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文化

美百歲漢學家狄百瑞獲唐獎第二屆漢學獎

台灣第二屆唐獎「漢學獎」頒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漢學家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教授,表彰其為儒家思想研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唐獎委員會認為:作為中國思想史專家,他對中國儒家思想有深刻的理解與闡掦,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國際儒學的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擘。

在書齋中的狄百瑞教授。
在書齋中的狄百瑞教授。 照片來自唐獎
廣告

雖然狄教授已經年近百歲,但是他仍然勤著不輟,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狄百瑞教授曾兼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和東方語文系主任、國防語言及地區研究中心的首位主任,是儒學教育在西方的開創性人物,對儒學教育有卓著貢獻,著作等身,近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近三十冊書,其中有許多具有突破性的貢獻。

除去在個人研究領域外,狄百瑞教授也進行許多相關的學術事務,例如編譯各種書籍。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學生與學者都大大受惠於狄百瑞教授出版的《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一書,他在其中既翻譯又解析中國傳統經典和文獻,將中國文明基本的圖象完整呈現於英語世界的讀者面前,這部著作擴大增訂版在1999、2000、2004陸續出版,可見其影響之久遠。

狄百瑞教授主張儒學絕非現代化的阻礙,反而是東亞地區的文化資本。他強調中國雖乏西方意義下的「自由主義」,但是並非不重視「自由」。他認為明代理學尤其保存「自由傾向」(liberal tendencies)的各種價值,驅使眾多儒家與新儒家的「君子」在史上以所謂「先知的聲音」(prophetic voice)反抗濫用政治力量。

他認為僅以西方觀點看待或引導世界文明的走向,已不符多元文化主義流行的今日。並指出儒家和印度傳統除了各自所具有的活力外,也抱有開放而多元的文化主義,認為不同文化傳統間需溝通對話,努力於異中求同,方能彰顯人權和公民社會的價值,解決世界上的各種危機。「克己復禮」、「理一分殊」的儒家教誨,在今日依然適用。解決世界亂局,狄教授認為舍此別無良方,而這也是他為學的目標與理想。

唐獎委員會認為狄百瑞教授引領東、西方學術的焦點和潮流,誠為當世儒家與世界的橋樑,值得學界推崇,更值得世人引為表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