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英國威廉王子訪日:他參拜了誰的墓地?

發表時間:

應日本皇室的邀請,威廉王子於2月26開始對日本進行4天的訪問,在日本期間,他會見了天皇、皇後、皇太子,還與首相安倍晉三一同訪問東日本大地震災區福島縣等,而在2月27日,他來到橫濱市的英聯邦二戰戰死者墓地(YOKOHAMA WAR CEMETERY)獻花。他所參拜的墓地是一個什麼樣的墓地?為什麼會在日本?

東京專欄
東京專欄 RFI
廣告

英聯邦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加盟國戰死的軍人,在世界各地設置了許多集中墓地及紀念碑,由英聯邦戰爭墓地委員會管理,日本也建立了英聯邦戰死者墓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軍接收了橫浜市保土谷區的保土谷兒童樂園和保土谷煉造場,建立了英聯邦的軍人墓地。1952年日本與47個國家簽訂的《舊金山條約》生效,墓地的土地歸還日本,而為了保留這片墓地,1955年,日本與英聯邦各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印度、巴基斯坦)之間簽訂了“有關在日本國的英聯邦戰死者墓地的協定”(1955年9月21日簽字,1956年6月22日生效〕,正式設立英聯邦戰死者墓地,協定規定,日本政府對戰爭墓地委員會無限期、無償提供土地,免徵稅,對於維持、修復等必要範圍內的進口商品也免除關稅,為了有效管理墓地,日本還與英聯邦成立了聯合管理委員會。

墓地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各區,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日本遭殺害的英聯邦俘虜及戰後的英聯邦佔領軍在執行任務時病死、事故死的人,到2014年為止,埋葬人數約為1,800人。

每年4月25日的澳新軍團日(ANZAC)這一天,將舉行追悼儀式,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由日本市民舉行追悼禮拜,相關國家要人訪日時,也可能訪問墓地,1975年,伊麗莎白二世,1995年,威廉王子的母親戴安娜王妃都曾訪問過該墓地。

英聯邦在二戰時是日本的敵國,但是這片墓地,一直得到戰後日本人的精心呵護,至今沒聽說哪個日本人對這片墓地有抵觸情緒。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敵國人的墓地最多的國家,1282年(弘安5年),由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時宗邀請中國無學祖元禪師創建的圓覺寺,就是為了超度蒙古來襲時雙方陣亡者的亡靈,根據怨親平等、死者一如的思想,發願創建。

1927年,在日本九州福岡的博多灣,為祭奠蒙古襲來時的蒙軍戰死者,建立了“蒙古軍供養塔”,這一年的3月7日,在博多灣舉行了揭幕儀式,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還為揭幕儀式送來了親筆信,他在信中寫道:

(不分敵我都進行祭奠與供養這一)大智慧,能拯救所有的人, 擴展此慈悲之心及至亞洲,帶來和平,此塔之建立,體現最高之教義,天也將為之而喜。

這種現象的產生,體現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徵,他們認為死者都是值得尊重的,“死者即佛”、“死者平等”是他們生死觀的核心。在日本人那裡,死並不是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死是一種全方位的肯定,它賦予死者完全肯定的尊嚴。

同時,日本評價死者是否死得有價值,其評價並不是出於所謂“社會的公理”,或是此人的勝敗與否,他們的評價是抽象的人格評價,不論你為誰而死,不論你所忠於的對象是敵是友,只要你英勇地戰鬥了,你就是英雄,你就是完成了“英勇的人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