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當代藝術進入海洋博物館

發表時間:

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從2112年5月12日至10月15日舉辦馬克 奎因以“小島嶼區”為題的大型藝術展覽。這位英國當代藝術家馬克 奎因(Marc Quinn)以用觀念藝術品,雕塑來關注人身體的變化和思考世世代代持續的生命而著稱,他用冰塊,血液,大理石雕塑等60多件藝術品來展示對人類生命的起源,生死輪迴以及人與自然、社會既充滿矛盾又互相依賴等關係的思考。此次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舉辦展覽也是讓當代藝術作品收藏與科學研究靠近的一種新嘗試,這不僅讓沒有習慣參觀藝術展的遊客領略當代藝術的風采,也讓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增添了新的魅力。

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的正門大廳一座噴上了金色的銅雕海螺迎接着參觀者,這座題為《生命的起源》巨型海螺長3米1 ,寬2米2 ,高2米7,展示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少生命起源於海洋。
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的正門大廳一座噴上了金色的銅雕海螺迎接着參觀者,這座題為《生命的起源》巨型海螺長3米1 ,寬2米2 ,高2米7,展示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少生命起源於海洋。 摩納哥海洋博物館
廣告

馬克 奎因的藝術世界

馬克 奎因1964年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藝術史專業,通過仔細觀察生活發現在西方現代社會中忙忙碌碌的人們,發現因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少人疏忽了個人,不太關心自己的軀體,特別是西方現代生活的,也讓人與自然環境也越來越疏遠。馬克 奎因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舉辦的“小島嶼區”展嘗試表達的藝術家對生命的關注,展示人與其賴以生存環境之間的關係,試圖引起人們對自己,對生命的關注成為本次展覽的核心。

遊客們走進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的正門大廳,迎面是一座噴上了金色的銅雕海螺,這座題為《生命的起源》巨型海螺長3米1 ,寬2米2 ,高2米7,展示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少生命起源於海洋。隨後進入一層的主展廳,9座粉紅色大理石雕塑了母親懷孕時嬰兒成長的9個不同階段,表達了人的生命是從很小的受精卵子開始,與大廳的海蜇形狀的水晶大吊燈互相呼應,海蜇也是從受精卵發育起來。生活在海洋里的海蜇看起來簡單,其實科學家發現海蜇身體里保存着重要的基因,如果發生像缺少食物等惡劣生存環境,海蜇會暫時停止發育等待環境變好後再繼續成長繁殖,這種暫時停止成長的基因讓海蜇生存到了今天。

馬克 奎因用現代藝術展示生命的起源,表達人的存在其實是一種奇蹟,值得慶賀。同樣就如同每個有生命的物體都要死亡、消失一樣。二層的“鯨魚大廳”,擡頭看到藝術家認為象徵死亡的海洋博物館鯨魚骨的收藏,與擺設在大廳里的馬克 奎因創作的系列人骷髏交相呼應,展示着生命的一種終結。摩納哥海洋博物館講解員介紹大廳高處懸掛着鯨魚骨頭做成的標本已經有至少100年的歷史,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的締造人阿爾貝(Alber I)親王一世,這位勇敢的海洋探險家率領船隊在1884年至1915年期間進行的數次遠洋探險,捕捉到了這條鯨魚後做成的標本。藝術家馬克 奎因受到這座代表着死亡的鯨魚標本的啟發,他擺放了系列人體骷髏骨架雕塑,在火焰上兩個重疊的骷髏骨架標誌着生命的結束,也暗示着新生的開始,人從生到死循環不息。

那麼人從生命的開始到生命的終結,人的一生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人類生命從起源到結束給予藝術家馬克 奎因創作的靈感,人與社會的關係,特別是社會新聞也不斷激發著藝術家的創造力,當他看到不斷有西藏人因對中國政府不滿而自焚的報道時,藝術家創作了一座在跳躍的火焰上盤腿而坐的骷髏身體銅塑,表達對人追求自由的同情;當2011年英國發生嚴重社會騷亂的時候,藝術家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雕塑了一尊帶着帽子側看像猩猩的年輕人銅像,引人思考一個問題,看起來文明的人在什麼時候,或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沒有約束的野獸,去傷害他人?

馬克奎因的現代藝術觀念,也是他早期的成名作《自己》(Self)頗具有挑釁性,藝術家每5年用其本人在五、六個月內儲存的四點五升冷凍血液作為材料,放入透明的自己頭型模子裝置,讓大家看到藝術家不斷變老。
馬克奎因的現代藝術觀念,也是他早期的成名作《自己》(Self)頗具有挑釁性,藝術家每5年用其本人在五、六個月內儲存的四點五升冷凍血液作為材料,放入透明的自己頭型模子裝置,讓大家看到藝術家不斷變老。 AFP VALERY HACHE

馬克 奎因眼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充滿矛盾,人們在保護自然和損害自然之間徘徊,玻璃冰櫃里的冰塊裝置藝術品展示了藝術家的這個觀念。摩納哥公國親王阿爾貝二世(Albert II)去北極探險帶回來這塊冷凍在冰箱裡的冰塊,阿爾貝二世也是唯一一位曾經去過北極和南極探險的國家元首,他親眼看到由於人類的污染造成了北極的冰川不斷縮小,他帶回來一塊北極冰塊,被馬克 奎因製造成這件裝置藝術品,一個長方形的玻璃冰櫃保存着這塊北極冰,整座玻璃冰櫃鏈接着電源,當人們看到污染造成危害的同時,人們還在生產電力再污染着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為了生存依賴着自然環境,同時人的污染又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

現代藝術與海洋博物館

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舉行的馬克 奎因藝術展讓人看到藝術家現代藝術裝置作品與博物館已有的海洋動物標本,藝術藏品交相呼應,而且與阿爾貝一世在創建海洋博物館時讓更多的人分享探險科學成果最初的理想一樣,馬克 奎因讓更都人分享他的藝術。

建造一個以海洋主題博物館的想法要追溯到1889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阿爾貝一世在世界博覽會的摩納哥公國廳展示他到深海探險帶回的不同科技藏品,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決定在摩納哥海邊的岩石上建立一座與海洋的探險,科學有關的博物館。經過11年的興建,這座具有“美麗時代”建築風格的大型博物館於1900年完工,成為當時展示與海洋有關的第一家綜合科學與藝術博物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聳立在臨海的岩石上,這裡收藏着與航海科技有關的展品,如深海打撈樣品的漁網,海洋第一艘木製的深海探測器的模型,而且還有各種與海洋有關的藝術品,包括探險油畫,照片,貝殼雕塑,海洋生物造型的水晶吊燈講述着人類去深海探險的歷史。

讓當代藝術進入摩納哥海洋博物館也是最近一、兩年的新嘗試,今天海洋博物館繼續為科學的新發現提供對比的資料,海洋博物館繼續在海洋科學的研究中佔有領先地位,摩納哥海洋博物館的館科學文化策畫人Patrick Piguet表示:

海洋博物館擁有豐富海洋生物收藏是該博物館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博物館收藏了將近1千種海洋生物標本,世界上如果有哪位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海洋生物,他們要到海洋博物館來查對,從而確定是否是從未有過的新海洋動物。

博物館的水族館每天吸引着眾多的遊客,而且今天舉辦的讓現代藝術品在自然科技博物館展出受到了很好的反饋,這讓更多的遊客有機會接觸現代前衛的藝術品,也讓喜歡藝術品的參觀者從一個新角度欣賞自然科學的收藏。藝術與科學走到了一起,進入了這個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華麗雄偉的建築,雖然藝術作品向社會提出問題,引起人們對一些社會問題的關注,科學研究主要是尋找答案,當代藝術與科學展品擺放在一起展示人們從不同角度對社會的觀察,更何況馬克奎因的現代藝術觀念,也是他早期的成名作《自己》(Self)頗具有挑釁性,藝術家每5年用其本人在五、六個月內儲存的四點五升冷凍血液作為材料,放入透明的自己頭型模子裝置,讓大家看到藝術家不斷變老。馬克奎因探討關於人與生命為主題創作的藝術作品給人種美感,意在引起人們對個人,對社會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