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專訪中國青年導演江博銘

發表時間:

中國青年導演江博銘的首部短片作品《葬》,在第64屆嘎納電影節上正式入圍短片單元,並在電影節期間舉辦專場放映。

電影<<葬>>的宣傳海報
電影<<葬>>的宣傳海報 DR
廣告

生於80年代末的江博銘,在談第一部短片《葬》的創作時,江博銘表示,這部電影是偶然看到一則新聞得到的靈感。導演想借這部片子探討傳統與現代、倫理與道德的衝突。曾在日本學習電影專業的導演江博銘在嘎納接受本台專訪,他首先對比了日本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江博銘:日本跟中國的文化有很多地方是相近的。日本民族很願意深挖自己的文化,咱們現在的中國電影更多的是挖古裝片或功夫片。但並不深挖自己的文化。我的片子並不是將葬禮的習俗,而是一種行為。現在社會進步了,在中國之允許火葬,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是土葬。於是就發生了一些故事,我是看了新聞報道才根據這個題材改變成為電影。電影講的是海南有一個村子,4個人被殺,然後將屍體帶回去火化,但死者的親人偷偷地將屍體土葬了。如果他不這樣做,就沒法在村裡生活,以往村民會認為他是不孝的。可如果從法律上來講,這樣做是犯罪。這種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碰撞是我特別關注的。

法廣:你來到嘎納有什麼感受嗎?
江博銘:在國內聽說這次來參加嘎納影展時,又興奮又恐懼。來了之後發現自己很渺小。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現在好了很多,開始想我的下一步片子該怎麼做。
應該說,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非常好。每天以三塊銀幕的增長速度在開拓這個市場。就像中國的經濟在騰飛。這時就會有很大的落差,一方面市場需要很多的片子,但這樣的片子往往是商業片。中國影迷的層次還沒有達到國外影迷的水平。這可能是讓導演難以拍攝藝術片的原因,當然還有政策上的原因。

法廣:作為中國新一代導演,你是怎麼選擇?是迎合觀眾的口味,還是拍一些小眾的藝術片?
江博銘 :我做導演可能比一般人還要難一些,因為我更年輕,這次我做的就是藝術片,而不是商業片。有很多的困難。但我一直認為,只要堅持做,就能做到。我現在在醞釀的是在比利時拍的片子,是一部動作片,比較會揭露社會問題。
我喜歡兩類電影,一個是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另外一類是好萊塢早期的B級片。這兩類片子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希望在我的電影里,把這兩類電影做一個融合,新現實主義用長鏡頭拍攝,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而B級片又讓大家很開心,有一個比較離奇的故事,這兩種風格做一個統一會更好一些。如果僅走一條路,在現在這樣信息發達的社會,會很困難。現在大家都很浮躁,我們有時卻是需要考慮市場。

法廣:今年,沒有一部華語電影入圍,評論就認為,華語電影陷入了一個低谷時期。你怎麼看中國電影的未來前景?
江博銘:如果我們僅是在中國國內做,會是非常悲觀的一個現狀。因為如果我們不去做商業片幾乎沒法生存。可是做商業片對於年輕導演來說,是很難有機會的。對於一個中國年輕導演,最好的辦法是走到國際舞台上來。越早接觸國際就越好。而不能在國內閉門造車。年輕導演應該抓住機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