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經濟學諾貝爾得主莫里斯相信如有機會港人會選擇“高度獨立”

在199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英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爵士,最近接受瑞士銀行集團一次訪問,這位從2002年已經開始在香港居住的學者在訪問中說,他相信如果有機會,他所曾有過接觸的港人,都將會肯定投票贊成“一個最大程度獨立”的香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爵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爵士 維基百科wikimedi
廣告

瑞銀集團在其官方推特網頁上,發表了莫里斯對目前國際和中國以及香港的個人看法。

莫里斯自言他決定離開英國而搬到香港居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之前執教的劍橋大學,硬性執行退休年齡的制度,而他毫無打算退休的念頭。再者,他認為居住正在發展經濟的中國隔鄰,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經常對發展中的國家感到興趣,當然沒有人會形容香港現在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但當時卻真的差不了多少”。

他又說,在香港居住當然跟大陸截然不同,他發覺自己正處身於一個非常有趣但又可能危機四伏的發展當中,中國正企圖擴張它對這個行政特別區的影響力,“我所接觸過的港人,很多人對自己身為香港人都有一個強烈的歸屬感,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不會感到意外如果他們會決意投票爭取一個最大程度的獨立”。

被問到那麼香港是否需要更多敢於站出來的人,莫里斯微笑回答:“這要視乎對這樣的事情,你是多麼的功利了。”

莫里斯對中國在短短的時間內能以減少赤貧,認為是一大成就。文革結束至今大概已有40年,中國緩慢地但穩定地開放它的經濟,它的發展關鍵就是以廉價的密集勞工出口產品,以及把農地歸還農民發展農業。

他說,今天國際貨幣基金將中國列為全球第二最大經濟力量,但如果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這些數字就反映不一樣的情況。不過莫里斯看到大陸的工資正在上升,儘管增長比率很難準確預測,他相信中國大城市的工資將會有相當程度的增長,但他同時強調,這不一定代表人民將可享受高收入的好處。

莫里斯說,中國很可能將會面對全球暖化的後果,例如沿海省份將會出現水淹。

長期居住在香港,給予莫里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觀,除了歐洲發生的大新聞之外,他更關心身旁的消息,例如南海糾紛,或中日的爭拗。他也經常想到中國人民的處境,以及他們的人權屢受侵犯,“在19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自由還有所增長,但現在顯然不是了。”

對於非洲的問題,儘管世界銀行以及國際伸出援手,但很多的投資工程呈現嚴重的浪費,當被問到非洲國家可否抄襲中國的模式,一個迄今算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但莫里斯有點猶豫表示,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不是依照甚麼模式,最重要的,還是“引入真正的專家人才”,他認為這才是一個更好解決辦法的一個小小的開步。

莫理斯原本是一個數學家,後來因為尋求解決實際問題而轉攻經濟學,1996年因“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最出名的學說理論,就是如何在一個人才不均的社會,擬訂一個公平而各方都滿意的稅制。

瑞銀集團與莫里斯的一席話,原文可在如下網站瀏覽:https://www.ubs.com/microsites/together/en/nobel-perspectives/laureates/james-mirrlees.html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