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台海

台灣總統大選9月中進入新階段 各方參選人角力登場

發表時間:

台灣訂2024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總統蔡英文所屬民進黨推出的參選人賴清德民調持續領先。在野陣營是否能夠整合,形成有力對抗,成為下屆大選的關鍵看點。與賴清德一同角逐總統大位的熱門人選,目前除了國民黨提名人侯友宜和台灣民眾黨提名人柯文哲之外,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他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足夠連署人數。首先,郭台銘必須提出搭檔的副總統人選,在9月13日到17日之間提出申請,然後在11月2日完成29萬人連署,才能加入大選戰局。

蔡英文 賴清德
蔡英文 賴清德 路透社圖片
廣告

現任副總統賴清德近幾個月來的不同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穩定超過3成。「美麗島電子報」9月9月公布的民調指出,賴清德支持度達39.7%,拉開與另外兩名主要政黨參選人侯友宜(20.2%)和柯文哲(18.3%)的差距。

柯、侯兩人支持度變動幅度較大。根據「鏡新聞政經情勢民調1」,調查於8月27、28日執行,結果顯示,賴清德支持度以34%居冠,接著是柯文哲27%、侯友宜16%。不過,這份民調有多達22%未表態或沒意見。同一份民調調查在郭台銘參選的情況下,賴清德支持度33%大致不變,而柯文哲支持則下跌到23%,侯友宜為15%、郭台銘13%排名墊底。

民進黨至今執政近8年,青年低薪和高房價的問題時常被提起,在野陣營喊出「下架民進黨」的口號。但是相對於民進黨不同派係為了勝選,目標一致團結合作;在野不同政黨各有各的盤算,瓜分選票,勢必讓民進黨在單一回合多數決的選舉制度中輕鬆過關。郭台銘說,他參選是為了促成在野陣營整合。不過,外界至今還看不出他宣稱的整合的方法。

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8月31日發布的「中國-台灣周報」(China-Taiwan WeeklyUpdate)分析郭台銘加入大選的4個可能發展局面:第1、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者投票分散給侯、柯、郭三組人;第2、國民黨團結一致票投侯友宜、邊緣化郭台銘,反民進黨選票分散投給國民黨和民眾黨;第3、國民黨團結、票投郭台銘,反民進黨選票分散投給國民和民眾兩黨;第4、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郭台銘合推一名候選人。這四種可能發展,唯獨第4種,在野勢力合作推舉一名候選人足以和民進黨較量。其餘3種,結果都會導向民進黨勝選。

戰爭研究所指出,郭台銘加入總統選舉「可能進一步分裂非民進黨選票,增加賴清德贏得選舉的機會」。

至於郭台銘是否真的會參選,必須關注他9月中旬的連署動態,以及連署人數到11月初是否可以超過門檻。另外,他與柯文哲、侯友宜在這段期間是否會見面商討合作的可能性,同樣備受矚目。

醫師出身、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年輕族群之間支持度最高;刑警出身、新北市長侯友宜所屬國民黨長年經營的地方勢力雄厚,這兩人選戰風格大不同。目前,外界對於在野勢力可能出現怎樣的整合,他們可能的搭配合作競選形式,局勢仍混沌。郭台銘參選,讓非民進黨選票更加混亂,許多人說,賴清德接下來可以「躺著選」了,意思是不必費力就能選上。賴清德不敢鬆懈,頻頻用實際行動回應,過去一周成立競選官網,以及公布「國家希望工程」,提出民主和平、創新繁榮、公義永續三大政策主軸,賴清德說,會以「中華民國台灣」為號召,團結台灣社會,並連結世界上理念相近國家,追求台海及印太和平。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