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美防長東亞行為什麼為日本向中國發出強烈警告?

發表時間:

美國國防部部長哈格爾從本月6日開始先後訪問了日本、中國和蒙古,在訪問日本時,哈格爾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要完全履行日美安保條約規定的美國對日本的防衛義務,被日本解讀為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發出的前所未有的強烈警告,並對此表示熱烈歡迎。中國《環球時報》載文說:他在日本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別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樣”對待與周邊小國的領土之爭,這個比喻頗具煽動性。

DR
廣告

為此,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對訪華的哈格爾表示強烈不滿,《環球時報》說:“中國軍方如此坦率展示與美方的分歧,此前並不多見。”

而去年9月,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華時談及釣魚島問題卻十分溫和,他說美國對中日釣魚島爭端“不持立場”,希望中日關係向前看,不必深陷歷史。

為什麼時隔一年,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表態突然發生如此飛躍性的變化呢?筆者認為:這與最近發生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一世界形勢的變化有很大關聯。

首先,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並被懷疑有繼續蠶食烏克蘭東部的野心,這使日本在美國的世界戰略中的地政學上的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和俄羅斯比鄰相望,又有美國的基地,美國現在已經準備向歐洲派兵以遏制俄羅斯不斷膨脹的野心,美俄一戰,已經進入輿論預測的視野,因此日本不由自主地成了美俄對立中西方世界的橋頭堡,而日本最近無論是在敘利亞問題上還是在制裁俄國的問題上,都有和歐美主要國家有步調不一致的地方,今年3月17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召開了“總務懇談會”,對安倍首相欲在今秋通過內閣決議改變憲法解釋,以使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和美國並肩作戰的方針形成了強烈的牽制。

在這種狀態下,美國需要緊緊拉住日本,以防止一旦美俄發生衝突時日本做“縮頭烏龜”。為此美國甚至犧牲了韓國的利益。4月下旬,奧巴馬歷訪東亞,本來拒絕了日本三天兩宿的國事訪問要求,而是訪日和訪韓各安排一天,但是最近突然變卦,訪日變成了三天兩宿的國事訪問,而訪韓僅安排一天,消息傳出後,韓國內評價說“韓國輸給了日本”。

另外,日本一方面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想在美俄之間騎牆,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聯想到釣魚島問題,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後,口口聲聲說要保衛烏克蘭領土完整的美國卻無可奈何,這使日本大驚失色,學者及媒體認為:如果中國真的攻佔釣魚島,美國也會像對應克里米亞問題一樣,袖手旁觀,無所作為。美國之音中文版日前刊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雷恩斯(日文音譯)的文章,文章指出:像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樣的事情在亞洲也很可能發生,如果日中真的發生衝突,美國能夠支持日本嗎?十分令人懷疑。

4月9日的《產經新聞》報道說:中國方面認為: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問題迴避軍事介入的美國,在尖閣諸島問題上也不會強硬。最近安倍首相也說:克里米亞問題不是對岸的火災,其潛台詞是說,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會給中國提供一個榜樣,中國可能會學着俄羅斯的樣子依靠武力改變釣魚島現狀,造成克里米亞那樣的既成事實。

共同社報道說:美國《紐約時報》6日報道,鑒於俄羅斯合並克里米亞,日本政府官員多次向美方要求,希望再次確認一旦尖閣諸島出現突發事件時的對日防衛義務。美國曾於1994年與俄羅斯、英國共同簽署保障烏克蘭安全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作為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放棄剩餘核武器的條件。但俄羅斯並未遵守諾言,反而強行合並克里米亞,備忘錄實際上已經失效。《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官員認為“(備忘錄)沒有約束力”,正作壁上觀。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指責俄羅斯的同時,指出不會採取軍事行動。日本政府官員對美國的這種態度十分擔憂,在最近舉行的多次日美磋商中,日方希望美國再次確認尖閣諸島適用規定對日防衛義務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

韓國《朝鮮日報》也在4月10日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時說:現在人們有這樣的疑問,就是美國對吞併克里米亞的俄羅斯無可奈何,那麼美國會有對付比俄羅斯更強大的中國的能力嗎?

美國對此感到十分羞愧,正在試圖宣布:“不是這麼回事!”哈格爾為日本向中國發出強烈的警告,就是美國現在心情的生動體現。

(以上東京專欄由法廣特約記者楚良一撰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