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司法

再有終審庭外籍法官請辭香港最高法院洋法官或成歷史

繼本月初香港終審法院一名外籍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n)在沒有提出任何理由下突然辭職之後,另一外籍法官苗禮治(Peter Julian Millett),根據明報報導,又以身體不宜長途旅程為由,不會再來香港審案。苗禮治同時承認,香港終審法院確實有全體海外法官請辭的可能,換言之,終審庭將清一色由華人法官把持。

香港法官出席正式活動資料圖片
香港法官出席正式活動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國安法6月30日在香港生效,內容其中規定特首有權指派特定的法官審理涉及國安法的案件,但不少建制派均認為香港的外籍法官不應在指派法官之內。親共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兼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稱,特首任命法官與司法獨立無關,認為外籍法官等,未必適合審理國安法的案件。

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終審法院取代了倫敦樞密院的司法委員會,成為香港最高的上訴法院,儘管回歸24年來,香港這個最高法院的裁決不只一次遭到中國的人大常委推翻。根據文匯報昨(24日)報導,人大常委介入是因為香港法官“唔熟書”(書本知識不足)之故。

根據基本法,終審法院由5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審理案件,其組成包括1個首席法官、3個常任法官以及1個非常任法官。如果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不參與上訴聆訊,則其中1個常任法官會獲委任代替他參與及主持有關聆訊。在此情況下,其餘兩名常任法官將會與1名海外非常任法官及1名非常任香港法官聆訊案件。同樣,如任何1名常任法官未能參與聆訊,則其位置將會由1名非常任香港法官代替。

海外非常任法官以輪流方式每次來港一個月。有關輪流安排屬行政事宜,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決定。同樣,有關甄選非常任香港法官參與合議庭或上訴委員會聆訊的工作,亦屬行政事宜並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決定。

現年88歲的英國前上訴法院常任高級法官苗禮治勳爵向明報透露,他2018年獲延任時,已表示身體狀況未必適宜長途旅程,不再來港審案,並表示自己兩年前已從終院退休。此外,苗禮治認為這個月初請辭的施覺民法官屬不智行為,並稱確有全體海外法官請辭的可能,但他希望不會發生,對於港版國安法如何影響香港言論和集會自由,他稱要視乎北京如何實施。

特區政府《憲報》9月18日突然公布,特首引用釋義及通則條例第四十二條的權力,撤銷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n)的任命,並追溯自9月2日生效。

由於港府公布毫無先兆,一度引起輿論揣測,甚至有網媒質疑是否連海外法官也被特首DQ(一如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及至當日中午,政府就告知傳媒,是施覺民本人在9月2日向特首提出辭職,特首因而按法例刊憲撤銷原有的任命;政府又指,施覺民“沒有提及辭任原因”。港大法律學者陳文敏認為,施覺民請辭而未提出任何原因,情況非常罕見。

這是終審法院24年的運作史上,第一次有海外非常任法官,決定不做完3年一任的任期而辭職。這亦是自從紐西蘭法官高禮哲爵士(Sir Thomas Gault)在第三次任期期間逝世以外,首次有海外法官未能完成三年任期。可見施覺民請辭的罕見程度。繼施覺民後,現在苗禮治亦因“不宜長途跋涉”為由請辭,建制派一直盼望的香港最高法院清一色由華官把持的局面,指日可待。

香港司法機構指,苗禮治截至昨日仍是13名終院非常任法官之一,任期到明年7月,而其他12名在任的非常任法官,仍持續地不時按需要來港審理案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