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增加消費稅是“炸毀”安倍政權的“定時炸彈”?

發表時間: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2日下午的記者會上說,關於預定的明年10月消費稅率上漲至10%的問題,將根據7-9月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修正值作出最後判斷,這個修正值將在12月8日公布,而現在各種資料顯示,繼4-6月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大福下降後,受日元大幅走低和消費稅增稅的影響,7~9月期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大幅下降,現實的經濟狀況很難允許安倍繼續增稅,但是他選擇不增稅的餘地也很小,輿論認為,如果繼續增稅,日本經濟將繼續受到沉重打擊,“安倍經濟學”也將宣告失敗,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小泉政權時代的經濟財政政策大臣竹中平藏最近指出:可以說,消費稅增稅是民主黨政權為安倍政權巧妙設下的“定時炸彈”。

DR
廣告

日本內閣府9月8日發表的2014年4-6月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修改值顯示,除去消費增稅和物價變動的影響,與1-3月GDP相比實質減少1.8%(速報值為1.7%),換算為年率減少7.1%(速報值為6.8%),日本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日本財務省7月24日發布報告還顯示:6月份貿易赤字為8222億日元(約合81億美元),超過了此前32名經濟學家6430億日元的平均預期值,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而進口則增長了8.4%。這些數字使安倍以提振日本的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希望破滅。

雖然安倍聲稱要根據今年7-9月的經濟增長數值決定明年10月是否增加消費稅,但是安倍騎虎難下,幾乎沒有不增稅的選項,因為他已經把增稅的收入算到他所執行的各項經濟政策中,如果不增稅,安倍內閣打出育兒支援等政策的財源就會落空,而且在明年通常國會上必須提出不增稅法案,這樣就等於宣告“安倍經濟學”失敗,要消耗大量政治資本,對政權造成沉重的打擊。

安倍政權增加消費稅的目的是為了消解在發達國家名列第一的巨大財政赤字,但是歷史經驗證明,如果沒有經濟成長的支撐,增加了消費稅會使國家稅收不增反降;不會減少國債的發行,反而會使其增加。

1988年,竹下登首相實現消費稅構想,翌年正式施行;1997年,橋本龍太郎首相將消費稅率提高至5%(此前為3%)。由於增稅造成了景氣低迷,這兩次增稅最終都沒有使稅收增加。1989年實行3%消費稅以後,一般會計稅收從前一年的54.9兆日元增加到60.1兆日元,但是由於增稅帶來景氣倒退,到了1994年,年度稅收跌到了51兆日元,比沒增加消費稅之前還低。1997年4月1日實行消費稅增至5%,當年一般會計稅收從52.1兆增加到53.3兆,但是1998馬上慘降到49.4兆。1988年度,日本新增國債為7.2兆日元,1989年度因增加消費稅下降到6.6兆日元,但是在1990年度立刻反彈到7.3兆日元。1996年度,日本新增國債為21.7兆日元,1997年度由於消費稅增稅下降到18.5兆元;但是到了1999年度,一下子反彈到34兆日元。因此,日本目前的好景氣如果沒有第“三支箭”“成長戰略”的支撐,很可能只是“一過性”景氣,如曇花一現,然後就墮入經濟與財政的低谷。

但是安倍內閣有效果的“第三支箭”遲遲無法出台,出台的一些計畫也似乎無法改變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危機。從1989以來,日本的結構性危機來源於需求不足造成的通貨緊縮,追其原因則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少子化和高齡化造成的消費低迷與鈍化。

要改變日本的這種社會、經濟上的結構性危機,絕不是幾年之內可以實現的。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12年的調查,日本企業向海外進軍的最大理由為“海外有需求”的,佔全體的74%;而回答“國內需求減少”的也有55%,同時《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向海外進軍的企業,日本國內的僱用也會因為工作增多而增加,因此對安倍政權來說,要實現成長戰略,最快的手段是不斷開拓新的消費市場。

但是第二次上台以後,其政治訴求和振興經濟的訴求是相矛盾的,他要實現的主要政治課題有二,首要就是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從嚴制定《特定秘密保全法》;第二是使日本實行普通國家都能實行的集體自衛權。

而要實現這兩個課題,需要有外部的“威脅”,使日本面臨“危機”,造成“國家安全保障形勢非常嚴峻”的態勢,不然很難得到民意與執政黨內部的支持,為此他不惜在釣魚島和歷史問題上和中韓對立,但是這兩個課題只是安倍的一種政治理想,並不是吃緊課題,而經濟問題才是吃緊課題,這需要他充分利用通過日本近30年的經營和援助,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的中國,但是他為了實現政治課題犧牲了重要的經濟課題。

雖然現在日本的股價比第二次安倍政權開始前增長了一倍多,但是2013年和2012年相比,日本的全國零售銷售額停留在130兆日元的水平,這說明股價升高基本是國家利用國民養老資金購買股票等行政手段和外國投機商的投機行為使然,而物價上漲和消費稅上漲,使日本國民可使用所得大幅降低,日本總務省最近發表的2014年7月的家計調查速報顯示,7月日本1戶人家的消費支出為28萬293日元,刨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實質支出同比減少5.9%,日本GDP有60%靠國內消費支撐,如果安倍繼續增稅,必然進一步打擊已經相當疲軟的國內消費,而政治目標與經濟課題的矛盾,也使安倍難以提升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市場在促進日本GDP增長中本應充分發揮出來的作用,因此安倍經濟學的失敗很可能會在他第二次提高消費稅時發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