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美國公開其核彈頭數量並要求中國增加軍備透明度

發表時間:

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美國共持有5113枚核彈頭。這是五角大樓首次正式披露其核武器數量,該數字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被視為美國的最高機密。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RFI
廣告

 

美國國防部3日公布了美國核武庫核彈頭庫存狀況,稱截至去年9月底,美國現有5113枚核彈頭和數千枚等待拆除的退役核武器。與冷戰最緊張的1967年的31255枚相比已削減了約84%。美同時公布了62年以後每年的核彈頭數量,以及94年以後拆解的核彈頭數量。對於一向將核軍備作為國家機密的美國來說,詳細公布核彈頭數量令人大感意外。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剛剛舉行,美國選在這一時候公布核彈頭數量旨在彰顯其為核裁軍上作出的努力,並以此要求包括伊朗在內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在加強核不擴散機制方面進行合作。此外美國此舉也包含了另一層含義,即要求不斷崛起的中國公開核軍備信息。美國防部高官當天表示,美國公開了機密,為各國做了示範,尤其是對於中國,希望增加其軍備的透明度。

美智庫“美國科學家聯盟”等機構此前基本準確地公布了美國持有的核武器大致數量。該聯盟對奧巴馬政府的這一舉措大加讚揚,稱“這向擺脫落伍的核武器秘密主義邁出了一大步,並將對其他持核國公開信息形成壓力”。美聯社稱,3日公布的數據僅包括已部署的和存儲的核武器,不包括數萬枚“失能武器”或拆裝武器,這些武器理論上來看,是可以重組再用的。有預測認為美國的總核武數目可能超過8000,甚至9000。但五角大樓是不會給出確切數字的。

是否公開核武器儲備在美國政府高層已爭論數月。相關軍事和情報機構反對解密核武器數據,認為美國政府此舉將對國家安全提出妥協,一些恐怖組織和敵對國家將利用這些數據,推算出製造一枚核彈頭所需要鈈或者鈾的數量;支持者則認為,公開這些數據可以向世界展示美國核裁軍成果。根據4月8日美俄兩國元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簽署的新協議,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彈頭數量上限不能超過1550枚。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邁赫曼帕拉斯特則表示,應由一個獨立小組來核查美國的核彈儲量。針對5月3日公布的美國核武庫儲備狀況,邁赫曼帕拉斯特稱,美國沒有證據證明這一數字的準確性。他說,美方公布的數字“少於其他國家的統計”。他強調:“美國擁有5000枚以上的核彈頭是不公正的,並且已經威脅到全球安全,美國沒有理由持有這些武器,而應該宣布削減這些核武器的時間表。”

除美國之外,俄羅斯目前有大約14,000枚可以使用的核彈頭。此外,在俄羅斯的核武庫中還有大約9,000枚已經退役或等待拆卸的核彈頭。1952年英國第一顆原子彈試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彈頭總數約200枚。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彈頭總數共約350枚。印度1998年進行了數次地下核試驗,之後宣稱擁有核武,外界估計其約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內的核導彈。載體較多,有國產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各型殲擊轟炸機。美國科學家聯盟推測說,巴基斯坦擁有70至90枚,甚至超過100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巴基斯坦已經約有90枚核彈頭。英國著名軍事雜誌《簡氏防務周刊》稱,根據權威專家的估計,以色列目前擁有100到300枚先進核彈頭,堪稱世界上第六大核國家。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今年4月9日稱,朝鮮已擁有1至6枚核彈頭。韓國統一研究院的一項分析報告則認為,至去年底為止,朝鮮擁有的核彈數量少則5枚,多則23枚。

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中國現已展開的戰略核彈頭數量為186枚。中國宣布永遠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由於美國積極發展反導技術,北京擔心其“報復手段”將不再有效。據路透社得到的情報,作為回應,北京計畫用固體燃料導彈替換液體燃料導彈,建造裝備彈道導彈的新型097“秦”級核潛艇。與其他核俱樂部成員國偶爾適當披露自己最新核武庫信息的做法不同,中國對彈道導彈核潛艇項目高度保密,有關“秦”級核潛艇的所有報道都源自西方情報機關的消息。五角大樓官員表示,北京此舉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對其戰略計畫的評估上創造不可預測的氣氛。

國際和平研究所最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美俄簽署削減核武庫的條約之後,北京開始在其核武器現代化問題上面臨外界壓力。不過報告也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國可能會避開外界要求中國正式限制其核武發展的呼籲,並利用本次核不擴散條約會議與無核國家一起,要求美俄進一步削減核武器。報告稱,中國近期或中期不可能參加任何雙邊或多邊的核裁減措施。相反,在主要核武國家中,中國核武器現代化進程將更加突出。隨着核武外交的日漸深化,中國核外交處境也日益尷尬:中國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接受的五大核國家之一,但卻聲稱它與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對核大國俱樂部有着類似的要求與不滿。自1964年進行首次核試驗以來,中國就表示其在任何衝突中都不會率先使用核武器。不過,北京希望保留一些升級本國核武庫的空間,使自身威懾力不受制於潛在敵人的可能舉動,包括美國發展的反導技術。中國一家主流軍報稱,北京想要具備有限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以便威懾對手。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在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時指出,中國成長中的軍力,將會影響到區域安全,不僅僅是台海,也包括南海和東海。《海峽時報》最近派遣資深記者到檀香山專訪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文章指出,長遠來看,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最大的挑戰,就是中國。根據一些預測,中國約在2020年,就能建立它的遠洋海軍。且據報道,中國正在發展可瞄淮接近台灣海峽航空母艦的反艦飛彈,這將挑戰美國最高國家利益之一  “航行的自由”,並破壞美國對本區域的安全保證。雖然,美國一直不願表明中國對美國來說是亞太區的威脅,但一位匿名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參謀坦白告訴《海峽時報》,中國和朝鮮向來是美國在東北亞的傳統威脅,“但是,當我們說中國是威脅時,我們必須非常小心。”

威拉德指出,中國日益成長的軍力,將會影響區域安全,不僅僅是對台灣海峽,也會影響南海和東海。中國正在建立的反介入能力和投射軍力能力,至少看起來並非屬於防禦性武力。因此,威拉德說,從技術角度來看,太平洋司令部將將繼續努力建構即使在最糟的狀況下,仍能讓司令部運作的武力。一位匿名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資深官員則指出,太平洋司令部的總體戰略不是去挑戰中國。美國只會承認,美國和其他許多亞洲國家體認到自身的利益,就是維持區域強而有力的現狀,並預先制止任何威脅。

文章引述去年4月美國一篇關鍵的戰略文件指出,美國將與亞洲的盟國和夥伴,透過多邊方式促進區域的穩定和應付挑戰。不過,文章說,區域合作不代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可卸除責任,相反地是強調亞洲安全環境的複雜性,旨在排除戰爭的必要性條件。關鍵問題在於,亞洲領導人是否願意以微妙的方式說出來:美國將會遏止中國在本區域不斷成長的力量。事實上,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近年來配置更先進的武器,美國已提出在太平洋到大西洋部署幾種攻擊性潛艦,明年夏威夷將部署先進戰機F-22。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