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德國學者芭芭拉-馬丁女士談柏林牆倒塌與東歐國家現狀

發表時間:

1989年,在世界的兩個共產黨國家,發生了兩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一是當年6月4日發生在中國的天安門事件,另一個則是11月9日德國的柏林牆倒塌事件。30年後的今天,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禁提出疑問:應該如何分析這兩個事件之間的關聯?柏林牆倒塌又如何影響了東歐國家如今的局勢?

正在搭建的柏林牆資料圖片
正在搭建的柏林牆資料圖片 法新社圖片
廣告

對此,德國著名東歐問題專家:芭芭拉 馬丁(Barbara Martin)女士向我們闡述了她的看法。作為一名學者,芭芭拉-馬丁一直潛心研究東歐問題和婦女運動,經過多年考察,最近還發表了關於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波斯尼亞女醫生為該國二十世紀初在婦女衛生與健康問題上所作貢獻的書籍。

法廣:1989年發生在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是否加速了柏林的牆倒塌?天安門事件與同期的東歐政治劇變有着怎樣的關聯?

芭芭拉-馬丁: 在北京發生的這件事情、這個大屠殺,使得所有世界其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不管是當權派,還是反對派)都受到極大的震撼。我並不認為這一事件直接影響到東德、柏林牆的坍塌或者東歐政權的解體,但是我要說的是,那個時候,當時還存在的南斯拉夫已經提出要脫離東歐的整個華沙公約這個陣營。我相信這個事情倒是對北京造成了相當大的震撼。我相信在東歐國家的整個的改變(不管是南斯拉夫,還是其他的如羅馬尼亞等國家),對北京是很大的一個教訓,讓他們感到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逆轉的。

法廣:作為一位德國人,您的父母輩經歷了納粹獨裁,而您自己也見證了東西德的分裂和共產極權制度在東德的統治。兩德統一以後,近年來,民粹主義和極端思潮在歐洲迅速擡頭,德國極右翼政黨的影響也與日俱增。曾給人們帶來巨大希望的柏林牆倒塌事件似乎並沒有抹平東西德國之間的差距。您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芭芭拉-馬丁:我出生於1941年。我記得還在孩童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整個的德國處於一片廢墟之中。包括我當時在科隆,孩童時代就看到這一切,廢墟、戰爭的廢墟。這算是我父母輩那一代的事情,但是我記憶猶新。至於東歐的這些政權倒台,我認為,我們西方似乎把我們西方的這些價值觀強加於他們那一邊。沒有給他們很多的機會讓他們慢慢消化。想想看,東德突然一下子就沒有了,他們跟西德統一了,他們事實上是幾乎需要全盤地接受我們西德這一邊的 、無論是制度,還是想法,各方面。雖然這是他們自願的,但是這其中的整個過程,還是有點不太自然。

對於目前歐洲的很多情況,我也是覺得不樂觀的。我覺得整個的歐洲(當然包括德國)應該更加地努力,把我們這個社會不同層面之間產生的斷層、把它的差距縮小。也就是從社會和經濟的角度來說,要更加地努力,讓這種不平衡的差距進一步縮短。我認為,我們今天不僅僅要慶祝柏林牆倒塌30年,我們應該更加地去思考未來的發展和我們當前的問題。我們的未來究竟應該走向何方?

我注意到在俄國,現在普通人的民權並沒有得到比較高的提升,各方面的如: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都沒有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批評的聲音往往受到壓制。在波蘭(我自己對波蘭特別感興趣),我也注意到,波蘭的情況並不好。他們現在的執政黨,雖然好像權力很穩,但是從他們的理念上卻有一些反對歐洲的一種態度。這個不是要進行這樣的批評,但是我認為他們雖然稱自己是和平黨,事實上他們追求的似乎更多的是本黨的權力。他們要穩住自己政黨的權利。不過好在我觀察到在波蘭,還是有其他許多不同的政黨、一些小的黨派。他們正在努力爭取更大的空間,而且他們與德國的某一些、女權運動的分子,也是在裡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在德國這邊也得到很多的支持。

法廣:從柏林牆倒塌到蘇聯的解體,歐洲共產黨國家經歷了民主化的轉型,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作為專門研究東歐事物的專家以及柏林牆倒塌的見證者之一, 您對東歐各國目前的局勢有何見解?

芭芭拉-馬丁:我認為2019年,也就是今年,歐洲有一個歐盟選舉,歐盟28個國家的人民要對歐盟進行選舉。比如說我剛剛提到的波蘭,雖然波蘭的執政黨-和平黨贏了,但是波蘭也有很多很多的民間力量,他們是完完全全支持歐盟理念的,認為歐洲應該是一個團結的整體。

在原來的南斯拉夫分出來的國家,比如馬其頓,還有阿爾巴尼亞。這兩個國家一直想進入歐盟,但是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一直持反對立場,他拒絕這些國家進來。我認為他的這個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歐洲是需要盡量地讓這些國家進來,而且我注意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了贏取民心,他現在的態度慢慢有所轉變,有一點往右轉,這令我十分不安。我覺得東歐這些國家裡,特別是南斯拉夫,它現在分成六個國家,它們又在東歐的陣營解體之後經過了戰爭,它們受到的創傷是巨大的。因此我覺得這些國家尤其應該得到歐盟的支持。

我本人常常到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這些地區去,我就發覺他們那一邊,在經濟等方面一直在掙紮。我認為他們得到的歐洲其他國家的支持是很不夠的。十幾、二十年來,我對歐洲的變化、政治方面的變化一直都非常、非常關注。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我一直在觀察。作為一個歐洲人,我非常希望歐洲能夠一直保持、或者能夠繼續擴大,變成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一個地分出去。我對於歐洲作為一個整體而發展寄予巨大希望。我希望此一希望不會落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