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台灣漫畫家群參加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漫畫星球展

發表時間:

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目前正在舉行一項亞洲漫畫及動畫展: “漫畫星球 (Planète Manga)”。這也是法國第一次舉辦亞洲漫畫家展,展覽活動於五月二十七日結束。展覽活動內容有:工作坊、 100多部影片,以及一部史無前例的廣泛回顧亞洲動畫與漫畫之間關係的影片。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漫畫星球展PLANETE MANGA海報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漫畫星球展PLANETE MANGA海報 RFI(DR)/Keiko Takemiya
廣告

日本漫畫影響全球漫畫深遠,台灣等亞洲各國的漫畫創作也不例外地受其影響。因此蓬皮杜文化中心此次特別要求參展的亞洲各國能提出擺脫日風的漫畫原創作品。 此次亞洲漫畫沙龍總共展出2500件漫畫作,包括日、台、中、韓等國的漫畫作品。本次展覽中,也特別向法國觀眾介紹了興旺中的台灣漫畫及動畫發展,總共 14名台灣漫畫家參展。蓬皮杜中心特別安排於四月十八日起舉行一項“台灣動漫周”活動,邀請了七名台灣漫畫家前來法國,與現場法國觀眾進行互動。

本台(法廣)的本次特別節目就為大家採訪幾位此次參展的台灣漫畫家,以及策畫推動本次台灣漫畫家群參展蓬皮杜中心漫畫星球活動的顧問,旅居法國的漫畫家 林莉菁。

 

李隆傑台北街頭機車陣
李隆傑台北街頭機車陣 RFI(DR)/LI Lung-chieh

法廣:請您談一下這次台灣畫家團參展的起源及策展的經過。

林莉菁:此次除了我策畫,還有台灣的陳弘耀工作室負責人之一AMIGO(鄭詠中),她也有協助策展工作。本次參展的14位漫畫家中有7位受邀來巴黎,14位都有數位方式的展出,而受邀的7位就參與展覽現場的工作坊,也就是一個與法國民眾互動的教學活動。

 

法廣:你們當初怎麼會想到發起這項台灣漫畫家集體參展活動呢 ?

林莉菁:當初並不是從一個團來發起活動的。記得在2010年的9月,是因蓬皮杜中心漫畫星球展的總策展人BORIS TISSOT先生的邀請,不知道他從哪裡獲得我個人的聯絡方式,他打電話來找我,所以我就想可以協助他。因為一開始本來這是應該由官方來負責的活動,不過後來因為種種的元素,變成民間自己來策畫。這個展覽雖然叫做PLANETE MANGA,希望日本方面介紹他們的MANGA,但也更希望其他的亞洲國家能介紹屬於他們自己國家的原創漫畫,而不是那些總是屬於日本風的漫畫。於是,我就請國內的朋友幫忙,也是民間自己先自行購買了一些台灣原創的漫畫、非日本風格的漫畫,然後我們就把他們寄給TISSOT先生,接着再由他從中挑選,十四位漫畫家就是這樣挑選出來的,然後其中有七位將受邀來巴黎參加與觀眾互動的教學活動。

Bulleta的漫畫作
Bulleta的漫畫作 RFI(DR)/Bulleta

 

法廣:你們當初挑選漫畫作品參展的大方向是什麼 ?

林莉菁:基本上還是挑選非日本漫畫風格的亞洲本土原創漫畫,所以有比較早期出道畫家如:陳弘耀,麥人傑,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年輕一代的,如我本人,以及更年輕的一代,如:BULLETA及李龍傑等人,有很多位,也就是橫跨台灣的各個世代,目的是提供法國讀者一個比較全面的台灣原創漫畫觀點。

 

GRIZZLY MONSTON以台灣921大地震為主題的“漂島首部曲”畫作
GRIZZLY MONSTON以台灣921大地震為主題的“漂島首部曲”畫作 RFI(DR)/GRIZZLY MONSTON

法廣:您在策展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嗎?

林莉菁:最大的困難還是經費問題,因為法國的展覽與台灣習慣的動漫展不太一樣。台灣的動漫展一般主要是簽名會,也會邀請貴賓;而蓬皮杜中心比較特別的是他們要舉行工作坊,也就是請受邀的漫畫家就自己作品的內容,提供一個比較具台灣本土特色的東西,然後與當地的年輕觀眾做一個互動。那這就表示需要有7張來回機票,以及住宿等所有的費用。而一開始,因為展覽的方式很特殊,而台灣的官方其實並不很了解國外的這種新式展出方式。

在法國的這項漫畫展不是只把書擺出來展覽就好了,它不是一個促銷賣書的書展,而且採取數位輸出的展覽方式,並要提供一些比較傳統的創作原稿展出。這表示現場需要有人看守,還需要保險,以及支出運輸費等的問題。而蓬皮杜本身因預算有限制。所以他們的選擇是數位的輸出,以及投影等很多方式的工作坊,這整個的費用並不高。主要花費高的還是在於邀請漫畫家到現場,一個禮拜下來的費用。

不過,由於這是采個新式、綜合式展演的方式,再加上台灣去年年底正在激烈大選期,得等到今年一月中旬才能塵埃落定,所以很多事情停留在不確定狀態。而且加上當時台灣的主管單位即將升格到文化部,所以很多事情變成未定數,所以我們在整個經費上的申請就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法廣:據說,本次展覽中還將放映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影片是嗎?

邱若龍的漫畫巴萊創作
邱若龍的漫畫巴萊創作 RFI(DR)/CHIU Row-long

林莉菁:對,因為此次受邀的漫畫家中包括邱若龍先生,他本身就是激發這部影片拍攝構想的“漫畫巴萊”作者。當初,也是計畫邀請魏德聖導演來,不過這涉及到電影範圍,而他本人也剛好碰上其他影展的邀請,所以很可惜不能來,本來的構想是邀請漫畫的原作者與影片導演一起在巴黎蓬皮杜相見,並一起向法國的觀眾介紹作品,不過未能實現,只能請到漫畫作者,很可惜!不過邱若龍老師本身不只是漫畫的原作者,他還參與了賽德克這部影片的美術指導,所以我相信由他來講電影或漫畫應該都還是蠻有分量的,所以我也非常期待聽到他的演講,以及他與法國觀眾的會面。

 

本台(法廣)也採訪了在台灣當地負責本次展覽的籌備工作小組負責人AMIGO,她向我們談到如何在台灣推動及策畫這次台灣漫畫家在蓬皮杜中心參展的緣起及經過。

AMIGO(鄭詠中):其實,一開始,我們與蓬皮杜中心總策展人聯絡時,他就說過,是在做日本動漫展,因為所謂法國對亞洲漫畫就是MANGA,但是他在進行的過程中發現,亞洲有其他國家如:台灣、中國、韓國等的漫畫都有他們自己的特色,不同於日本漫畫。所以他開始與我們接洽,但也很誠實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有日本漫畫作品,所以如果我們要提供,就必須是有自己原創風格的作品,作為此次台灣周的展項。所以,我們就以此為大原則,開始與各年代,很有自己風格的創作者接洽。

不過,由於不知道事情未來能否成功,所以感到忐忑不安。一開始我們只是默默地進行,因為怕我們所搜羅推薦的作品最後未能被蓬皮杜中心挑選上,所以就自己默默出錢,把作品搜集起來送去審核。等到確定有好消息時,我們才告訴這些作者,“我們要一起去法國展覽了!”,沒想到能有這樣的機會!我們當初真得是亦步亦趨地做,如拼圖般地做,事情就慢慢成了,也覺得“天助自助者”,因為後來政府的資源也開始成形,駐法代表處也幫助我們在巴黎開記者會等等的事宜。

 

本台(法廣)採訪了此次參展漫畫家陳弘耀(即AMIGO的丈夫)。2011年初,他代表台灣首度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驚艷現場讀者,受到歐洲漫畫界的矚目,被法國漫畫媒體譽為“漫畫變色龍”。

陳弘耀漫畫作
陳弘耀漫畫作 RFI(DR)/CHEN Hung-yao

法廣: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展上,大家都說您的畫風獨特,您個人認為是什麼因素使然?您的畫風屬於什麼派系?走什麼繪畫路線?怎麼選擇作畫題材?

陳弘耀:我因為過去生活比較困難,所以畫過比較多不同風格的繪畫。畫漫畫在台灣是比較辛苦的,因為僅靠繪畫養活自己很難,所以自己就接了一些插畫及動畫的工作,這也就讓我的畫風比較寬廣。至於選題材,就看自己是否有感覺、是否覺得故事有趣來決定,我比較喜歡科幻故事,不過,其他如重建歷史,以及用不同角度詮釋我們的傳統神話及歷史故事,我也蠻感興趣的。
另外,繪畫上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們在視覺、圖畫上的表現形式,比如:電影電視、圖畫書及漫畫,其中大概只有漫畫,它的每一個格子的形狀可以不一樣,電影的格子比例從頭到尾是一致的,而漫畫的格子可以長,可以短,可以是方形,如果你高興,還可以畫成圓形,用這些格子的組合來表現它特有的節奏,這是我覺得漫畫獨特美麗的地方。

 

法廣:請介紹一下此次您展出的作品及您準備怎麼與法國觀眾互動?

陳弘耀漫畫作
陳弘耀漫畫作 RFI(DR)/CHINE Hung-yao

陳弘耀(AMIGO幫腔):因為此次蓬皮杜這項星球漫畫展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所以我提出的大部分作品是給青年以上,甚至成人的觀眾群,這並非因為分級制的問題,而是因為此次展覽的讀者訴求對象比較是年齡高一點的。我的這部“大西遊”漫畫就比較適合他們。

“大西遊”是我在台灣服完兩年苦悶的兵役後的作品。這是改編自古典文學(西遊記)的第一部連載作品的創作,改編成科幻及惡搞的漫畫,把天空裡面的玉皇大帝,神仙,都變成了反叛角色,帶有青少年的反叛及解放的態度。由於策展人TISSOT知道這是作者是當完兵回來後的創作,所以特別注意到:這部作品本身很有年輕人受壓迫之後想要突破鐵幕的心境。所以,屆時我會介紹自己如何從一個既有的、大家已有既定印象的古典經典的東西,如何用自己年輕人的角度去說,去改編這個故事,如何重新用漫畫造型去表現我想要說的故事、我自己創造的英雄形象。互動中,可以告訴讀者我如何走故事線,介紹書中人物,如: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悟凈都成了反叛角色。我會與現場參與觀眾分享這些角色的造型設定意義,如何透過角色去說我自己想說的話。

 

另外,本台(法廣)也採訪了此次參展的台灣漫畫家邱若龍先生。他的漫畫創作也激發了台灣導演魏德聖製作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靈感。邱若龍2011年10月,以“漫畫巴萊” 獲得阿爾及利亞國際漫畫節單行本組最佳繪圖獎,為亞洲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創作者。

 

邱若龍漫畫賽德克族人
邱若龍漫畫賽德克族人 RFI(DR)/CHIU Row-long

法廣:請您說明一下為何選擇歷史題材創作漫畫,以及您如何在展覽會場上與法國讀者互動方式。

邱若龍:當初,我一個一個地接觸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一些碩果僅存先輩元老後,才知道原來台灣有這麼感人的歷史,但卻很少人知道。那時,我就想用自己的專業----漫畫來將它表現出來。我大概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去畫這個主題的系列漫畫。這段歷史牽涉到的是台灣原住民與日本侵略佔領者的關係。所以當時,在考據部分花了我很長時間。畫出來之後,許多人也是透過這個漫畫作品才比較清楚知道這段歷史。過去雖然有文字的記載,但很多人無法想象到,尤其是原住民的文化與一般所謂的漢族有很大距離,而透過影像化的東西,人們才比較能感受到這段歷史。
當年,魏德聖導演就是看到我這部漫畫,才發現,台灣竟然有這樣的歷史故事,他於是發願要把這段歷史改拍成一部劇情片,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賽德克•巴萊”影片。

至於展覽現場與觀眾的互動,我會透過自己的漫畫作品《漫畫.巴萊》介紹賽德克文化中的“黥面文化”,然後,由學員挑選喜歡紋面圖,讓他們自己,或由我幫忙繪在臉上。

 

備註:

林莉菁漫畫作
林莉菁漫畫作 RFI(DR)/LIN Li-chin

一 » 林莉菁生於台灣南部鄉下,高中北上就學,由於逐漸意識到台灣失落

的歷史環節,探索島嶼過往的過程讓她開始自省,她以此為本,2011年在

法出版《Formose》一書。 

林莉菁與一名法國女孩,漫畫家Johanna,兩人將以台灣這個共同的故鄉為

題在展覽現場進行對談,並教導現場的工作坊學員刻印,寄發來自福爾摩沙

(台灣)的風景明信片。Johanna也是「出生在她方」一書的作者,書中描述這

位在台灣生長的法國女孩,返回法國,他日成長“返鄉”後,台灣帶給她的陣陣鄉愁。 

 

二 » 漫畫家Bulleta的展覽現場互動主題是特色鮮明的“台灣廟會神明臉譜八家將”。

 

 三 » 漫畫星球展還設立了台灣動畫電影院,推出下列影片:

麥人傑的魔法阿媽
麥人傑的魔法阿媽 RFI(DR)/RICHARD METSON

◎「魔法阿嬤」動畫長片:本片總監麥人傑先生,也將與觀眾進行問與答的互動。

台灣動畫短篇單元:導演謝珮雯小姐策畫放映台灣優秀的原創自製動畫短片,共有兩場不同的主題。

「賽德克.巴萊」台灣史詩電影:魏德盛執導,改編自邱若龍先生漫畫作【賽德克.巴萊】

  

四 » 漫畫星球的14位各具特色台灣漫畫家:1.亞洲畫神 鄭問,2.筆的魔術師---曾正忠,

FISH的漫畫作
FISH的漫畫作 RFI(DR)/FISH

3.史詩的起點---邱若龍4.天才頑皮鬼---麥人傑5.漫畫變色龍--- 陳弘耀,6.

城市狂想曲--- 傑利小子7.永遠的宅男---艾爾先生, 8.幽默大頑童---邱若山

9,實驗到回歸 揚若笙,10.吞食人心的怪物---Fish ,11.註定是明星

---Bulleta12.柔軟堅韌---GRIZZLY MONSTOR13.狂飆騎士--- 李隆傑,

14.一切的起點---林莉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