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中探討用“修辭學”方法解決釣魚島問題

發表時間: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的高官7月會晤了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熊波,提出希望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日中首腦會談。在談及釣魚島問題時熊波表示,日本政府主張釣魚島“不存在主權問題”,應該能有別的表述代替這一說法,要求以照顧中國面子的方式加以外交解決,如果這種報道屬實,那就說明日中正在探討討用“修辭學”方法解決釣魚島問題。

DR
廣告

而修辭學解決的關鍵是釣魚島問題是否存在“擱置共識”,中國方面認為: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中國總理周恩來進行中日關係正常化交涉時,周恩來提出了在釣魚島問題上“擱置爭議”的提議。對此田中角榮說“在求大同存小異這一點上,我和周總理取得了一致”,表示同意周總理的說法。此後,這個問題成為雙方“相互理解事項”,但沒有紀錄在文件中。

1978年8月,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在與日本外務大臣園田植進行締結《日中友好和平條約》交涉。園田直在北京同鄧小平討論這個問題時,鄧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擱置它20年、30年嘛。”園田直表示讚賞。

1978年10月25日下午4點,鄧小平在東京日比谷的日本記者俱樂部出席記者招待會。一位日本記者提出日中早先約定雙方都不涉及的問題  “尖閣列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的歸屬問題。鄧小平非常輕鬆地說:“我們這一代缺少智能,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而日方的看法是怎麼樣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當時日方的報道,1978年10月,對於鄧小平當時的會見,《讀賣新聞》的報道指出: “……鄧副總理在回答尖閣諸島的問題時,明確了兩國政府在不涉及這一問題,暫時擱置這一點上達成一致,並強調交給後代解決。”

當時的《讀賣新聞》對“擱置”共識,以一種屬實的口吻加以報道,起碼是沒有提出任何疑義,但是《讀賣新聞》在2013年1月26日發表的題為“首腦會談中國有必要自製”的社論中,卻說“擱置”論是“中國長年的主張”,並主張“領土問題不存在”。

而《每日新聞》在2013年1月26日的社論中指出:“擱置是1972年日中關係正常化和1978年日中友好條約交涉時周恩來和鄧小平的手法,日本政府雖然沒有明確有關擱置的共識,但是當時參與交涉的前外務省官員證明,日中間是有默契的。”

但是無論《讀賣新聞》還是《每日新聞》,都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政府於1992 年2 月25 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簡稱《領海法》),規定釣魚島列嶼周圍海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效管轄水域。

該《領海法》第二條雲: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為鄰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和內水的一帶海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見《人民日報》1992年2月26日)

因此《讀賣新聞》和《每日新聞》都認為:就是有過“擱置共識”,那麼也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的制定被中方單方面破棄了,《每日新聞》認為可以討論“再擱置”的問題。

由此可見,“擱置”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已經變質,再回到“擱置共識”也已經相當困難。因此釣魚島問題的修辭學上的話語系統有必要繞過“擱置共識”,升級換代。比如說可以仿照中華兩岸的“九二共識”,建立新的話語系統,如“一個釣魚島,各自表述,維持現狀”等。如果不找到雙方能夠認同的新的話語系統和新的修辭,中日很可能擦槍走火,走向戰爭,這是可悲可笑而又無可奈何的。

而話語系統的升級換代,釣魚島問題的修辭學的解決,需要雙方在現實中作出如下努力。

第一,不以釣魚島問題作為完成現政權時政目標的一種工具。如有輿論認為,安倍二次內閣開始後,所着手進行的主要政治課題有二,首要就是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從嚴制定《特定秘密保全法》,強化國家的諜報與反諜報的機能;第二就是解禁集體自衛權,而要實現這兩個課題,需要有外部的“威脅”作為背景,因此安倍政權熱炒釣魚島問題;也有輿論認為,中國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視線,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口號,熱炒甲午戰爭120周年等,猛敲“日本第二次侵略中國的警鐘”,日中這些做法可能有利於時政卻沒有着眼於長遠,而從長遠的觀點看,解決日中間的釣魚島糾紛,回到戰略的互惠關係上來,對日中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持續性推動作用,遠遠超過為兩國時政的需要利用釣魚島說事而產生的一時性效果。

第二,對於釣魚島問題,日中雙方都有一種擔心,對中國來說,中國擔心如果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做法不進行反擊,日本就會變本加厲。此次釣魚島爭端,最初始於“敵對型民族主義新右翼”石原慎太郎試圖以東京都的名義購買釣魚島。在2012年11月30日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前的黨首討論會上,石原慎太郎披露,他曾與安倍一起進餐,要求安倍當選首相後至少要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和船舶停留場,並說安倍已經向他誓言一定會做,而在場的安倍回答他說:在我們選舉的政權公約中,提出了研究在該島建立船舶停留場和公務員常駐該島。由此可見,釣魚島問題,是以石原為始作俑者,以安倍為繼承者的形態展開的,而據日本網絡媒體RECORD CHINA報道,在2013年2月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中,奧巴馬強烈要求安倍政權不要使釣魚島問題升級,結果在2013年7月進行的參議院選舉中,以安倍為首的自民黨將2012年眾議院選舉綱領中打出的“在釣魚島建設燈塔、船舶停留場、常駐公務員”的條項刪除了。

而對日本來說,日本保守主義論者一貫認為,如果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向中國讓步,下一步中國就會說沖繩也是中國的領土。

2010年8月18日,日本《每日新聞》發表長文指出:中國出現了將沖繩“歸還中國”的聲音,文章指出:一名中國北京大學教授徐在2009年舉行的研討會上指出:明治政府合並琉球(1879年)和戰後美國把沖繩歸還日本在國際法上沒有根據。據早稻田大學特別研究員三田剛史的統計,在2006年以後,在中國國內,主張“中國沒有放棄對沖繩的權利”的論文多達20幾篇。同時《每日新聞》文章認為:“沖繩有親中國的土壤”,從戰前開始,從中國來到琉球王國的中國人的子孫戰前一直集中在久米村(現在的那霸市久米),被稱為“久米村人”,在那霸市若狹有“至聖廟”(孔子廟),由來到琉球的中國人子孫組成的“久米至聖會”管理,這個會有9200多名成員,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也是其中的一人。知事在每年的9月都來拜至聖廟。文章指出:沖繩人對在沖繩集中了75%的基地和美軍普天間機場遷移問題所象徵的日本安保有強烈的反感,文章還引用琉球大學高良倉吉教授的話說:

“在沖繩,對日本本土的反感和對中國的親近感是相輔相成的。”文章介紹:該年5月末《每日新聞》和《琉球新報》的輿論調查顯示:希望維持日美安保條約的僅為7%。

這是日本方面產生這種擔心的背景。因此,釣魚島問題的修辭學的解決,要求兩國互相保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通過交涉使釣魚島問題回到一種凍結狀態後,雙方都不許在自我主張的延長線上肆意延伸。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