marc Fromentin)向法廣表示說:”我們發現並不存在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各國政府的決策者們往往要求我們拿出解決一切問題的解藥,比如說,決定將30 %的地區畫分為自然保護區等等,期待只要推行這些決策,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但是,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我們不可能推出千篇一律的解決辦法,還必須根據各國,各地的具體情況再採取措施,這話聽起來或者有些空洞,但是,事實上,確實如此,因為要保護物種,必須觀察它的自然生存環境,而這些環境因地而異,我們發現,一個地區的傳統開發模式被來自外界強加的新的國際性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往往會導致的後果是傳統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新的模式無法持續。當然,我們確實需要在國際範圍內製定規章,我們在報告中提出了七點建議,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國際規章的實施不應該是從上而下,千篇一律的實施,而是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配合實施。比如說,有關非法捕魚的問題,我們必須拉動漁民共同打擊非法捕魚,而倘若一味的強迫禁止,那就不可能有效地實施。“

重新審視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聯繫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對自然的功利思維正在受到質疑。聯合國的專家們認為,今後,世界上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決策不應該僅僅建立在經濟計算的基礎上。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負責人英格-安德森女士(Inger Andersen)解釋說:"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它為我們提供食物、護理、原材料、氧氣、氣候調節等數不可數的服務。 但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科學家們指出,地球的九個 "資源極限 ",也就是人類不應超過的門檻中至少已經有六個已經被超越。

聯合國在2019年發表的兩份報告,即氣候變化報告和生物多樣性報告,一致得出結論,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生產、分配和消費方式才能扭轉局勢。

IPBES的專家們警告說,如果人類不從現在開始改弦易轍,迅速改變看待自然的方式,那麼,要扭轉乾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今天絕大多數人的看法仍然是:保護大自然的可持續性會以犧牲人類的福祉為代價,而事實上,恰恰相反,一個可持續的地球才是人類福祉的必要保障。

如果人類專註於開發自然資源以促進經濟增長的生活方式,那麼,他們就是“以自然為生“。這在今天依然是主流觀點,正是這種觀點導致一些人想為生態系統報價,例如,將森林封存的二氧化碳的功能定價。這是一種將大自然功利化的行為,正是在類似的思想的指導下,地球才會落到今天面目全非,千穿百孔的地步!

改弦易轍,就意味着不是繼續以自然為生,而是與自然共生,尊重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的所有生命,例如,任何一條小魚都有權享受在河流中自由生活的權利,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基於上述理念,聯合國專家們提出了四個主要的建議,首先是放棄純經濟的思考角度,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本身的價值,其次,在決策過程中考慮到上述參數,再就是進行政策與機構的改革,最後是制定新的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標準。

下一步值得觀察的是在今後幾個月內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以及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各國的決策者們以及企業,個人是否會聽取聯合國專家們的建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