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將被新加坡取代?

「紐倫港」變「紐倫坡」?前高官指「政治」令香港失自由、重懲罰 輸新加坡

香港的區內領先地位近日有被新加坡超前之勢,引起關注,財政司長陳茂波呼籲港人不要妄自菲薄,但前局長兼學者張炳良指出,2019年反修例運動及其後續發展,令香港自由前景受到「前所未見的國際懷疑」,加上香港背靠中國的地緣優勢已變成兩面不討好,香港的樞紐吸引自然減少,必須重新定位。否則當香港變成只懂懲罰的城市時,新加坡便可取代香港。

香港(圖左)與新加坡,能否維持叮噹馬頭的競爭形勢?
香港(圖左)與新加坡,能否維持叮噹馬頭的競爭形勢?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由中英兩國智庫9月底發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從長期穩守的第三位降至第四位,被新加坡超越,引起廣泛討論,不少評論更質疑,作為世界三大領先國際都會的「紐(約)、倫(敦)、(香)港」,是否已變成「紐倫(新加)坡」?

面對質疑,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9日發表網誌,指金融中心指數變化受疫情拖累,但香港更有優勢,港人毋須妄自菲薄。他列舉數字說,港股市值42萬億港元(下同,折算約5.5萬億歐元),比新加坡股市多7倍;港股去年成交額達41萬億,比新加坡高出20倍。他強調,某次排名的上上落落,「或更多是受一些短期因素影響」,認清自身的優勢和挑戰,並對症下藥即可。不過,陳茂波檢討我出的「挑戰」,全是外圍經濟環境,毋關香港本身。

民主派出身的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今(11日)在《明報》撰文,指港新兩地均是重要樞紐,但行政體不同,香港是自由化威權,而新加坡是非自由的民主。

他又說,新加坡曾十分羨慕香港背靠中國的地緣優勢,即中國透過香港與西方接軌,西方則透過香港進入中國,但當前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評價卻似在模糊上述優勢。他認為,原因非單因為經濟或疫情危機,而是「2019年動亂與後續發展」和疫情。張炳良沒有闡釋他口中的「後續發展」,但資深傳媒人梁家權在網台節目指出,這應是指《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

香港為表愛國而照搬中國一套將失獨特性

張續稱,在治疫方面,新加坡展現領導力,採取「與病毒並存」,成績明顯超前香港,但香港仍在怕被批「躺平」,「予人猶豫徘徊、要靠中央指示之感」,憂見「政治因素令香港的自由開放和前景受到前所未見的國際懷疑」。

現兼任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的張炳良又說,回歸以來,香港政商及民間心態趨向保守怕變,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規畫中,仍然停留在「內循環」心態。他強調,香港與深圳和上海有不同使命,「若事事畏首畏尾、像紮腳小婦,但求中央優惠,或為表愛國而照搬內地一套,那香港怎能展現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性?」若此,「受益的不會是滬深而是新加坡和東京,這非國家之福。」

面對中國與歐關係緊張,張炳良承認,這令香港原來的地緣優勢變成尷尬及兩面不討好:太着眼中國,會失去獨特優勢及西方重視;若太望向西方,或會失去北京信任。相反,新加坡則擁有比香港更大的地緣政治空間,令香港的樞紐吸引力打了折扣。若要扭轉格局,須靠香港調整視野謀略,重新認識地緣定位。

張炳良又說,過去十多年,香港的相對優勢已被日漸腐蝕,部分人才企業及外資流失,「並非只屬一時或疫情所致」。往日香港吸引世界,靠的是它自由之都的光芒,如今卻被籠罩。若曾被譏為「a fine city」(罰款之城)的新加坡,與被譽為「can do」(一切搞掂)之都的香港,日後予人感覺逆轉時,恐怕香港就會被新加坡取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