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23條立法

港府「戰狼」回應外界對23條立法批評 惹建制不滿

香港政府及保安局官員以快速反駁來回應外界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批評和「抹黑」,引起建制派人士反彈,身兼儼如英國內閣的行政會議召集人和立法會議員的葉劉淑儀直言, 「太戰狼」難以肩負世界橋樑的角色;而曾任高官的學者張炳良則勸喻官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明白過猶不及,「最終靠人民愛國之情而非怕國之懼。」

2024年3月,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通過並實施後,港府官員面對外界評論的戰狼式回應,即使是建制派議員亦感無用。(圖為主責官員2月回應傳媒時的資料圖片)
2024年3月,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通過並實施後,港府官員面對外界評論的戰狼式回應,即使是建制派議員亦感無用。(圖為主責官員2月回應傳媒時的資料圖片) © 法廣/麥燕庭
廣告

港府早已預計23條立法會引起歐美批評,故在展開諮詢時已表明會成立由保安局長鄧炳強為首的「應變反駁隊」作為應對,相關官員亦不負特首李家超所託,不時以「抹黑」丶「詆毀」丶「誤導」丶「危言聳聽」等言詞譴責外界批評,特別是媒體的報道。3月中旬更達高峰,保安局或港府連日發文公開指責西方媒體,美國的《華盛頓郵報》丶《紐約時報》及彭博社;英國的《衛報》丶《泰晤士報》均難逃一罵。

相反,當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何敬康於上月13日書面質詢港府,為保持香港的國際中心地位,李家超現屆政府上任以來,政治委任官員接受海外傳媒訪問或作出媒體簡報的次數,以及有否為向外媒作出「反駁丶澄清及解說」訂定積效指標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只是重申港府的工作,指不同官員「經常」通過海內外媒體介紹香港的政策和發展,但未有提供數據。

港府的態度引起曾是保安局長的行政立法兩會成員葉劉淑儀的不滿,她在上月底立法會中就「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動議辯論中表示,認同政府有必要發新聞稿反駁外媒報道,但關注當局有否與對方作人際交流丶溝通和解說,「我們需唔需要對每一個批評我們的外媒都視為敵人,不接觸呢?」她又提問,港府有否措施推動「民間外交」。

她在《明報》昨(3日)天刊登的專訪中進一步闡釋,指官方對媒體「永遠都是『反駁』丶『堅決反對』丶『強烈譴責』,有沒有影響呢?人人都知,需要做多些。」商界和專業人員便可利用國際聯繫去為23條立法作解說,進行「民間外交」,扭轉西方對香港的觀感。

劉銳紹:港官不會聽他的融冰建議

對於有意見批評建制派及港府出現「低級紅」或「寧左勿右」現象,葉劉淑儀指「要慢慢改」,認為若國安威脅受控,就應調整。她指出,香港向來擔當買辦及橋樑角色,「開放」是賴以成功的要素,「如果太過戰鬥格就不行……如果太過戰狼,就會扮演不到這個角色」,稱要以溫和理性的方法解釋,不是要吵架。

同日,出身民主黨派丶曾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在《明報》撰文,指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後,香港能否如官方表述般「輕裝上陣,全力聚焦發展經濟丶改善民生」,「視乎平民百姓如何在新法下生活如常,及政府上下如何以平常心治理社會。」

他認為,普羅市民應按平常心,「維持自由生活作業,亦不濫用自由」,更不要營造寒蟬效應;至於港府當局及公職人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不偏離民心,掌握好情理分際,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最終靠人民愛國之情而非怕國之懼。」

不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官方應帶頭「融冰」,包括邀請曾被針對者出席官方的民生活動丶鼓勵傳媒放棄「敏感名單」等,重塑多元文化;但他接受本台訪問時承認,官員考慮的,是其利益最大化,直言港府官員一定不會接納他的建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