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杜艷芳:記錄時光的年輕女藝術家

發表時間:

中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迅速崛起,是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提高,但眾所周知,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給個人,社會以及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的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幾乎完全打破或毀壞了中國已經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尤其是在農村,有能力的青,中年人紛紛離開,到城裡打工,老人擔負著照顧留守兒童的任務,許多農村早已失去了曾經有過的生活氣息,而同時,打工族卻也在城市了經歷者矛盾和迷茫的苦惱。中國年輕的女攝影家杜艷芳曾經是一個留守兒童,她也有過深圳當“打工妹”的經歷,2011年從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畢業後,選擇生活在北京,成為一位所謂“北漂”的藝術家。

杜艷芳的《白杜謠》系列
杜艷芳的《白杜謠》系列 網絡照片 DR
廣告

她的作品系列從記憶童年的《白杜謠》,到《打工妹》,《故國夢重歸》《子夜》,將童年的記憶碎片,青春的經歷以及城市女性的生活感受表現出來,記憶與現實交融,幻想與真實重疊,可能也是不少中國人過去幾十年生活的共同經歷和感受,故里無處可尋的時候,精神家園也就隨之消失。

採訪杜艷芳自然還是要從《白杜謠》系列開始,白杜謠是杜艷芳的家鄉,是她從小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長大的地方,她說,隨着年齡增大,學業或事業等關係,離家鄉白杜謠越來越遙遠,這種遙遠逐漸從空間距離上轉化到我的內 心,對現實社會的恐懼,對周邊這個浮躁、冰冷的城市感到陌生,以及對心中最潔凈的那塊土地-白杜謠,和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溫暖記憶,最終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與當 代攝影結合的視覺形式及超現實主義“黏貼”的創作手法,就有了《白杜謠》系列。

有評論認為,杜艷芳的系列作品在某種層面上說是一種對抗,用有點情緒化的記憶小品來對抗顯示,但在如今這樣一個消費和物慾的時代,她的這種鄉愁有多大的抵抗力?這個問題可能要靠時間來給出答案,但至少,一個年紀不到30歲的女藝術家通過她的方式將問題提了出來,她的個體記憶和感受反應也具有群體的共性。畢竟我們都需要一個家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