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非洲

俄羅斯“非洲軍團”布局非洲

發表時間:

一周前,一艘俄羅斯貨船“機械馬卡林號”(Mekhanic Makarin)經突尼斯蘇塞港後停靠在利比亞東部。4月8日,兩艘艦艇“伊萬·格林”號和“亞歷山大·奧特拉科夫斯基”號從俄羅斯位於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出發,停靠在利比亞托布魯克。這兩艘軍艦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一直在黑海服役,負責為俄羅斯軍隊提供後勤裝備和火炮。4月12日,伊爾-76運輸機連夜將俄羅斯非洲軍團士兵運送到尼日爾,該國與利比亞接壤。 在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前夕,同型號飛機也曾出現在布基納法索,運送俄羅斯軍人,教官,後勤人員。所有這些分散的有時彼此相距一千公里的部署,都證明莫斯科正在加強其在利比亞東部和中部的存在,以建立一條貫通薩赫勒地區的線路並實現其在利比亞建立軍事基地的夢想。

Un convoi venu de Libye traverse le Niger ce 6 septembre 2011.
Un convoi venu de Libye traverse le Niger ce 6 septembre 2011. Latifa Mouaoued/RFI
廣告

這是近日發表在法國《觀點》雜誌非洲版上的一篇題為《俄羅斯在利比亞安家》的長文的開篇,這篇關注俄羅斯非洲軍團動向的文章接下來指出,對於一個發跡於西伯利亞大草原的發展中國家,選擇利比亞展現出不同尋常的地理和地緣政治靈活性。利比亞這個國土面積三倍於法國的國家,坐擁177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隔海與意大利和希臘相望,它同時還與埃及、蘇丹、乍得,尼日爾(薩赫勒)、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馬格裡布)接壤。這個國家面臨著四股熱點問題的挑戰:聖戰主義、走私,非法移民及正在肆虐蘇丹的軍事衝突……利比亞對於“非洲軍隊”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自2011年利比亞爆發革命推翻卡紮菲四十年獨裁統治以來,在北約國家的軍事干預及包括土耳其、阿聯酋、卡塔爾、俄羅斯多國軍事介入下,利比亞一直處於南北分裂狀態,該國也是通往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的門戶。

所謂俄羅斯“非洲軍隊”是指克里姆林宮的新軍隊,前身是已故普里戈金的瓦格納僱傭軍。“非洲軍團”名稱來自二次大戰時馳騁北非的一支德國遠征軍,帥將為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

2024年,整個薩赫勒地區危機四伏,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撒哈拉沙漠從未經歷過如此的驚心動魄。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三國軍頭先後發動軍事政變,輕易將曾經的宗主國法國的軍事存在驅逐出境,同時投入克里姆林宮的懷抱。4月10號,一架裝飾着俄羅斯國旗的白色寬體飛機降落在尼亞美機場,在飛機引擎震耳欲聾的噪音中,俄新社的記者對首批俄羅斯非洲軍團士兵抵達尼日爾進行了評論,他說,“這意味着俄羅斯正在重返非洲”。事實上,莫斯科已經出現在從利比亞到蘇丹、從薩赫勒到中非共和國的各個地區。繼馬里和布基納法索之後,第三個由叛變軍人領導的薩赫勒國家進一步成為西非親俄陣營的成員。

尼日爾是克里姆林宮的一張王牌。這個人口兩千五百萬的國家位於世界最不穩定地區,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也是非洲向歐洲輸送非法移民的集散地。尼日爾軍頭推翻民選總統巴祖姆後,這個曾經一直是薩赫勒地區歐美可靠盟友的國家,開始執政,先切斷與法國的聯繫,關閉大使館,要求一千五百名法國駐軍離境,隨後又撕毀與美國的安全協議,驅逐美國駐軍,拒絕歐盟在阿加德茲執行其移民任務。走私不再被定為犯罪,它已被新頒布的法令合法化。去年12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埃夫庫羅夫 (Younous-bek Evkourov) 上將首次訪問尼亞美,並與尼日爾簽署了“加強安全合作”的秘密防務“協議”。 一個半月後,尼日爾過渡政府首腦紮伊納率領一個大型部長級代表團訪問了俄羅斯。2023年9月,在俄羅斯支持下,薩赫勒國家聯盟成立,成員國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同時宣布脫離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自此,尼日爾,這個薩赫勒地區曾經的歐美盟友徹底倒向俄羅斯。

法國國防部國際關係與戰略總局下屬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俄羅斯影響力專家奧迪內特(Maxime Audinet)表示:“非洲軍團抵達尼日爾標誌着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持續擴張,並得到薩赫勒國家聯盟(AES)制度化支持,莫斯科正通過這個新晉聯盟施加影響力”。他說:“我們正在見證後普里戈金時代俄羅斯在薩赫勒地區的存在,這是由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GRU)和國防部精心策畫的,他們正試圖重新控制瓦格納在非洲的遺產。”

俄羅斯正在非洲陷入危機的國家一步步確立自己的地位,與那些向克里姆林宮尋求安全保護的政變軍頭同謀,強加反西方議程。然而,達喀爾安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吉比·索烏表示:“非洲夥伴很快會明白,與俄羅斯的這種關係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方面,因為中國、歐盟、美國以及現在的印度和土耳其在經濟貿易上遠遠超過莫斯科。”

根據易卜拉欣基金會2023年8月發布的分析報告;俄羅斯僅占非洲出口總額的1.8%,而歐盟為26.7%,中國為19.9%,印度為5.6%。俄非貿易以原材料出口為主,這些原材料對非洲大陸的經濟幾乎沒有附加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