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2024大選

台灣大選「三腳督」 美專家評北京相較挺誰 但沒替誰背書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25日邀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莉(Shelley Rigger)以及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等專家,談論台灣大選呈顯綠、白、藍「三腳督」態勢等議題。

台灣2024大選呈顯綠、白、藍「三腳督」態勢
台灣2024大選呈顯綠、白、藍「三腳督」態勢 © 網絡合成照片
廣告

據台灣中央社26日報道披露,談到此次總統大選中國較屬意哪位參選人,葛來儀說,副總統賴清德過去發言讓北京緊張,加上民進黨被視為傾向獨立,賴清德被認為屬於黨內較激進派;至於侯友宜,北京也對他感到不安,他是本土台灣人,讓對岸聯想到李登輝,中國對他不甚熟悉。

相較之下,葛來儀指出,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透過雙城論壇與中國有些合作交流,因此北京對他熟悉。她說:「我的感覺是,比起其他兩人,他們比較願意『支持』柯文哲。」

但葛來儀強調,對北京來說,侯友宜執政還是比民進黨當家好。

中國影響台灣選舉的工具越來越多

面對外界擔心中國可能試圖影響台灣大選,葛來儀說,中國影響台灣選舉的工具越來越多,有些是明着來,有些是暗着來。

據她分析,北京可能動用的手段有3種。第一是資助台商回台投票,第2是運用假訊息,例如散布民進黨執政不利、美國不可靠等對民進黨不利或可能強化「疑美論」的信息,最後是在地方層級放利多。

針對最後一點,葛來儀說,北京已告訴國民黨,他們將取消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對數千種台灣農產品的進口限制,北京可能藉此支持特定團體。

有意思的是,在中央社報道披露葛來儀對三位參選人的個人見解後,多家台媒提問柯文哲如何看待,柯文哲表示,他解讀葛來儀的話,就是在所有參選人當中,柯文哲是最能夠與中、美兩邊都能夠溝通的人,這樣解讀就好了。

葛來儀澄清發言遭到曲解

葛來儀稱北京傾向「支持」曾來往過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台灣引發熱議。她在27日澄清,非為柯文哲背書,也未暗示柯文哲是最能與中國溝通的人,她的發言遭到曲解。

據中央社報道,葛來儀發推指責柯文哲亂講錯誤解讀她的意思。她周六向中央社記者表示,自己發言在布魯金斯研究所YouTube頻道上都找的到,她沒有說或暗示柯文哲是最能與中國溝通的人,僅說因為中方曾在柯文哲擔任市長期間與他互動,對他較熟悉。

葛來儀強調:「我不是在為柯文哲背書,也沒有說他是唯一有能力與中國溝通的候選人。」

台灣大選直球對決「戰爭與和平」

其實早在三個主要政黨確定候選人之前,「戰爭與和平」已成為台灣2024選戰主軸之一。目前三位總統候選人在兩岸策略上各持論調:藍營侯友宜被認為立場模糊、走中間路線;綠營賴清德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認為此次選舉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白色柯文哲則主張「台灣自主、兩岸和平」。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日前就此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如果台灣選民選擇了一個對中國比較友善的候選人,將引發對美國印太戰略如何持續下去的疑慮。

該報說,過去,在台灣倡導須與中國建立緊密關係的國民黨,佔有優勢,但隨着習近平上台中國對台立場轉為強硬、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之後,國民黨在前兩次總統大選接連失利、敗給了民進黨。

今年3月,台灣民進黨總統蔡英文訪美之際,前國民黨總統馬英九也赴陸祭祖,再度表明政黨對兩岸關係的主張始終為明年總統大選的主要話題。近年來,國民黨也一直在「與中國保持友好」和「台灣民眾對北京的負面觀感」之間努力尋找平衡。

據蔡榮祥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國民黨提名侯友宜參選總統是「非同尋常」的選擇。他指出侯友宜與多數國民黨高層不同,其家族在1949年國共內戰之前就已紮根台灣。現年66歲的他,以好好做事的形象享有高人氣,兩度當選台灣新北市市長,並曾任警政署署長,期間鮮少發表兩岸立場或公開談論政黨政治。

外界也注意到,從被徵召後迄今為止,只聽到侯友宜高喊反對「台獨」和反對「一國兩制」,對於國民黨兩岸的歷史論述「九二共識」卻倒未明確提及。

英國《衛報》則引述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預期,侯友宜將堅持國民黨綱領,不過他的外交政策“目前是一張白紙”,他說:「有鑒於國民黨的傳統外交政策,我推測他不會認為有必要與美國進行太多合作,而更有興趣與中國談判。」

在國民黨人選確定後,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也再次受到關注。

202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以「抗中保台」贏得空前多數選票,但近期中國對台軍事動作不斷,兩岸問題看似更要謹慎應對,此標語仍否有利選戰,黨內出現不同的意見。

去年底,台灣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為表負責辭去黨主席,由副總統、此次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接任。此後,賴清德即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台灣」及「和平」。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家宋文笛也對英國《衛報》表示,當前的謹慎表述和過去的尖銳觀點,對賴清德“很有用”。他指出,賴清德一直是民進黨獨立派的寵兒;而對於民進黨的溫和派來說,賴清德最近往中間靠攏,就是追隨蔡英文的步伐。

另據台灣《聯合報》之前曾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報導,賴清德與其兩岸選戰顧問討論後,計畫把選戰論述更加聚焦於「和平保台」、「反共不反中」。至於從「抗中保台」轉向「和平保台」,是否意味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出現變化。有民進黨人士告訴《聯合報》,立場始終一致,當中共武力犯台或軍事威脅時,當然是抗中保台,平時則是努力和平協商、不挑釁。

至於柯文哲,他呼籲在加強兩岸經貿與文化交流的同時增強台灣的軍事能力,並宣稱維持台灣事實獨立現狀“是唯一務實的選擇”。據悉,當柯文哲最近接受《日經》專訪時,他指出,民進黨對北京當局“好戰”(pro-war),國民黨則“過於順從”(too deferential)。

此外,如果問與中國相處之道,柯文哲曾多次引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說的「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對抗的時候對抗」。

今年4月,柯文哲前往美國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一部分是為了讓美國政要人物更了解台灣民眾黨。「美國怎麼看待(台灣)總統候選人,是台灣選民非常關注的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告訴《衛報》,但柯文哲並沒有與美國靠得太近,他對《日經》表示,台灣可以從日本和新加坡汲取經驗,學習如何應對來自美中對立帶來的壓力。

「三腳督」之下民調呈拉鋸戰?

無論如何,都可發現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大黨國民黨和新興第三勢力民眾黨當下的選戰策略都逐漸往中間靠攏,避免刺激北京,促進兩岸緊張局勢降溫。

最後來看,據台灣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創立的《放言》新聞網站26日公布(2023年5月22日至23日進行)的民調顯示,賴清德以26.6%微幅領先侯友宜的24.7%、柯文哲的21.1%,高達27.6%的選民則表示無法決定。不過,在表達高投票意願的民眾中,賴清德擴大領先差距,以34.1%的支持度,領先侯友宜的29.6%,以及柯文哲的22.3%。

台灣大選的綠、白、藍「三腳督」態勢接下來如何演變,誰又能獲得更多的選民認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