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法國學者看台灣大選

發表時間:

2024年台灣總統和立法選舉與1月13號舉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打破台灣選舉政黨輪替的“八年魔咒”,實現政黨連任,但民進黨未能實現國會過半,國民黨以微弱多數勝出。這次選舉呈現出的新“三足鼎立”局面可能將佔據台灣今後四年的政治舞台,民進黨和國民黨勢必要與僅成立四年但卻獲得絕大多數年輕人支持的民眾黨競爭。

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
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 AP - Louise Delmotte
廣告

在選舉當天1月13號選舉結果甫出爐,法廣有幸採訪到了正在台灣觀選的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的教授張倫,他談了對這次選舉結果的現場觀察和分析。

張倫:我們首先還是要祝福台灣的人民又完成了一次民主的選舉,台灣能夠在二三十年之內走完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走過的歷史,在這點上是華人社會值得驕傲的一個成就,也證明華人文化不能實現民主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次我們看到整場選舉已經基本上非常成熟了,當然有一些互相的攻擊,但是以往那些惡質的東西,這次還是少了很多,可看出台灣民主的成熟。你看到人們非常自然地去踴躍投票,然後去吃飯,晚上聚會,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敗選了,也要表示認可,失敗者還向對方勝利者表示祝賀其當選,然後各自回家,喝酒聊天,這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很成熟的反應,民主也進入了一個相對鞏固階段的狀態。

這次我多年來再次來台灣觀選,參加的是一個海外學者的觀選團,到了各黨派的黨部,相關的智庫,包括到些競選總部去做一些拜訪,了解一些情況。近30年來,我對台灣民主的發展,選舉的形態和行為、組織和宣傳方式都有一些切身的現場觀察。這次選舉可能是近30年來又一次非常激烈的選戰,有些類似於2000年發生政黨輪替,也就是陳水扁當選的那次大選,是一場台灣稱為“三腳督”即三角混戰的選戰。但按照台灣選舉歷史的視角來觀察說,大體上這又是一場相對冷的選舉,可是突然間在最後幾天又熱起來了,除了民眾黨柯文哲在台北凱道造勢活動異常火熱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英九先生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了“相信習近平的話”這樣一個表述。其實這次大選當中,民進黨打擊國民黨的選戰上,還是按照以往慣例的做法,打“抗中保台”的牌,也把國民黨和北京做一些牽連,按台灣的話講,抹紅國民黨,但是侯友宜和趙少康成功地破解了一些對手的策略,所以這次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太多發酵,但最後,馬英九先生的這個採訪重新加熱了這個議題,還是影響了一些選票,但是在我看來沒有太大的影響。

您如何看這次大選在三黨對立的情況下呈現出來的狀況 ?

張倫:我在元旦後到台灣前,就基本認為這次對綠營民進黨是“雖勝猶敗”,藍營是“雖敗猶榮”,當時就與朋友提及過。只有在關於白營民眾黨的層面,還有些看不清楚,現在可以歸納為“雖敗尤勝”。

也就是說,民進黨儘管贏得了總統大選,得票率大概是在40 %多一點點,基本上跟當年陳水扁贏得大選的那次得票比例差不多,得票率跌回到了二十四年之前,更不可能與四年前蔡英文得到超過57%, 817萬票相比,——當然這其中一部分也屬正常,因為在民主國家,執政者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跌到這樣一個程度,我想即便這次贏了總統大選,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進黨也帶有敗的味道,更何況台灣的選舉制類似於法國的選舉,帶雙首長制的味道,但是他沒有法國總統和立法委員的兩輪選舉制。在這種情況下,現在選出的總統從現代選舉理論來看有很大的合法性問題,因為他(賴清德)是弱勢總統,只有40%的得票率,但是根據台灣現行的選舉法律,以相對多數當選的,總體來說他是一個少數總統。更何況這次在野的藍白兩黨訴求的一個重點就是要“下架”民進黨,到最後封關的民調都顯示出至少有60%上下的台灣民眾都希望政黨輪替,特別是我們看到幾百萬的年輕選票都流到了柯文哲那邊,只是因為這一次因為沒有實現“藍白合”,藍白雙方都希望自己的候選人來完成這個人政黨輪替,所以造成了在野陣營的分裂,沒有完成政黨輪替,但是如果看這藍白兩黨票數的相加,確實就是60%的民眾是不贊成民進黨賴清德的,這也恰恰是民調大選前就反映出來的一個比例,z這也是我說民進黨“雖勝猶敗”的一個原因。我想今後這幾年賴清德的執政,對外面對與中共打交道,對內進行共識構建施政,許多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這些都是需要民進黨進行深刻檢討的地方。

至於我說國民黨“雖敗猶榮”是說這次國民黨是敗北了,而且是第三次在爭取總統寶座,執政權上敗北,這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國民黨的不分區和地方立委加起來有52席,加上傾向於國民黨的無黨籍立委兩席,國民黨在立法院成為最大的黨,民進黨上次有超過六十席立委,這次的三黨都不過半,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的局面就是藍白在立法院的某些合作,將來白營為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可能會在不同的議題上跟國民黨及民進黨合作,但現在在立法院的最初的院長選舉上應該不會跟民進黨合作,否則他會遭受極大的批評國民黨還是獲得重大的斬獲。同時,我認為國民黨這些年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包括兩年前地方選舉的大勝,是因為這幾年其展現出一些改革精神——特別是在朱立倫的領導下,推出一些年輕人,部分改變了人們對國民黨老舊的印象,比如我們在看台中看到國民黨提名的七位候選人中有四個三十歲上下的年輕立委候選人,這次三個選上了。雖然沒有徹底完成,還沒有到民眾把權力完全交到他們手上的程度,但是可以看出國民黨改革還是有成效的。所以我曾說國民黨“改革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我認為民眾黨“雖敗尤勝”,對於一個僅成立四年,缺乏資源,缺乏地方組織的這樣一個政黨,如果此次選不好,甚至很可能會立刻面臨泡沫化的這樣一個政黨,這次得到了三百六十多萬票,能夠分到八個不分區立委席位,至少這個局面是讓民眾黨能夠穩定下來了。四年之後會怎麼樣?我覺得還有很重大的挑戰,長遠看會不會泡沫還需要觀察,但至少在台灣今後幾年的政壇上會有它的一席之地,會有聲音,他會扮演關鍵少數,左右一些立法院重要議題。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民眾黨是雖敗尤勝。

法廣: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張倫:藍白不合之後雙方就是在拼基本盤,這是台灣選舉的一個特質,這個基本盤隨着世代交替,在藍和綠的對比中,綠盤現在要大過藍盤,如果不加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的話,那綠盤要大過藍盤,但加上中間選民,在野陣營的要大於綠。在侯友宜選了趙少康做搭檔之後,藍營基本歸隊,這也是剛才所講的國民黨“雖敗猶榮“的另外一個原因。

我還有另外一個觀察,兩三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是否因為台灣的特殊的政治,也就是認同的問題及藍綠對立,加上和大陸的特殊關係問題,台灣是否發展出了另外一種政治格局? 就是把民眾把中央政權交給民進黨比較放心,地方上權力反而要交給國民黨,更相信國民黨在管理上的理性運作能力,所以可以看到台灣地方上的首腦大部分都是在國民黨手裡,兩年之後縣市長的選舉會呈現出什麼樣的局面還不清楚,但是至少現在看台灣是這樣一個局勢,即中央有綠營執政,地方由藍營執政這樣一個結構,台灣式的兩黨政黨運作結構,這是要進一步觀察的。

法廣:如何觀察台海局勢的發展?

張倫:我對賴清德當選後台海未來幾年關係如何發展並不樂觀,因為我看不出有任何樂觀的理由,在過去蔡英文的八年執政期間,兩岸都如此的僵固,中斷了交流。賴賴清在就台灣主體性的表述上,光譜上是比蔡英文還要強硬的,我看不出來北京怎麼可能會願意主動地向台灣表現出更多的善意,我看不出這樣做的邏輯和理由,如果那樣做了,北京跟自己人也沒有辦法交代,因為在蔡英文時代就如此強硬了,怎麼在賴清德執政的時期,他反而會對台更加友善,那它會以什麼樣的理由來說服自己,來說服社會,向國際展示它就認可了這樣的一種局面?以對我對中共的了解和北京在此問題上的邏輯看,我認為局勢不會那麼簡單,北京政權從來都有他非常現實主義的和非常功利的一面,但也有其意識型態和符合權力邏輯的強硬一面,所以在這一點上看,兩岸今後幾年的發展上,至少我現在並不感到樂觀。

非常感謝張倫教授接受法廣專訪。

台灣立法院將於2月1號選出新的立法院長,副院長,雖國民黨在席位數上有優勢,但民眾黨選票最後走向將決定未來台灣立法院的格局,投票過程勢必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台灣總統交接儀式則將於5月20號舉行,屆時,執政八年的蔡英文卸任,被北京認為是“台獨分子“的賴清德就職演說中如何闡述台灣的未來和與中國的關係將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台海局勢如何發展影響全球的穩定,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1月26和27號在泰國舉行會談時,強調了美中雖存在競爭,但須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