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社會

「關愛」香港有兩弱智餓死無人理 港府設熱線被指效用微

富裕香港上周發生兩名年長弱智人士因照顧他們丶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母親入院多月而餓死家中慘劇,引發社會嘩然,紛紛質疑當局為何沒有跟進這些有需要家庭,亦有人批評港府年前以宣誓為名,令過半數地區層面的區議員被遞奪席位或請辭,但只容許愛國者出任的關愛隊又未能填補這方面的需要,以致可避免的慘劇不時發生。港府急急亡羊補牢,今日起啟動照顧者支援熱線,被批過於被動,效用不大,促當局調研「以老護殘丶以殘護老」的需要,並主動提供支援。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圖左)以運動形式推照顧者服務, 但有多少人可以像圖中的智障者般幸運成疑。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圖左)以運動形式推照顧者服務, 但有多少人可以像圖中的智障者般幸運成疑。 © 香港政府新聞處及網上圖片
廣告

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指出,過去一年已發生近二十宗照顧者相關的命案,但官員每次在慘案發生後只是「說幾句話」,未有作出跟進,期望今次慘劇不要重蹈覆轍。

最新一宗慘劇在上周五(22日)揭發,一對居住在市區政府資助屋村的五十多歲弱智兄弟,其年邁母親 5月9日因病入院留醫。及至22日下午,保安巡邏至他們的居住單位時,發現有異味,報警後發現體型瘦削的二人倒卧客廳一張牀褥上,屍體已腐爛,身上沒有表面傷痕,屋內亦沒有打鬥丶搜掠及可疑痕跡或遺書,而冰箱則沒有任何食物,懷疑二人因不能自理而餓死,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本身是註冊社工的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對事件表示憤怒,指每名病人入院時,當局均會了解其原因丶背景及家庭關係等,而醫務社工則有責任按需要轉介合適的地區服務,不明白為何死者母親入院四個月仍沒人得悉她有兩個智力有問題的兒子缺人照顧。

協會:有照顧者聲稱不敢病 憂智障家人乏人照料

醫院管理局昨(25日)表示,死者母親入院後,該院已將案件轉介該院的醫務社工跟進,社工引述幼子指,兩名兄長有能力照顧病人,期望母親出院後繼續與兩名兄長同住照顧。但局方承認,出事後,醫護上周六曾會見病人幼子,得悉兩名死者生前有能力自行外出及購買食物。而根據該局紀錄,兩名死者曾兩次探望病人,最後一次是7月底。

醫管局又透露,兩名死者有弱智和接受精神病治療紀錄,自去年 6月沒有再覆診,而死者母親則患有認知障礙症,三人都沒有有關家庭接受服務或尋求協助的記錄。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在事發後翌日表示,會設立照顧者熱線來提供援助,但弱智人士家長聯會幹事會主席黃偉雄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熱線過於被動,未必可以幫助高危個案,又質疑熱線沒有足夠人手照顧有需要人士,因為現時香港有7至9萬名智障人士。

他又指,今次事件不能接受,並已在智障家庭中引發恐慌,有家人表示不敢病,否則智障家人沒人照顧,不知如何是好。他和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丁惟彬同樣建議當局設立「個案經理」制度長期跟進個案,以便及早因應個案的特殊情況作出安排,避免慘劇發生。

議員:「以殘護殘」等情況嚴重 促設支援網絡

議員江玉歡指出,現時香港「以老護老」丶 「以殘護殘」丶「以老護殘」的照顧者情況日漸嚴重,促政府制定全面的照顧者政策和五年行動計畫。另一議員狄志遠更建議當局成立「社區支援安全網絡」,並統計「以老護老」等高危家庭的數量及情況,再作出支援。他認為,支援需由跨部門提供,並以個案經理模式跟進有需要協助個案,避免部門互相推搪。

不過,當局仍然決定以照顧者熱線作為解決方法,並在昨日的「開心香港」活動上宣布,會展開為期三年的「齊撐照顧者行動」,當中包括上述熱線(182183)由今日起24小時運作,並會於 11月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更方便照顧者找到所需資訊和支援;另外,關愛基金轄下的支援照顧者計畫下月起會恆常化,並將低收入家庭的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每月津貼上調25%至3000港元,並把殘疾人士及照顧者納入當局的「護老同行」計畫,為期三年。

評論指關愛隊有原罪 難全面照顧地區需要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26日)早回應時指出,除了政府有責任外,社福機構及地區關愛隊亦可發揮作用,期望日後在完善地區選舉制度,關愛隊成立後,對涉及有需要的隱閉個案能提供援助,更好建立守望相助的社區,同建「關愛共融」社會。

李家超回應中主動提及地區選舉制度的問題,似是回應社會上對港府打壓民選區議會以致地區關顧不足的指控。當中,網台節目主持人李錦洪今早便指出,港府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要「打散」公民社會,堅壁清野;另又藉改革區議會而廢除其功能,以致社區需要未能被了解,而關愛隊又未能替補其功能,以致慘劇不時發生。

另一節目主持人梁家權更指出,政府成立的關愛隊有「原罪」,因為它被視為是「愛國」建制產物,不會為不同政見者服務,人口近半數的民主派支持者亦未必願意打開心扉跟他們談自己的問題,意味他們難以全面掌握社區需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