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中為何要重溫“戰略互惠關係”?

發表時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當地時間16日下午(日本時間17日上午)於正在訪問的美國舊金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約1小時零5分鐘的會談,在會談中,岸田呼籲中方取消暫停日本海產品進口的措施,雙方一致同意通過對話解決中日間的各種懸案,並再次確認日中間戰略互惠關係的定位。

Le Premier ministre japonais Fumio Kishida et le président chinois Xi Jinping ce jeudi 17 novembre 2022 à Bangkok, en Thaïlande.
Le Premier ministre japonais Fumio Kishida et le président chinois Xi Jinping ce jeudi 17 novembre 2022 à Bangkok, en Thaïlande. AP
廣告

兩國領導人重申致力於堅持日中四個基本文件的原則和共識,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 兩國領導人還確認,堅持構築“建設性的穩定的日中關係”的大方向,以開創日中關係新時代。

戰略互惠關係,是2006年10月日中發表的《日中聯合新聞公報》中的概念,由於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時,反覆參拜靖國神社,日中關係陷入低谷,2006年10月,安倍晉三出任首相後,為改善日中關係,將首選出訪地定為中國,在訪問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首腦會談後,時隔8年發表聯合文書《日中聯合新聞公報》,提出了這一概念,而應日本政府邀請,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於作為國賓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胡錦濤主席在日本期間會見了日本天皇並與福田康夫首相舉行會談,就全面推進“互惠關係”達成共識,並簽署和發表了《日中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並使這一聲明成為指導日中關係的四個政治文件之一。

而日中首腦此次在舊金山會談中再次提及“戰略互惠關係”,是自2017年11月11日,在越南峴港出席APEC峰會的安倍首相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日中首腦會談以來,相隔6年首次直接使用這種說法,體現了雙方希望改善日中關係的願望。

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與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分別舉行會談,2019年6月27日下午,安倍晉三首相與為出席G20大阪峰會而到訪日本的習近平主席舉行首腦會談,2019年12月23日,在中國出席日中韓領導人會議的安倍首相在北京與習近平舉行會談,但是從各種報道和消息看,沒有直接提及“戰略互惠關係”,到了2019年底,新冠蔓延,到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7日下午,習近平在曼谷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止,日中首腦沒有見面。

而在2021年10月,岸田文雄擔任首相後,打出脫離小泉純一郎政權後重視市場競爭原則,極力縮小政府對個人和市場干預的“新自由主義”, “小政府主義”,轉變為重視“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的“新資本主義”的政策,而在外交上,則一改安倍政權在歐美與中俄之間維持戰略平衡的“俯瞰地球儀”的全方位外交的方針,一味追隨歐美,並熱衷於在亞太地區建立“中國包圍網”,推行“價值觀外交”,在日中關係中提出了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日中關係”的新理念,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理念被擱置。

2013年4月10日,在日本跨黨派日中友好議員聯盟大會上,當時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表示:“日中兩國首腦提出建立‘戰略的互惠關係’,但實際情況卻是‘戰術的互損關係’,非常令人遺憾。”而在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執政以後,日中關係大大好轉,逐漸恢復了“戰略的互惠關係”,在新冠蔓延以前,日中已經基本決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0年4月作為國賓訪日,但是由於新冠蔓延,一直沒有成行。習近平前兩期在任時,一直到2019年,日中關係可以說發展得比較好,民主黨政權製造的釣魚島“國有化”風波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緩解,第二次安倍政權重視日中關係,日中關係得到穩步發展。

而自新冠疫情蔓延以來,日中間以旅遊為主的民間往來幾乎斷絕,俄烏戰爭以後,日美歐與中俄的對立日漸明顯,日本進一步“選邊站”,日中關係又回到了“戰術的互損關係”的狀態,日本在對華經貿關係上,也遵循國際政治的立場行事。3月3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西村康稔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宣布:將修改《外彙和外貿法》配套行政實施條例,加強對6大類23種高性能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管制,而簡化審查手續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韓國、台灣等42個“友好國家和地區”,但不包括中國。管制對象涉及成膜和清洗工序使用設備的尖端產品等,在這樣的背景下, 7月3日,在中國政府宣布限制鎵等稀有金屬出口, 鎵、鍺都是重要的稀有金屬,在半導體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應用廣泛。其中,鎵被稱為“半導體工業新糧食”,中國鎵的產量佔全球90%,且大部分出口日本,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中國的產量在全球佔比68%。

中國還以日本於今年8月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核處理水為由,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使日本向中國的食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在近年來日本食品熱的背景下,在日本食品出口企業中,對華出口額占其銷售額比例平均為55.9%,高於所有出口企業的平均水平(42.8%),中國成了日本食品出口最大、最重要的客戶 ,而日本財務省11月16日公布的10月貿易統計初值(以通關為準)顯示,出口減去進口的貿易收支為逆差66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8億元),從國家和地區來看,對華貿易為逆差6743億日元,出口減少4.0%。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和鋼鐵各減少23.3%,而包括水產品在內的食品對華出口減少55.0%,造成負面影響,日本農林水產省11月7日公布的數據則顯示,9月對華水產品出口額為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8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0.8%,這是連續3個月同比減少。經濟和漁民受到了打擊,也成為岸田政權支持率大跌的一個因素,時事通信社11月16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為21.3%,這是自2012年自民黨重新掌權以來內閣支持率的最低數字。

而中國極力宣傳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污染了水產品和海洋環境,也使“一衣帶水”的中國的水產也受到了很大打擊。由於網上瘋傳“日本海方面的中國沿海魚類都在吞飲核污染水”等謠言,導致水產品的銷售量大減,據日本朝日電視台網絡新聞在9月24日報道,他們在青島採訪時得到的信息顯示:青島當地的魚和螃蟹等海鮮價格大跌,大約比去年下降了約30%左右。9月23日,在東京華僑總會主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集會,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在集會上致辭,談及日本核處理水排海問題,他指出:中國的漁民也是被害者,中國的海產經濟的規模為8.9萬億(人民幣),這個聲譽受損對我們中國來說也是不得了呀。

而美國現在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為了避免烏克蘭、中東與台灣海峽三面受敵,正在努力改善美中關係,日本和中國也希望利用這個美中關係緩和的大背景,遏制日中間“戰術的互損關係”的進展,恢復到“戰略互惠關係”的狀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11月14日在美國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舉行會談。 西村呼籲中國立即取消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限制,兩國同意設立一個機構,在事務層面討論出口管制並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西村要求中方不僅要確保日本商貿人士的安全,還要適切運用對作為半導體材料所使用的稀有金屬和製造鋰電池的材料的石墨等所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

日中首腦舊金山會談,可以說是一個良好的起點,但是要真正恢復到“戰略互惠關係”的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