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教育

藉通識科洗腦:「六四」、反送中送檢後或刪或減 團體斥港府「河蟹」扭曲事實 教育局稱優化

被建制派多次批評為「教壞學生」的通識教育科,自教育局要求課本須送檢後,不少敏感議題或內容被淡化或刪除後才獲當局推介予學校使用,例如中國的六四事件成因和烏坎村維權事件被個別書商刪走,國際觸目的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和三權分立精神亦改成與政府立場相近。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指教育局的審裁針對政治取向,淡化甚至扭曲了社會實況;香港市民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強烈譴責當局「河蟹」(被「和諧」之意)敏感事件,是要像極權國家般藉教育「修改」歷史,從而「箝制」人民思想。

通識科被指有政治審查
通識科被指有政治審查 © 網絡
廣告

通識科課本過往不用送檢,教育局於去年9月因應反修例風波而推出「專業諮詢服務」,聲稱自願參與,但未能達到服務團隊滿意而不能完成「諮詢服務」的書本,將不獲當局推介。教育局透露,當中有一間出版社參與諮詢服務後,因「商業理由退出」,曾經送檢的兩套書未有完成諮詢服務。出版社已通知採用該書的學校「按需要考慮選用其他已接受專業諮詢服務並作修訂」的通識教科書。 

完成「諮詢服務」的八套「教科書」,六間出版社由17日起陸續公布送檢後的修改內容,修改範圍不限於香港,甚至中國的敏感議題也被淡化。

六四、示威、維權被淡化

以1989年的「六四事件」為例,傳媒比對後發現,五本原有在「現代中國」單元中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不再提及,餘下兩本書中,齡記出版集團刊行的《高中新世紀通識:現代中國》一書,原版有指出「貪污問題」和「官倒現象」是觸發事件的起因,亦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等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只簡單地說官倒引發民眾不滿,導致六四事件發生。明報教育出版的教科書,在六四事件之外,增加鄧小平南巡和改革開放內容。

在過去逾三十年均要求平反六四的支聯會,昨(19日)晚發出聲明,指教科書的改動抹煞了事件的客觀陳述,混淆事實,為掩飾事件而篡改真相,政治意圖昭然若揭,有違教育專業原則。

此外,對於中國內地的群體性事件,不少書商刪去例子及圖片,而維權運動亦被改為突出政府立場。例如齡記出版的教科書過往談到「維權運動」時,會提及當局「認為維權運動造成社會動蕩,因此我們大多以打壓的方式處理,例如拘禁維權人士、封鎖網上相關言論等…」,修訂後改為「維權運動可能造成社會動蕩,民眾應以理性的方式和我們反映問題及表達不滿,例如通過國家信訪局網站作出申訴…」。

支聯會指出,不少上訪者遭遇截訪、關押甚至酷刑,受屈者即使循司法程序尋求公義,亦經常遭到有關當局的滋擾和逼迫,造成更大和更多的冤案,認為相關修訂是文過飾非,為當局的惡行塗脂抹粉。

其次,在講述「村委會選舉與民主發展」時,明報出被社刪除2011年烏坎村事件的三頁內容。烏坎村因地方政府非法收地,爆發多次大型反貪腐示威,及後自行選出村代表管理村子,但問題持續。

至於影響深遠的文化大革命,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教科書刪去原有兩頁有關文革的歷程及影響,其餘出版社則減少文革篇幅。

三權分立、公民抗命、反送中被「河蟹」 反修例被消失

通識科六個單元中的「今日香港」亦出現不少修訂。以香港奉行的三權分立原則為例,有兩間出版社刪去有關論述,明報出版社直指《基本法》沒有亢明香港實行三權分立,而香港政府體制特色是「偏向行政主導」。

至於2014年雨傘運動(又稱佔領行動)突顯的公民抗命,有課本原以民間電台非法廣播、佔領行動等作為例子,並引述終審法院就公民抗命所作觀點去探討公民抗命是否影響社會,修訂版刪除相關資料響應題,改為探討「三權合作」是否有利香港,並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香港三權關係的談話和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有關司法獨立的演辭作參考。

北京官員一直強調,中國不實行三權分立,並呼籲香港要三權合作。

事實上,新教科書對公民抗命的改動較多。新教科書雖保留公民抗命的課文內容,包括列出不同意見人士的觀點,但修訂版本則新增「嚴重破壞社會和諧」、「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刑責」的論述。此外,齡記舊書提及公民社會政治參與時,訂明「有評論便指本港近年的遊行示威行為日益激烈,不時釀成警民衝突,原因之一在於政府未有響應市民在經濟、政治、民生等層面的要求」,新書將之刪掉,至於指責警方執法時侵犯人權、損害港人集會及示威自由的描述亦被刪走。

而佔領行動發起人之一的法律學者戴耀廷早年提出有關「以法達義」的四層法治理論,亦有課本將之完全刪除。

另外,有課本原有以刀指向咪高峰和筆的漫畫插圖,寓意新聞自由受威脅,新版本則改為《基本法》挺身而出,象徵《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至於「連儂牆」的相片和「光復小區」的遊行漫畫亦有出版商將之刪走。

其次,緊貼時事的通識科,在公共移生單元均有加入年初爆發的新型冠收病毒,但批評聲音較少,正面地說要加強監管則較多;不過,去年中引發過百萬人上街及持續至今未息的反修例運動,則未見教科書在其他章節提及。

教協昨晚發出聲明,指從不同出版社提供的多個修訂內容可見,教育局對通識教科書內容的審裁,不少是針對資料及內容的政治取向,淡化甚至扭曲了社會實況,是超出教學專業的政治審查與剪裁,對此予以譴責,要求停止。

教協續稱,從諮詢修訂結果可見,自願參與的「通識教科書專業諮詢服務」已變成了比正式課本送審更嚴苛的政治審查,嚴重損害了通識科課程的宗旨,窒礙了高中生多角度了解及思考社會議題的學習機會。

教育局發言人譴責教協的譴責,認為「政治審查」之說是無中生有,強調局方透過服務向出版社提供的改善建議,均經雙方討論交流,再由出版社作出,旨在優化內容,目的是避免誇張失實或誤導的可能性,而即使有沒有《港區國安法》,教科書也不應出現違法的內容。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