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許茗:將服裝變成藝術品的設計師

發表時間:

時裝設計師給人的印象總是和模特,音樂,T台以及多彩令人眩目的服裝聯繫在一起,但如果走進他們的世界,就會發現不少從事時裝設計的人追求的往往是通過時裝來表達藝術理念 ,或者對自己生活時代的理解和闡述。當然,香奈兒,聖羅蘭和迪奧這些能在服裝領域擁有畫時代意義的人物畢竟不多,但如何讓服裝和時代,和文化和藝術聯繫在一起,就是設計師們希望通過對面料和配飾的搭配要傳遞出來的信息。

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
廣告

我們今天節目的嘉賓,設計師許茗曾經設計過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服裝,也做過很多舞台設計,經過多年努力,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就是將高級定製做成藝術品,到博物館展出。今年春節期間,她的高級定製系列“品茗玉語“秀,成為巴黎一高檔酒店慶祝春節的活動之一,而“玉”是她中國以中國元素為基礎設計的系列高級定製之一,她首先介紹了選擇“玉”作為靈感來源的原因:

許茗:我2013年開始做“品茗玉語”系列。我周圍的朋友當時都在跟我講國際上的那些大牌奢侈品,當然,大牌奢侈品真的做的很棒,而且往往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我想中國也有奢侈品,但是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告訴大家,所以我就想用自己的感覺來做一個中國奢侈品的系列,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於是就用玉和珍珠,以及中國的絲綢做了這個“品茗玉語”系列,沒想到剛拿出來,2013年就被法國的亞洲藝術博物館選中,作為第一個時裝設計師的作品進入了博物館。巴黎半島酒店看到了這個系列,就邀請我2015年春節在酒店做“品茗玉語”秀。

法廣:從事服裝設計30年以來,還有那些其他系列的作品?

許茗:我現在一直在做“品茗系列”,已經做的系列還有“品茗佛語”,未來還要做“品茗絲語”。今年2015年,我有一個預約秀,是《絲綢之路》。之前我是2008年殘奧會的服裝總設計,也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做了十幾年的春晚服裝總設計, 那英和王菲相遇九八那年的春晚就是我擔任服裝設計師,後來連續幾年的春晚都是我設計的,大家印象比較深的可能就是小虎隊那年的的白色虎衣也是我設計的。

法廣:在三十多年的創作過程中,您總是在中國文化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許茗:我個人認為,一個設計師,表達出來的一般都是他比較熟悉的東西,所以,包括我在巴黎的這十幾年的時間,我都是在不斷地堅持中國文化,至少我覺得我用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向大家闡述中國的文化。我認為,設計師一定要去做自己熟悉的東西,而中國的文化是我的骨子裡,我的血液里流淌的文化,我只有用這些東西,加上我的理解,在向大家講述的時候,我覺得大家能讀懂,而且更有根基。

法廣:您在中國設計服裝,然後在到法國一家著名服裝設計學院學習,這段經歷為你的設計和製作帶來些什麼補充成分?

許茗:我到ESMOD(巴黎高等服裝設計學院)直接就上了三年級,用一年的時間拿到了畢業證。這一年的學習給我到來的最大的改變主要就是思維的改變。因為,以前在中國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巴黎的時裝是高高在天上,遙不可及,一直覺得巴黎的服裝好,但是好在哪兒卻並不知道,只覺得巴黎的服裝是設計師們要無限追逐的一個方向。當時我認為我可能永遠都追逐不到的,一直都是在盲目地崇拜巴黎的服裝,而且當時我真的對本民族的文化和本民族的元素,包括大家最熟悉的龍鳳這類圖騰如何運用等都不夠成熟。

來到ESMOD以後,我就更加堅信東方文化的設計, 加上我自己的感悟在裡面是正確的設計方向,而且我堅持了十六年,今天我的作品可以以藝術品的形式品的形式進入博物館,這也是我做設計的一個追求點。

好多人不理解我要將自己的作品做成藝術品這種追求,有人就問我為什麼要做不能穿的服裝,其實我覺得服裝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設計師將所有的設計理念,精華和才華放進去,最後做成一個藝術精品。

我沒事就會呆在家裡,不斷地研究自己的作品。大家也看到,我的作品都要花很長時間來做,不斷嘗試和修改,我的理念一直都是要把自己的作品做成藝術品進入博物館。

我也告誡周圍那些來巴黎的設計師們,真的不要盲目的那些並不是本民族,而且我們不熟悉的東西,一定要向大家闡述自己骨子裡的那些東西。

法廣:您從巴黎這段經歷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可能就是先跳出中國文化,然後回到中國文化中,發掘其中的精髓?

許茗:是的,跳出來之後再回去時,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就會完全不同,而且更加自信,因為如果真的喜歡一件事情就不會覺得這件事很枯燥,其中會有很多樂趣。當一個作品着的是出自內心情感時,激動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
2013年,巴黎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要從所有 的亞洲藝術家的作品裡選擇一個來展覽,那年是亞洲年,而且本來定的是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的作品展,但是後來他們看到我的作品後,就覺得我的作品可能更適合放在博物館裡。當時我真的是非常激動,我認為能得到這樣的認可花費多少時間都在所不惜。

法廣:您自己如何解決設計師的理念和普通人對服裝審美的反差?

許茗:我認為作為一個時裝設計師,他應該面對不同的客戶和不同的需求。

大家在看法國著名品牌 Dior 迪奧(之前)的設計師 Galiano的秀時,就會注意到有些設計也不能穿,但為什麼設計師要做這些很誇張,又不能穿的高級定製服?這是因為有一部分高級定製秀代表的是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以及他對服裝理念的一種理解,也就是說是在做“秀”,而真正的來自客戶的要求就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也一樣,我做春晚,演出和奧運會的服裝設計,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加上自己的理念來設計的,那些衣服是可以穿的。

法廣: 世界時裝界目前是巴黎,米蘭和紐約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國時裝未來如何?

許茗:我覺得至少我來巴黎之十幾年以來,在時裝領域發展和進步最快的就是中國。
我剛到巴黎來學習的時候,當時ESMOD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而我自己對當時的作品也是不敢回首,而這十幾年來,很多中國的設計師到也來參加巴黎時裝設計周的秀,而且不少設計師的作品也受到了好評,已經到了一個成熟階段,中國曾經有一個摸索的階段,可是現在真的有不少設計師可以到巴黎來和其他的品牌PK。

法廣:中國的設計師需要到法國來作秀才能獲得認可?

許茗:巴黎可能是時裝的試金石,我覺得所有的設計師都會有一個願望,就像所有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想到奧斯卡這個“試金石”試一下一樣。到巴黎做時裝秀,至少是完成設計師的一個夢。

法廣:中國時裝周情況怎樣?

許茗:北京有國際時裝周,每年兩屆,規模可能趕不上巴黎,但是應該說做得也不錯。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設計師都覺得要到巴黎來,但是我確實覺得,一個年輕的設計師首要的問題是把衣服做好,而不是盲目去追求流行什麼。實際上沒有什麼真正的流行,每年這麼多的時裝秀究竟是哪一家代表流行?實際上誰也代表不了!

作為設計師,首先自己要知道做什麼,確定品牌的風格後,然後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就象我的服裝,大家都覺得“不倫不類”,什麼都不象,但我堅持下來,現在我的作品可以當藝術品,有畫廊聯繫我,讓我把這些服裝拿去展覽出售。當時我也只是嘗試把衣服做成藝術品,如果實在不行就放在家裡自己欣賞也行,目的並不是要放到巴黎展出等。當我的衣服做成藝術品的時候,就會有相應的客戶群,也許有人喜歡,也許有人不喜歡,但是設計師應該堅信的一點是,一定會有一批人會喜歡你付出辛苦的勞動做出來的作品。

世界上沒有什麼流行趨勢,一定要做出發自自己內心的作品。
我自己主要是在做戲劇服裝,所以我的真正的收入來自戲劇服裝的設計,所以在我的定製服裝里,也能感覺到很強烈的戲劇服裝的元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條件和基礎,然後就要去實現自己的夢,這這似乎是很矛盾的一件事,但是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當我的作品出來的時候,相應的訂單就會來到。

法廣:下一個計畫是什麼?

許茗:是“品茗絲語”,2015年5月份出來,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絲綢之路,而我也是“絲路花雨”的服裝設計,這是中國流傳最久的一部戲,我對敦煌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個系列也還是定位為博物館,所以藝術感更強。

我們期待許茗的新作問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