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歐盟邊境碳稅 推動進口商品更加環保

發表時間:

歐盟加速實施碳邊境稅,是 歐盟“Fit for 55”減排計畫的核心部分之一,旨在對來自碳排放限制相對寬鬆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徵收邊境碳稅,包括鋁、鋼鐵、水泥、肥料,電力和氫氣等,以使讓歐洲工業產品更加綠色化,符合歐盟氣候標準,預計將從2023年開始逐步實行,在 2026 年或 2027 年全面生效,讓歐洲全球首個推出碳邊境稅區域。

Ursula von der Leyen (esquerda) e o Comissário da UE para Economia Paolo Gentiloni (direita) comentam as propostas feitas para a transição de uma economia de baixo carbono chamada de "European Green Deal" durante uma conferência de imprensa no Parlamento Europeu em Bruxelas, em 14 de julho de 2021.
Ursula von der Leyen (esquerda) e o Comissário da UE para Economia Paolo Gentiloni (direita) comentam as propostas feitas para a transição de uma economia de baixo carbono chamada de "European Green Deal" durante uma conferência de imprensa no Parlamento Europeu em Bruxelas, em 14 de julho de 2021. AFP - JOHN THYS
廣告

歐盟達成碳邊境稅協議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於2022年12月13日就歐盟碳邊境稅調整機制(MACF /CBAM,又稱“碳關稅”)進行了第四輪三方協商,歐洲議會議員與理事會達成臨時性框架協議,建立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徵收碳邊境稅,將使多個重污染行業如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還有氫氣的進口產品符合歐盟氣候標準。就是歐盟根據產品製造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對進口產品徵稅,也是首次將氣候變化法規納入全球貿易規則。

歐盟成為全球首個推出碳邊境稅區域,加速歐洲重工業企業減少碳排放,以提高全球環境標準,以應對氣候變化和防止碳泄漏,並保護歐盟產業。這意味着從2023年開始進口商將需要按照歐盟生產商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下支付的相同價格購買碳排放許可。

歐盟邊境碳稅調整機制是歐盟“Fit for 55”減排計畫的核心部分之一,旨在讓歐盟在2030年比1990年減少溫室氣體55%,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曾在2021年7月,歐盟發布了名為“Fit for 55”的一攬子減排方案,其中包括擴大歐盟碳市場、停止銷售燃油車、徵收航空燃油稅、擴大可再生能源比例、設立碳邊境稅等12項新法案,目標是在2030年前讓歐洲進一步大量減少碳排放。

自2022年6月22日歐洲議會通過議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方案後,歐委會、歐理事會和歐洲議會三方有各自的碳排放方案,隨後進行磋商,使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下的歐盟產品支付的碳價格與進口商品的碳價格相等。

歐洲議會表示這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旨在激發非歐盟國家提高減排力度,那些與歐盟執行同樣氣候標準的國家產品不需要購買碳關稅,也減少歐盟本土企業為逃避嚴格的減排政策而進行外遷,去其他地方進行高碳排放,從而把碳排放轉移到其他國家,發生“碳泄漏”問題。

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坎芬(Pascal Canfin)表示,現在歐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其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的貿易區,2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進行談論,現在達成共識,這是一項具有歷史性里程碑的氣候協議。

歐盟邊境碳稅涵蓋範圍

歐盟目前首推邊境碳稅,其設計初衷是為了歐盟境內和境外的生產過程中每噸二氧化碳所需支付的碳成本相同,通過邊境碳稅來調節碳排放在全球範圍的分布,以鼓勵在全球的減排,同時幫助碳高排放國家進行減排。涉及的徵收行業主要集中在水泥、電力、化肥、鋼鐵、鋁、有機化學品和塑料這些高碳排放企業。

歐盟碳稅實施期限

歐盟碳邊境稅實施規則從 2023年10月1日起適用,存在過渡期,由與歐盟碳市場免費配額退出時間表息息相關,因此為避免雙重保護原則,過渡期的長短和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全面實施將與 歐盟碳交易下免費配額的逐步淘汰掛鉤。預計2023年至2026年為過渡期,2027年正式實施。

歐盟碳稅擴大範圍

在過渡期結束之前,歐盟委員會評估是否將範圍擴大到其他有碳泄漏風險的商品,包括有機化學品和聚合物,目標是到2030年包括碳邊境稅涵蓋的所有商品,包括更多下游產品的可能性。

歐盟在碳交易市場的領先

歐盟在全球減排中領先,如歐盟鼓勵使用風能和太陽能,推動汽車從燃油向電動汽車的轉型,而且歐盟通過碳稅和碳交易市場來限制碳排放。現在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在30多個歐洲國家中運行,涉及歐洲45%的溫室氣體排放,如2021年碳排放配額價格超過80歐元/噸,是2020年底的兩倍多。

歐盟執行以碳交易為中心的減排過程將近20年,帶動歐洲企業進行減排,根據歐委會報告顯示歐盟77%的企業已啟動減排措施,其中重排放企業的減排參與度高達82%。在2013~2019年歐盟70%的碳拍賣收入,合計約321億歐元都用於歐盟各國的再生能源、節能增效,綠色交通領域減排投資。其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領域,節能增效與再生能源的投資規模分別為110億和129億歐元。

不過在該領域的改革問題相當棘手,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在12月16日和17日進行討論。

現在的情況是60%歐盟工業企業需要交費碳稅。初步估計顯示歐盟每年會收取超過140億歐元的碳邊境關稅。

世界自然基金會負責人卡米爾·莫里表示我們本來希望歐盟將這些收入捐贈給發展中國家,以幫助他們加強控制氣候升溫行動。

引發的關注

歐盟推進邊境碳關稅之際,美國此前公布的《通脹削減法案》在2023年開始執行,獲讓全球面臨貿易爭端加劇。歐盟、日本和韓國等一致認為,《通脹削減法案》中關於電動車補貼的條款是歧視性政策,違背了世貿組織規則。

雖然歐盟碳關稅被批評極易引發貿易爭端,但歐盟方面表示,作為一項環保措施,徵收邊境碳稅符合國際貿易規則,不僅阻止歐洲本土高碳排放工業轉移到歐盟以外,有利世界其他國家減少重工業生產中的碳排放量,從而鼓勵世界實現減排承諾,而且更加環保,並且歐洲企業與外國企業高碳排放污染企業同樣,需要在歐洲市場購買碳稅,如果進口產品國家已經存在碳稅,該產品只許補齊碳稅的差價。如中國已經有碳稅,但是相對歐洲國家低,重要的是大家支付同樣的“污染稅”。

分析指出歐盟碳邊境稅的加速實施,不僅對其他發達國家產生引領作用,還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連鎖反應,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貿易發展產生衝擊,因為這些國家工業生產污染程度高。碳邊境稅將會提升出口歐洲的關稅成本,限制對歐出口金額較大或佔比較高國家的相關高碳產業。

就是從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分工加速發展,許多高碳排放產業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由此導致了碳排放轉移,被稱為“碳泄漏”。為防止歐洲本土公司為逃避嚴格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而外遷,歐盟引入全球性碳稅是推動工業脫碳的有效方式,涉及產品生產製造過程中的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總和。

歐盟碳關稅建立或將促進生產製造業向歐洲迴流,特別是在歐洲進口商產品在附加碳關稅後,可能逐步失去與歐盟本土產品的競爭優勢,從而促進歐洲本土的製造。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