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化

巴黎「自由談」沙龍: 胡雪楊導演談「現場無藝術」

巴黎「自由談」沙龍在27周年的紀念日,邀請旅居巴黎的“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宣言者胡雪楊先生,做題為「現場無藝術」的演講。

胡雪楊導演在巴黎“自由談”沙龍演講
胡雪楊導演在巴黎“自由談”沙龍演講 © 安琪提供 / 田德熙攝影
廣告

巴黎「自由談」沙龍紀要

胡雪楊導演談「現場無藝術」

作者:安琪

胡雪楊,生於影劇導演世家。他祖籍上海,自小走南闖北,加上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讀書、任教、拍電影,個性中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上海人的細膩。1989年畢業後開始拍片,三十多年來,他執導作品百部,獲獎無數。其代表作有歷經18年(1989-2007)完成的自傳體文革三部曲「童年往事」、「牽牛花」、「上海一九七六」。第三部是為紀念文革結束三十周年而作,以其真實細膩和富有張力的表達,被看作是1949年以來最深刻而令人震撼的影片。正因為此,「上海一九七六」被封殺在搖籃中,禁止公演。

幾經磨礪,胡雪楊於2014年定居巴黎,以期開創新天地,重啟導演生涯。最新影片「SOS」、「交錯」(“La Croix”)去年十月在巴黎發布,獲得業界和觀眾的深度好評。其中「交錯」是他的第一部法語片,真實 細緻 深邃,極具張力。這兩部電影的語言簡潔樸素普世,跳出了大多數中國導演所難以掙脫的各種“套子”,不卑不亢,不驕不媚,堂堂正正地用電影說話;導演通過一些細節,包括很小的一件事兒、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眼神,甚至什麼都沒有,都能讓我們感覺到人性中的某些東西,讓我們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其創作天賦和潛力,令人期待。

胡雪楊的電影首映式布告
胡雪楊的電影首映式布告 © 安琪 提供

胡雪楊的新電影「SOS」、「交錯」(“La Croix”)的首映式布告

電影應該是什麼,在價值混亂和追求市場效益的當下,導演何為?沙龍演講中,胡雪楊盡情發揮,與我們分享他的導演實踐和個人體驗,以及開機後導演的日常等等,生動有趣,不乏真知灼見。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宣言者,胡雪楊認為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的最大區別就是風格不一樣。他以實例分析闡述,既有說服力,又能看出他的敬業精神與豐厚的專業素養。

本期沙龍包括旅法學者學人、影視人士、詩人、譯者、藝術家、獨立策展人、媒體人士等多人出席,大家思路活躍,討論熱烈。最後,話題引申到美學角度,追問為什麼“現場無藝術”,引起了更深層次的討論和思考。

胡雪楊拍過被禁片,也拍過獻禮大片,如戰爭片《先遣連》。他的特點是不拍“地下片”,也不搞“外轉內銷”。在他的獻禮大片里一以貫之地以細節之風,表達或揭示深層的社會背景和人性的黑洞與亮點,探索真相。

胡雪楊導演曾經滄桑歲月與豪奢繁華,自我放逐旅居巴黎,問及感受,他說:“生不如死,死不回頭!”聞者皆驚,再問,依然如是。八個字,如生命之鐘相撞,激蕩迴響,震撼動容。

胡雪楊這位性情中人,大智若愚,榮辱不驚,他的特立獨行,成全了他自己。

(本期沙龍活動於2023年3月4日舉辦,記於次日以為存照)

沙龍攝影:田德熙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