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為何美國加緊在日本建立太空軍?

發表時間:

據多方透露,美軍計畫近期在日本設立新的太空軍總部,成立美軍“駐日太空軍”(暫定名)以完成日美韓聯合的太空軍系統,共同應對正在擴大太空軍事利用的中國、持續推進核武器和導彈開發的朝鮮及中俄朝可能推進的太空軍方面的合作。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普西在日本 2015年3月25日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普西在日本 2015年3月25日 REUTERS/Toru Hanai
廣告

據日本《產經新聞》新聞9月15日報道,“駐日太空軍”為司令部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太空軍(簡稱印太司令部太空軍)的下級組織,印太司令部太空軍司令安東尼·J·馬斯塔利爾(Anthony J. Mastalir)准將在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目標是在年內發布公告。 美軍將在日益重要的太空領域加強駐日美軍的力量,並擴大與自衛隊的合作,同時支援日本、美國和韓國正在推進的即時共享朝鮮導彈發射信息上的合作。

據美國準軍事報紙《星條旗報》(電子版)報道,“駐日太空軍”司令部的設立是美軍加強與盟友在太空領域合作的一部分,已有少數人員在日本開始運營。 7月,美國太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橫田基地(東京)舉行了首次太空會談。

2019年,美軍成立太空軍,成為繼陸軍、海軍、空軍之後的“第六軍”。 2022年11月,在夏威夷印太軍司令部下設立了印太太空軍,12月,駐韓美軍也成立了太空軍。 今年8月在美國舉行的日美韓首腦峰會上,三方同意推動太空安全對話,設立指揮中心以推動三方合作。

美國加快推進成立美軍“駐日太空軍”,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日美韓進行宇宙領域的合作,以對應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及東海的日本周邊發生戰事時,美軍航母戰鬥群遭受中國導彈的“遠距離精準打擊”的可能性。

馬斯塔利爾准將在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表示,有必要保持太空領域的優勢,因為中國正試圖利用衛星技術,以導彈為主的“遠程精確火力”擊沉美國航母。

目前,中國為了有效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已經開發並部署了東風-21D和東風-26D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款採用固體燃料推進且可機動發射的導彈,也是世界上首個反艦彈道導彈,中國已有報道說,超視距雷達研製工作就是為了給反艦彈道導彈定位。

據說東風-D21擺脫了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可以全程使用中國自己研製和運營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及自身的慣性陀螺和彈載電腦的制導方式,飛躍千里之外擊中目標。

東風-21D射程1500千米,據美國國防部估計,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可能成為其攻擊目標。東風21D在實驗階段曾使用除去火炮等武器系統的退役053H型導彈護衛艦中的 “鎮江”號(艦號514,總長103.2m,總寬約10m)作為靶艦,並將其擊毀,毀傷艦橋完全壓扁坍塌。據傳,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4號”(長156.2米,船寬20.6米,最大高度39米)也加裝了角反射器模擬航母作為東風-21D導彈的靶艦,最終被擊沉。有一種說法是東風-21D的圓概率偏差在20米以內,如果這一數字準確的話,且東風-21D以全長332.8米、飛行甲板為76.4米的美國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目標並將其擊中,其打擊是致命的。另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認為,在東風-21D射程範圍內,東風-21D能釋放1000個子彈藥,等它接近目標後瞬間釋放這些子彈藥,足以癱瘓航空母艦上的電子設備、飛行甲板等。

東風-26D射程為4000千米左右,擁有對陸上重要目標或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遠程打擊的能力,是中國繼東風-21D後現役的第二種大型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也是中國第一個射程可到達關島及關島美軍基地的常規彈道導彈,因此被網友冠以“關島快遞”或“關島殺手”的稱號,它有與東風-21D類似的高機動性。

而美軍如果試圖攔截這些對艦彈道導彈需要來自太空的強有力的支撐,也需要日本自衛隊的配合。美軍利用宙斯盾反導系統攔截彈道導彈時,是基於能夠捕獲、跟蹤、預測飛行軌跡的“早期警戒衛星網”, 對地面和海上雷達等傳感器進行精準信息通報,並利用RIM-161標準三型反彈道導彈進行攔截。RIM-161標準三型反彈道導彈在高度70千米以上的中段攔截彈道導彈,因此可能有機會在東風-21D和東風-26B擊中“移動目標”前將其攔截,而在東北亞地區等攔截中國的彈道反艦導彈,需要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緊密配合,維持和增進“早期警戒衛星網”的預警功能,而今年5月,日本防衛省有關人士稱,美國政府根據對外軍售計畫,已向日本防衛省交付日美聯合開發的“SM-3 Block IIA型”新型攔截導彈。該導彈將陸續部署在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上。SM -3 Block IIA型導彈為早期RIM-161標準三型反彈道導彈的改裝版,主要攔截射程為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及遠程彈道導彈,對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洲際導彈也具有一定的攔截能力。報道稱,這種導彈能提高針對朝鮮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同時,如果未來出現緊急情況,也能用於攔截飛往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

自衛隊正在擴大衛星的在安全保障方面的用途,2017 年,作為其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 (C4ISR) 基礎設施現代化的一部分,自衛隊開始運行第一顆 X 波段防衛省專用通信衛星, 2019年,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開始使用日本准天頂衛星系統(QZSS)“指路”(定位衛星星座)的信號,此衛星系統與覆蓋全球、繞地球各處運行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不同,它是利用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的人造衛星,為特定區域提供位置信息服務的衛星定位系統,可以進行以厘米為單位的高精度測量與定位。 此外,太空彈道導彈預警系統的開發正在取得進展,2022年3月,日本防衛省在航空自衛隊府中基地設立“宇宙戰鬥群”, 負責監視太空環境,並與美國太空部隊合作,以確保從和平時期到緊急情況下的每個階段中都具有利用太空的優勢。

自衛隊也使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提供的兩用太空態勢監視系統和美國太空監視網絡(USSSN)的共享數據,而由於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太空監視網絡的數據有限,因此也需要利用日本的太空監視態勢和監測能力。日本除了國營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監視系統外,宇宙開發企業Synspective開發、運營的小型衛星配備了“合成孔徑雷達(SAR)”,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能獲取地球表面的清晰圖像信息,在世界具有領先地位。駐日太空軍的成立,預計會使日美在太空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更加順利。 馬斯塔利爾准將在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強調,新部隊將成為“進一步加強美日同盟的核心”。

第二,加強日美韓合作,對應中俄等“廢星技術”和大量發射的衛星。目前有消息稱,中國和俄羅斯已經開始進行旨在消除衛星功能的行動,以妨礙他國的宇宙空間利用,確保自己在宇宙空間的軍事優勢。中國在2007年1月11日發射一枚導彈,擊落在距離地球865公里軌道中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說明了中國已經具有了擊落衛星的能力,可以“摘取”任何國家發射的對自己國家不利的衛星,數個國家對該試驗進行負面回應,並強調太空軍備競賽的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同時中國也正在大量發射人造衛星,今年8月,竟然達到了“五天三箭九星”的程度,有資料稱:未來10年中國將發射超過1.2萬顆人造衛星。馬斯塔利爾准將在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在印太地區,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其太空能力,包括髮射大量衛星。

美國在日本建立“駐日太空軍”,可能將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合作,大面積發射衛星,對應中國大量發射的衛星與其對衝並積極對應“廢星技術”,一方面精準監視中國可能發射的“摘星”導彈,並及時給予攔截,同時加強衛星在太空的覆蓋率,使重要的衛星一旦被擊毀後仍然有大量相同功能的衛星健在。

第三,通過日美韓對自己所掌握的大面積覆蓋的衛星,實現即時共有朝鮮發射導彈甚至核武器的信息,加以共同對應。當地時間9月13日,在俄羅斯阿穆爾州的東方發射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會見了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並表示:“將幫助朝鮮開發人造衛星。”。美國加緊在日韓建立太空軍,就是要實現日美韓在宇宙戰略上的新合作,以對應中朝俄的宇宙戰略和宇宙利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