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陳一新談後本拉登時期的反恐形勢

發表時間:

本拉登5月1日被美軍特種兵擊斃成為幾天以來備受關注的國際重大事件,如何看這一事件對美國所具有的意義?全球恐怖主義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演變?如何評估後本拉登時代美國及全球的反恐形勢?就以上問題,台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所長陳一新教授接受本台採訪。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美國擊斃本拉登有復仇意味

雖然有人說本-拉登現在權利已經不大,而且也有了一位埃及的醫生做其繼承人,但實際上從美國10年前9.11事件後發起反恐戰爭以來,本-拉登始終被認為是頭號恐怖分子,而且他也是恐怖組織的精神領袖。美國現在擊斃本-拉登,有替2001年9.11死難者復仇的意味,也使數千名死難者的家屬得到慰藉。雖然回教世界對此有不同的反響,但即使這樣,是回教世界也有人認為,本-拉登殺了很多自己人,甚至在9.11死難者中也有很多回教人。

本-拉登之死將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部署產生影響
此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撤軍給外界的印象顯得有些虎頭蛇尾、不負責任。在擊斃本-拉登之後,美國的撤軍變得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因為恐怖組織的精神領袖以及頭號戰犯已經被美國擊斃,撤軍變成一個負責任的撤軍。
另外,打死本-拉登事件顯示出美國的報復力量之強大,可以鍥而不捨追蹤十年,終於一舉成功,這使得恐怖主義集團或者其他對美國不利的國家都會心懷警惕。任何人挑戰美國不會有好下場,從以前的希特勒、日本到現在的恐怖主義都是如此。

恐怖主義與人類社會共存,必須長期面對
恐怖主義是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戰爭行為,是希望藉由恐怖的手段來使他人感到恐怖、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其產生的原因在於社會中的貧富差距、不正義或者是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種族宗教的因素等等。由此可見,恐怖主義將會與人類社會永遠相陪,不可能徹底解決。而只能儘可能在手段上,方法上不讓它激化,或者予以緩解,而不可能根絕恐怖主義。
至於有人批評美國反恐戰爭“越反越恐”是“治標不治本”。陳一新認為這些提法毫無意義,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決定了它將與人類社會長期共存,沒有對恐怖主義治本的方法,所以必須要長期面對它,做好與恐怖主義做長期周旋的準備。
本拉登之死對基地組織的影響
陳一新認為,基地組織仍然會繼續運作,但少了本拉登這個精神領袖可能使其變得與其他恐怖組織雷同,並不特別突出。事實上現在有許多新興的恐怖組織正在尋求取代基地組織的領導地位,恐怖組織內部之間也存在激烈的競爭態勢,成為領頭者的必須要有更積極的表現。但陳一新教授預期在擊斃本-拉登之後的一兩年內,西方國家一定會保持高 度的警戒,所以這一兩年並不是恐怖組織展開活動的好的時機。

在另一方面,本-拉登被打死之後,恐怖組織的報復行動也一定會升高,甚至有恐怖組織預言在歐洲預設了核爆裝置,但除非他們有很多的武器,否則僅僅一枚或一個裝置並不能對西方 產生威脅。如果真的一旦引爆,可能對引起西方的一陣恐慌,但之後它也會遭到更大的追捕和打擊。所以雙方是互相牽制的,恐怖組織是否最終會引爆,要看他們的 選擇。

擊斃-本拉登提振美國士氣,有利於提高美國軟實力
美國對待反恐的政 策,不只是在小布什時期,包括克林頓執政時期就存在錯誤,包括默認巴基斯坦取得核武國家的地位,以及與印度簽訂核條約等。美國的政策顯然與防擴散相反。在本-拉登被打死後,雖然全球的恐怖主義不一定會因此得到緩解,但美國的士氣異地會提高。這一點從本拉登死後美國人的徹夜狂歡就可見一斑。

此有一點特別值得 提出的是,美國的軟力量在這次格斃本拉登行動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美國依靠高科技、反恐部隊的高素質來完成此次行動,贏得其他國家和人民的讚賞和表揚。甚 至包括美國國內一直持反對立場的右派,此次也對奧巴馬予以肯定。所以美國的軟力量和影響力在全世界正在逐步增加之中。而美國能否實現真正最後再起,主要要 看美國是否在經濟上是否能夠突破,擺脫金融海嘯的陰影。

對美巴關係及美中關係的影響
過去美國確實從巴 基斯坦得到一些情報,格斃了基地組織若乾的二號、三號人物。但最近幾年來,巴基斯坦似乎沒有再給美國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情報,而美國在此次格斃本拉登的行動 也幾乎沒有讓巴基斯坦參與,主要是出於對巴基斯坦可能泄漏情報的擔心,由此引發了外界很多的討論,認為美巴關係可能會有所疏遠。

至於有看法懷疑巴基斯坦因為配合中國大陸,讓中國在這十年中能夠順利崛起而沒有把最有價值的情報提供給美國、讓美國一直深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場。相關的中國希望巴基斯坦這樣做的情報如果被發現的話,美中關係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中國過去十年快速 崛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最近幾年美國有撤軍的跡象,但美國並沒有真正揚眉吐氣,此次(格斃本拉登)美國揚眉吐氣之後,中共相 應會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因為美國無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領導地位上都快速提升。在美國提振士氣的同時,該事件也提供機會使美國,使其在軍力部署上更加靈活自 如、有彈性,因此美國很有可能把它的注意力從中東和南亞轉到東亞來,這當然會對中國構成很大的壓力。

台海兩岸對美國擊斃本拉登事件的態度
台灣民眾對此次本拉登被打死事件態度基本保持正面。此前恐怖主義很少將台灣當作攻擊目標,而台灣多年來在防治恐怖組織利用台灣洗錢方面抓得很緊,相關工作也得到美國的肯定和認同。

在大陸方面,中國官方始終對此管控得非常嚴格,因而不太可能會因這個事件而產生當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諸如是否會因此刺激茉莉花革命在大陸生根發芽、是否會刺激反中國當局的聲音獲得更多的傳播等等。

阿拉伯國家民主運動與恐怖主義影響
對於當前發生在中 東及北非民眾爭取民主自由運動與恐怖主義的關係和影響,陳一新教授表示。外界希望事情超好的方向發展,盡量消除極端基本教義派的影響,使中道的、溫和的聲音更多得體現出來,但事實演變可能不見得會如人願。包括反對利比亞當局的反叛軍內部群眾中,也有很多的恐怖主義分子,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利比亞當局固然不代表正義,但反叛軍也不完全都是正義的,在推翻利比亞當局後如果這些極端勢力一旦得勢,也可能造成新的問題。這方面就特別要求美國必須仔細斟酌,如何聯合其盟邦,阻止或者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從而對美國產生更大的不利。

後拉登時代全球反恐形勢的預期
陳一新認為新的恐 怖主義集團還會如雨後春筍一樣繼續冒出,其武器裝備可能會升級,甚至還會有國家恐怖主義出現。包括伊朗和朝鮮,如果他們擁有核武的話,其行為將可能無法預 期。例如伊朗曾經表示,要將以色列丟入海里沉沒、徹底消滅,或者是朝鮮表示要把矛盾對準美國在太平洋的基地、要對日本做不利攻擊等等,這都是一些瘋狂的行 動,而一旦他們具有核武器或者生化武器後,這些恐嚇就可能不僅僅是空言恫嚇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